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走在救国与误国之间的人李鸿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8010894
  • 作      者:
    傅岚著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李鸿章可以说是晚清民国时期很富争议的人物之一,有人说他是晚清改革的符号。敬他的人,说他是晚清的改革设计师、晚清很伟大的外交家、晚清海军很重要的奠基者、晚清著名的泥瓦匠。但有人也说他是晚清处处受辱的导因。恨他的人,说他卖国求荣、是刽子手、是阴谋家、是甲午海战失败的罪魁祸首、是贪污集团的大后台。
  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一切尽在《走在救国与误国之间的人李鸿章》一书中。
展开
作者简介
  傅岚,1979年生,北京人。自幼喜爱近代史,对晚清改革、人物有些心得。本书是为处女作,望诸位读者赐教。若对本人作品有批评指教者,可通过mengben1978@126。com联系。
展开
内容介绍
  百多年来对李鸿章的争论非常多,《走在救国与误国之间的人李鸿章》不同于仅对其前半生介绍,或仅对其所谓的洋务运动的改革进行介绍,而是以李鸿章的一生生平为线索,对李鸿章何以成为李鸿章而不是李宗棠、李国藩、李藤博文进行了一定程度地解说。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李鸿章的初成功
  一 中兴六臣的成功之路
  李鸿章生于道光三年正月初五(1823年2月15日),癸未年,属羊;卒于光绪廿七年(1901年),辛丑牛年,享年78岁。很巧合,李鸿章后来的重要对手之一李秀成也在这一年出生,与李鸿章同岁。
  (一)八世为农锻造出的超级为官心
  李鸿章出生于东乡(肥东县,现合并于合肥市瑶海区)磨店(今磨店乡群治村祠堂郢),但其祖居地并非在合肥,而是在江西湖口。正如五千年的漫漫长河里,纯血缘这种观念很可笑一样,像张王李刘陈这些中国的大姓,“五百年一宗”的观念也很可笑。张作霖本姓李,李鸿章也类似,他原本姓许。
  李鸿章的九世祖李心庄没有孩子,他的同庄担挑(连襟,姐妹的丈夫间的俗称)许迎溪(许为李的大姐夫)便将二儿子许子慎过继给了李心庄。许家因避乱从江西迁居到了安徽合肥,到李心庄时已在东乡住了有一二百年。
  李鸿章与另外的中兴之臣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张之洞相比(“中兴四臣”一说为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另一说为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为此共有六人比肩),情况与胡林翼类似,皆是父辈为官,之后利用父辈的官场人脉,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利用自己的才华从而得以成功立世。
  李鸿章的成功,自然源于其家族之风,且经百年积淀。在这点上,李与曾二人相似,都是务农为主的耕读之家。从文化积淀上讲,胡林翼、左宗棠、张之洞反而要比李鸿章和曾国藩更深厚,胡林翼家族早已崛起,因此,其官场人脉可上溯到陶澍、贺氏兄弟、林则徐等。但左宗棠比胡林翼更牛,出身“七世秀才之家”,凭才华直接与陶澍做了亲家,这一下,胡林翼和左宗棠交情反而不好称呼了,胡林翼是陶澍的女婿,左宗棠是陶澍的儿女亲家。但可惜,左宗棠不喜八股而沉迷实学,最终只能被迫做了上门女婿,农忙时做农民,农闲时以教书为生。但凭借着他与陶澍、贺氏兄弟、胡林翼的关系,其官场人脉之强令人羡慕。
