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评论 2015第三辑:旅游创业创新》:
成功企业不需要我们实证,因它先于实证而存在,我们期待实证的预期是发现和创造其成功的力量和群塑力量的意志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如果成功企业一旦被我们做成科学的理性化的成长的必然之道,这条成功企业之道能否担保(它或)其他企业在循规蹈矩中走向成功?实证案例只能说明成功企业的当下及存在着涉猎成功因素的某种程度的关联,其关联的那部分具有科学性理性的成分,而更多成功因素我们可能尚未做成科学,或根本不可能做成科学。当我们面对非成功的企业,我们能否坚守一贯的科学理性的信念而道出其不成功的科学理由?成功企业的典范是无法铺就一条通达成功的经典之路、科学之路的。企业的成功也只是当下的成功,历史造就的成功是否能在历史的进程中持续,能否使跟随者在未来顺利地成长与壮大,这些都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认真反思,至少我们要从中获得启示。
所以,我们应在创业、创新与发展的企业成长之历史中去体验、获得和感悟成长的艰辛、前行的动力和受益的积极因素。只要企业存在,必有存在的理由,企业发展也必有其创新的根据。当我们致力于企业从创业、创新的思考之中,我们就必须反思企业寻求创新和发展的根据。二、何为旅游企业当我们言及何为企业,会招致耻笑。谁不晓企业,难道企业本身还值得思考吗?其实,我们所熟知的企业只是在制度化社会中的操作性概念,也就是企业从无到有的节点上、在满足某些规则下企业就可以成为法制社会中的一个独立的存在对象(习惯称实体)。由此而言,创业并非难事,只要符合条件,它就可以产生,就可以依法行事而获得企业的诉求。我们提出何为企业,就是要深入企业的本质层面来认识企业,就要脱离企业的感性描述而进入深层的思考,感悟企业、感悟创新与发展所呈现出的依据。
以创业命题,并非以成立企业为目的。企业一旦成立,它就将以独立的人格化企业①成为企业自为的存在。人格化企业之所以是由资本的现代性决定的,决定了企业以其存在的形式完成企业作为企业的资本增值目的。没有资本的增值,企业就名存实亡。资本增值是企业生命的基础,但它的意义却在企业生存之中。企业之间的异同是在定在或限有①的现代化社会中以企业人格化的存在而存在于现代社会。企业存在的意义不是以企业对社会影响的外部价值标准作为判断,它是以反思企业存在的自身而呈现意义。历史造就企业,企业必将以其意义的历史性而存在,并将以存在历史意义的极大化作为意志的目的。这种意志的目的性起始于笛卡尔的主体性思想“我思故我在”和培根的“知识(或科学)就是力量”,终结于尼采“力量意志”的思想中而泛化在科学技术的时代。
何为旅游企业?一旦这样提出,感性的企业认识就将退出认识的舞台,企业就成为思想追问的对象和反思的空间。
企业是满足制度社会要求的一种人格化存在,它作为一种企业人格的化身以克服资本增值为目的的终极意志的当下,转为以某种产品或服务解蔽人类社会的某种被现代性遮蔽的当下。这种产品或服务就成为意识的对象而独立存在,成为人格化企业的同一意志和意识。对资本增值欲望的意识,将在定在或限有中被延迟,在延迟当下的消失中转为对某个意识对象的陶冶,陶冶的对象成为一种客观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产品或服务而为社会接纳,在接纳中完成企业的资本增值。任何企业相对于自身而言其产品都不具有企业自身使用的意义。企业之所以生产,就是要把资本增值难以行进的直接路径转化为一条可以通行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人格化企业首先要抑制资本增值的当下欲望转而做意识对象的对象,是对意识对象之理念的追求和趋近,就是做企业力所能及的、有所倾向的各种产品。也正是因为对理念的接近和追求,其形式化的产品或服务才能成为消费市场共同意识的对象,一旦形式产品或服务完成交易,也就实现了企业资本的增值。这就是旅游企业。旅游企业比非旅游企业更具展示的困难和思想的深刻。言及为旅游企业的关键在“解蔽”。关于这一点后续将探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