《图说水利名人/图说中华水文化丛书》:
大禹:浩浩河川 汤汤理水 “伯禹复鲧,夫何以变化”:大禹是谁 《史记》中说禹名文命,《帝王世纪》说禹字密 ,“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但一般称其为夏 禹,是先秦时期以国为氏的习惯。禹的家世煊赫,是 “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既为贵胄,又是权 臣。因为治水有方,后人尊称他为大禹。禹母是有莘 氏,禹父是治水九载无功、于帝尧时登用、帝舜时放 逐的鲧。
关于大禹的籍贯所在,海内颇有争议,大概因为 九州处处皆有禹迹,大家都愿意把大禹认作自己的乡 亲。有说大禹是四川的羌族,也有说大禹是山西人、 安徽人、河南人、古越人等,不一而足。禹的出生地 不可确考,但对禹的墓葬地人们却大体认同——位于 浙江绍兴东南会稽山的大禹陵,历来是全国的祀禹中 心。《越绝书》载:“禹因病亡死,葬会稽。”公元 前21世纪,以夏王启为开端,祭会稽大禹陵成为定例 。公元前210年,始皇帝赢政“上会稽,祭大禹”。
此后数代,或由皇帝派出使者,或皇帝沐赍礼亲来。
到明代,遣使特祭已成制度。清代,康熙、乾隆都有 亲临。民国时设为特祭,定于9月19日。1995年后, 大禹陵五年一公祭;地方民祭和后裔家祭则每年举行 。4000多年来,大禹陵清庙巨丽,祭祀绵亘,俎豆千 秋,玉帛相接。
话说尧舜的时代,洪水泛滥,危害中原,民生凋 敝,满目疮痍。《尚书·尧典》载:“汤汤洪水方割 ,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孟子·滕文公》载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草木畼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 鸟迹之道交于中国。”那时候,人民的生活状态极其 艰难,洪水已然是很大的不幸了,猛兽却又联袂而来 。灾荒、贫病、不安、恐惧,挤压着人民本来就已经 极其有限的生存空间。在暴虐的大自然面前,人类显 得如此渺小和脆弱。先后有鲧、共工氏治理水患,但 直到大禹受命,局面才有所扭转。大禹于舜时任司空 ,其主要工作是治理洪水;鲧死后三年,禹接续父亲 未竟的事业。
因为大禹做到了别人不曾做到的事情,人民特别 敬仰他,他的身上被打上了神的印记。信史之外,野 史更多,而关于禹的神话传说,更赖口耳相传,在民 间生生不息,《山海经》《淮南子》《尸子辑本》《 拾遗录》《太平广记》等都有收录。先是大禹的出生 ,就不同凡响,其父鲧羽郊被诛三年不僵,剖以吴刀 ,化为黄龙;复以吴刀,禹即出生,出生后旋即成年 ;治水中,大禹会幻作黄熊,孔武有力,开山破土, 禹妻偶见他的变形,惊吓之余化为巨石;理水中,河 伯还献给大禹三件宝贝:河图、开山斧和避水剑。此 外,禹治水还有很多帮手,不但有伯益和后稷等上古 英雄从其左右,还有应龙、玄龟、黄牛等神兽相助, 甚至连狂章、虞余、黄魔、大翳、庚辰、童律诸仙也 听其派遣,想来应该十分的威风。
大禹传说版本很多,林林总总,光怪异常,却颇 得民心。这些事情看起来是那么不合常理,完全超乎 于凡人的经验之外,难怪屈原会在《天问》中不解: “河海应龙,何画何历?”“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 不施?伯禹复鲧,夫何以变化?”这些诗句因屈原在中 国政治史和文学史上的双重地位,而得以广泛流传, 成为了人们理解上古历史的重要线索之一。
古史辩派早就对大禹是否确有其人提出过看法。
时至近代,怀疑一切和价值重估的观念西学东渐,以 顾颉刚为代表的疑古派学者依据《说文解字》中释“ 禹”为虫,释“禹”之下半部为“兽足蹂地”;合二 字之意,颇似蜥蝎;而青铜器上,螭的纹饰,正是蜥 蜴的形状。据此,他们认为“禹”可能出于九鼎纹饰 。故而,禹的本质不过是一条虫而已,由“神”人格 化为“人”。也有学者从神话学原理推论,大禹既非 “神”,亦非“人”,乃是代表着一个以“虫”为氏 族图腾的部落。
此外,还有学者否定大禹理水的可能性。西方学 者夏德在《支那太古史》上说,开挖黄河、长江和汉 水的工程量之大,超乎了当时的科技水平,完全不可 能实现。中国史学家于文江、顾颉刚等也持否定态度 。周谷城则认为,大禹治水并非是大规模地疏浚河道 ,而是谋求安全的栖身之所。新说还有,大禹治水, 所治并非长江、黄河,而是世界性的海侵。洪水退后 ,地面一片淤泥,若不加治理,就不便耕作。大禹治 的,正是这田间水渠的管理。这和孔子所说的“尽力 乎沟洫”大致符合。不过,这些提法多流于假设和推 断,缺少有力的反驳证据,对信史并不构成颠覆性的 冲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