  论官场人脉,李鸿章仰仗于曾国藩。曾国藩站队站对了,因此官运亨通。然而,其主要人脉并非地方实力派。李鸿章则因性格、地位等原因,在地方上的人脉较广。
  在六人中,张之洞因祖父、父亲皆为地方实权官员,虽仅仅是知县一级,但对为官之道最为精通,同时,沾染的晚清官场弊病也最多。其一生好名、浮夸也与此有关。
  六人中,最为不幸的当属彭玉麟。其父虽为八品官,可惜,天妒英才,过早辞世,让他提前体验到了父亡后的世态炎凉。这也是彭玉麟功成名就后,一直想归隐的根本原因。
  李鸿章的成功,乃是草根阶层积二百年造化的成功典范。其八世祖许子慎改姓李后,直到三世祖(高祖李士俊)时才由底层的小草变成了一棵小树,拥有二百多亩地的小地主。别小看这一身份的转变,由贫农变为地主,就代表着有资金用于学习。果然,自三世祖之后,李家的知识积淀越来越浓厚。二世祖(曾祖父李椿)虽仍在乡间,但其在农村的地位已然较高。祖父李殿华是李鸿章家族进军科场的第一人,但其止步于举人考试,两次失败后退居乡间耕读教书五十载。
  几十年的厚积薄发终于使李家鲤跃龙门了。李殿华生有四子,即:长子文煜、次子文瑜、三子文球、四子文安。李文煜科考不利,便在家中专心教授四弟李文安。李文安生于1802年,字式和,号玉泉、愚荃,正是李鸿章的父亲。自道光五年(1825年)开始参加乡试,直到道光十四年(1834年)方考中举人,名列第96名。
  终于,其父李文安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与曾国藩一起考中了进士,名列第112名。先是在刑部任六品主事,其后升任为督捕司郎中(五品)主管司法和监狱。
  李鸿章六岁起便进入自家的私塾馆——棣华书屋学习,由其伯父李文煜启蒙,拜名仕徐子苓为师。古代成才的唯一途径就是读书考取功名,满族虽然靠马上得了天下,但治理天下却要看马下的功夫。因此,清政府非常快速地全盘吸收了汉人政权的治国精华。同时,还进行了自我变革。一举打破了那句评语“自古胡人无百年之国运”(语出《烧饼歌》,此作为清末民初后人伪托刘伯温所作,因此,实际并非朱元璋所言)的魔咒。
  在清朝,人们仍然以做官为最高人生目标,如果仅仅从改姓李的那一代开始到李鸿章这一代,李家已然八世为农。在封建社会这是多么大的耻辱,也许,正因为如此,李鸿章的入仕愿望非常强烈。这点从其可考年代、留存下来的三篇诗作等方面可一探而知。
  李鸿章在1842年到1847年这六年,是为官前的煎熬阶段。道光二十年(1840年),李鸿章中了秀才。1842年,他19岁,初生牛犊不怕虎、自我感觉学富五车,家族二百年的希望寄托于一身,其急切心情可以想见。有诗为证:
  二十自述
  蹉跎往事付东流,弹指光阴二十秋。青眼时邀名士赏,赤心聊为故人酬。
  胸中自命真千古,世外浮沉(一为“沈”)只一沤。久愧蓬莱仙岛客,簪花多在少年头。
  每到春初酒价赊,惊心老大渐相加。三年白下增诗债,十载青毡易岁华。
  马齿记从今日长,龙头休向昔时夸。因循最误平生事,枉自辛勤读五车。
  丈夫事业正当时,一误流光悔后迟。壮志不消三尺剑,奇才欲试万言诗。
  闻鸡不觉身先舞,对镜方知颊有髭。昔日儿童今弱冠,浮生碌碌竟何为。
  暮鼓晨钟入听来,思前思后自徘徊。人生惟有青春好,世事须防白首催。
  万里请缨终子少,千秋献策贾生催(一为“摧”)。愧予两字功名易,小署头衔斐秀才。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李鸿章入选“优贡”(清朝规定,每三年各省负责教育工作最高官员、正三品的学政从当地的秀才中挑选数人进入国子监读书)后,立刻赴京准备参加1844年的甲辰科顺天府乡试。此时的诗更是豪气万丈:
  入都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 八千里外觅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一为“野”)鸥! 笑指芦沟桥畔月,几(一为“有”)人从此到瀛洲?
  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即(一为“借”)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
  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瞰中流一点烟。此地尽能开眼界,远行不为好山川。
  陆机入洛才名振,苏轼来游壮志坚。多谢咿唔穷达(一为“苍”)士,残年兀坐守遗编(一为“篇”)。
  回头(一为“思”)往事竟(一为“尽”)成尘,我是(一为“亦”)东西南北身。白下沉(一为“沈”)酣三度梦,青山(一为“衫”)沦落十年人。
  穷通有命无(一为“何”)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局促真如虱处裈,思乘春浪到龙门。许多同辈矜科第,已过华年付(一为“逐”)水源。
  两字功名添热血,半生知遇有殊恩。壮怀枨触闻鸡夜,记取秋风拭泪痕。
  桑于(一为“乾”)河上白云横,惟冀(一为“祝”)双亲旅舍平。回首昔曾勤课读,负心今尚未成名。
  六年宦海持清节,千里家书促远行。直到(一为“待”)明春花放日,人间乌鸟慰私情。
  一枕邯郸梦醒迟,蓬瀛虽远系人思。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
  诗酒未除名士习,公卿须称少年时。碧鸡金马寻常事,总要生来福命宜。
  一肩行李又吟囊,检点诗书喜欲狂。帆影波痕淮浦月,马蹄草色蓟门霜。
  故人共赠王祥剑(一为“纯仁麦”),荆女(一为“妇”)同持陆贾装。自愧长安居不易,翻教食指累高堂。
  骊歌缓缓度离筵,正与亲朋话别天;此去但教磨铁砚,再来惟望插(一为“撤”)金莲。
  即今馆阁需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览镜(一为“揽鬓”)苍苍犹未改,不应身世久迍邅。
  一入都门便(一为“已”)到家,征人北上日西斜;槐厅谬附明经选,桂苑犹虚及第花。
  世路恩仇收短剑,人情冷暖验笼纱;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以上两诗足以看出李鸿章为人傲气,这种傲气一直延续到他人生的最后时刻。满朝文武,即使曾国藩在内,在李鸿章眼中都不及自己。这些在书中我们会通过书信逐步讲解,在此恕不赘言。
  1844年,顺天府乡试,李鸿章考中了第84名举人,但可惜,次年李鸿章的会试失利,殿试更是可望而不可即。1846年,考试失利的李鸿章在路过山东时,在旅店的题壁上写了一首直抒胸臆的诗:
  山东旅舍题壁
  黄河东抱乱山流,迢递征途又暮秋。愧我年华同邓禹,飘零书剑未封侯。
  故园荆树隔三株,虎口知能脱得无。怕听荒鸡啼晓月,断人乡梦易模糊。
  诗中的邓禹(2年—58年),乃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22周岁时,已经被刘秀拜为前将军,主持讨伐王莽、恢复汉朝的伟业。23岁时,其所属兵力已由两万迅速扩展为百万。57岁,亡故。1846年,李鸿章23岁,遥想古人邓禹这个年龄时早已经驰骋天下了,李鸿章对自己的人生开始茫然。什么时候才能驰名天下?
  所幸,李鸿章知耻而后勇,几番努力,终于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丁未科二甲第十三名,可谓如愿以偿,随后,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
  (二)封建社会做好官什么最重要
  在封建社会,同年、同乡是非常重要的人脉资源。
  同年方面,每个考官都会形成一个政治小团体,小团体间的人互相扶持,有了共同的对手往往群起攻之。在这点上,李鸿章和他的老师之间就很明显,例如房师(阅卷考官)孙锵鸣与李鸿章之间有很深的政治联系。同时,也会因为同盟因素,造成与他人的冲突。房师孙锵鸣,生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卒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他是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
  同治二年(1863年)十月,浙江温州百姓上京告御状反映周开锡(温处道道台)苛政乱民,闽浙总督兼浙江巡抚左宗棠为此上奏朝廷要求严惩劣员周开锡。孙锵鸣袒护门生周开锡并对左宗棠提出批评、诬告。次年正月初二(2月9日),同治上谕勒令其退休。而这一事件,也使得李鸿章对左宗棠产生了厌恶之情。其后,孙锵鸣的门生李鸿章和沈葆桢相继邀请孙锵鸣在书院讲学。
  除了房师之外,丁未科科考的主考官和副主考官资历都非常强大,特别是潘世恩和杜受田。另外朱凤标、福济二人也是李鸿章日后在朝廷内的奥援人。
  主考官潘世恩,生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卒于咸丰四年(1854年),官至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充上书房总师傅,进太傅。为官五十余年,历事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被称为“四朝元老”,与堂兄潘世璜、孙子潘祖荫合称为“苏州三杰”,著有《恩补斋集》。
  副主考官杜受田,生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卒于咸丰二年(1852年),咸丰皇帝的老师,官至礼部左侍郎,加太师太保。其家族素有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之称。
  副主考官朱凤标,生于嘉庆五年(1800年),卒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道光十二年(1832年)高中榜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时任户部右侍郎。
  副主考官福济(?—1875年),满洲镶白旗人,时任兵部侍郎兼总管内务府大臣。
  考官之后,就是同年了,正如我们有高中同学、大学同学一样,李鸿章就有了举人、进士两科的同学力量。
  同乡官员也是如此,同乡间互相扶助结党为帮。李鸿章科举成功后,时任刑部郎中(正五品)的李文安立刻带领自己的儿子,拜访了在京城的安徽籍同乡。当时,安徽籍主要官员有:吕贤基(1803年—1853年),时任监察御史;王茂荫(1798年—1865年)户部右侍郎,货币经济学家,在马克思《资本论》中唯一一个被提到的中国人;赵畇(1808年—1877年)上书房行走,翰林院庶吉士,为李鸿章的岳父。
  李鸿章如此,李鸿章家族同样如此,其成功迅速带动了整个家族的兴旺,进而成为延续百余年的昌盛家族。据说,其后代中至今有不少人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颇有建树。
  李瀚章,李鸿章长兄,本名章锐,生于道光元年(1821年)。1849年得拔贡资格,前往湖南善化县当知县。因理财能力突出,深得曾国藩赏识。其后官运亨通,官至湖广总督、两广总督。
  李鹤章,李鸿章三弟,本名章谈,道光五年(1825年)生,主要襄助李鸿章攻打太平军。同治四年(1865年)称病归家。其子李经羲生于咸丰九年(1859年),卒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历经晚清和民国,分别官至云贵总督、国务总理。其后代子孙李道豫,还曾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大使(1993年4月—1998年2月)。
  李蕴章,李鸿章四弟,本名章钧,道光九年(1829年)生。因12岁时生病,单眼失明而一直生活在老家。李凤章,李鸿章五弟,本名章铨,道光十三年(1833年)生。其心不在军政,而在经商,因两位兄长之雄厚人脉,后成为安徽巨富。
  李昭庆,李鸿章六弟,本名章钊,道光十五年(1835年)生。据说他在兄弟六人中最为聪慧。李家六兄弟皆师从曾国藩,但昭庆最为敏捷。其长子李经方生于咸丰五年(1855年),因时年李鸿章无子,便过继给李鸿章。
  有了这样的官场人脉,李鸿章在北京过得自然惬意。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李鸿章的初成功
一、中兴六臣的成功之路
(一)八世为农锻造出的超级为官心
(二)封建社会做好官什么最重要
(三)有其父未必有其子
(四)一直在等待成为伟人的时机
二、并不成功的团练生涯
(一)惹不起的石达开
(二)史上等级最高的一次斗殴
(三)李鸿章的幕僚生涯
(四)李鸿章的傲
三、归家乡组建淮军,左李初争锋
(一)上海起义小史
(二)淮军入沪
(三)李鸿章杀降引发的左李冲突
左李矛盾初现
左李矛盾再激化
(四)左宗棠与李鸿章的民生之争
第二章边疆与天下,左李二争锋
一、左李冲突第一回合:李鸿章胜
(一)剿杀捻军
裁撤湘军
李鸿章献计
曾国藩败北
李鸿章剿捻
清政府给左李间制造矛盾
(二)左李矛盾升级——李鸿章从政以来第一大败笔
新疆并非李鸿章所言之“无用”
陕甘的混乱局势
(三)海防危机,日本崛起
李鸿章只是拿日本做借口
二、李鸿章的外交战略与日本的强盗思维
(一)对外也曾强硬过
(二)日本的对外扩张之路
日本展现了它的侵略性
征朝鲜并琉球
中国的反击
中日《北京专条》
李鸿章的错误
三、左李冲突:西征与海防
(一)李鸿章的观点纵览
李鸿章对海防的整体认识
李鸿章的应对之举
四种偏狭的防务意见出炉
(二)左宗棠的观点纵览
左宗棠针锋相对提出“有用论”
新疆建省的四次争论
左李冲突起了实质性变化
左李冲突背后的本质冲突——谁是中国的首敌
(三)李鸿章的手腕——如何阻挠左宗棠进兵
四、左李冲突第二回合:收复新疆,左宗棠大胜
(一)左宗棠的人生巅峰——平内乱收新疆,立不世之功
左宗棠的战略——暂不与俄直接对抗
左宗棠说服强硬派先收复新疆大部
左宗棠做好对俄一战的准备
左宗棠人生之顶点,李鸿章相形见绌
(二)李鸿章的致命缺陷之用人
李鸿章20年兢兢业业
李鸿章的主要工作和次要工作
第三章左宗棠之死,疆臣第一李鸿章
一、左李冲突第三回合:洋务与海防,李鸿章胜
(一)左李冲突,抑左扬李时代的到来
法国侵略越南
左李第二次发生正面冲突
抑左扬李时代何以发生
中法战争之海战
(二)李鸿章在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中各列强的态度
中国败得挺窝囊
左宗棠和李鸿章的矛盾
李鸿章对左宗棠的阻挠
二、左、李之争的海防路线
(一)洋务之军事起于太平天国
洋务运动起于军事
清政府的洋务运动目的在于镇压太平军
洋务运动中的军工厂
(二)集合了李的睿智、左的强悍的人——丁日昌
丁日昌与自强十二条
洋务改革之核心
(三)第二次海防大讨论
海防争论
自造与购买的争论
自造失败后,左李分道扬镳
第四章甲午落寞,李鸿章进入从政低谷期
一、亚洲最强的海军
(一)北洋海军的大日子——醇亲王阅兵
海军1886年大阅兵
辞退琅威理
(二)李鸿章与北洋海军
北洋海军的建设
日本海军的奋起直追
(三)中日洋务运动对比殖产兴业
中国之败败于统治者的不作为以及腐败
中日工商业发展的不同路径
盛宣怀的一生就是不断MBO的一生
李鸿章变法
二、中日甲午海战
(一)李相心血付之东流
日本对朝鲜的侵略
日本的军事规划
(二)甲午战争中的陆军
淮军主导的朝鲜之战
日本攻入中国
(三)甲午战争失败后
清政府最高统治集团的腐朽与短视
《马关条约》签订的罪责关李鸿章何事
李鸿章遇刺
签订《马关条约》
李鸿章背黑锅
李鸿章赴京
第五章?欧美巡游,李鸿章再次崛起
一、中俄密约的是是非非
(一)李鸿章赴沙俄的前前后后
(二)联俄抗日中的多次受贿疑云
二、李鸿章在欧美七国
(一)李鸿章在德国
(二)李鸿章在荷、比、法
(三)李鸿章在英国
(四)李鸿章在美国和加拿大
第六章李鸿章最后一搏
一、戊戌变法中的李鸿章:改革与职位
(一)戊戌变法与李鸿章
(二)李鸿章重新被重用的前奏
(三)要李鸿章独立承担甲午战争失败的责任公平吗
二、两广岁月:日杀三百的铁血总督
(一)废帝、保帝与义和团运动
(二)李鸿章的政治任务之剿灭康梁一党
(三)李鸿章的政治任务之维护治安
(四)李鸿章对义和团的看法
三、“东南互保”与《辛丑条约》
(一)地方大员的躁动
(二)德皇大骂李鸿章:这只狗,专事挑拨
(三)催命符——《辛丑条约》
四、结语:李鸿章的最后时刻
(一)裱糊匠李鸿章
(二)如何评价李鸿章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