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明代名人传.伍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699965
  • 作      者:
    (美)富路特,房兆楹原主编
  • 出 版 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富路特、房兆楹主编的《哥伦比亚大学明代名人传》一套共六册,由上百名汉学家参与撰写,多位明史专家担当翻译,历经十数年完成,是海内外学界对明代历史研究水平的代表。本书将明代历史置于宏观的世界历史背景下,通过人物传记的形式,多视角、全方位地复原了明代历史。
  本册为此套书的第五册。
展开
内容介绍
  富路特、房兆楹主编的《哥伦比亚大学明代名人传》收录了明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军事、科技等领域的重要人物,甚至还将与中国有影响的外国人如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使节和政治军事家也收录中,并按照名字首字母排序。《哥伦比亚大学明代名人传(5)(精)》包含首字母为S、T、U、V、W的明代名人,以及最后的人名索引和书名索引。
展开
精彩书摘
谭元春  T'AN Yuan-ch'un  约1585年-1637年
  谭元春(字友夏),明代文人、文学评论家,湖广景陵(今湖北天门市)人。约1600年,谭元春开始对作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可能与其研读科举考试的必考经典《诗经》有关。1605年,谭元春结识刚刚通过乡试的乡人钟惺(见该传),虽然钟惺比谭元春年长十岁之余,两人却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钟惺在1610年写给蔡复一(字敬夫,谥清宪,卒于1625年,1595年进士)的一封信中,曾盛赞谭元春,说谭元春的才华在自己的十倍之上。此时的钟惺对当时盛行的新派诗词重“性灵”、轻诗体的文风感到不满(见袁宏道传),因而钟、谭二人决定从唐诗及古诗中选取典范加以学习、研究和模仿。1614、1615年,二人互相切磋,共同商定评选了《古诗归》和《唐诗归》(见钟惺传),合称《诗归》,于1617年刊刻,希望以此纠正当时诗学方面的不良倾向。
  《诗归》一经面世,便产生了巨大影响,该书不仅为年轻人所推崇,也在像蔡复一类的诗学前辈中间引起了广泛好评。人称钟、谭创立的文学流派为“竟陵派”,又称其诗体为“竟陵体”。一时间,钟、谭二人名声显赫,以至于“士以不谈竟陵为俗”。钟惺被时人誉为诗学泰斗,书商也竞相窃用他的名字,以至于其姓名不仅出现在各种各样的文集封皮上,还出现在戏曲、史书、小说、诙谐文等书籍的首页。
  此种情况在明朝末年十分盛行。这可能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明朝末年,朝廷昏庸,宦官专权,边境战乱,言路不通,文人们无法实现政治理想,只有寄情于文学,热切盼望能有新的潮流出现来打破之前被奉为经典的传统;长江下游地区的富庶和繁荣也滋生了人们对艺术品和书籍的需求,使得当时的出版界成为相当有利可图的行业。因而只要是有一定名气的文人,都会被书商利用其姓名来追逐商机和利润,钟惺便是其中一位。同时代的李贽(见该传)、冯梦龙(见该传)、屠隆(见该传)、袁宏道(见《清代名人传略》)及陈继儒(见《清代名人传略》)等人的名字也都被书商窃用。
  谭元春一下子变得举国闻名,虽然当时的他还只是本地县学的一名学生。他和钟惺一起被世人称为“钟谭”,其名声在钟惺之下。1623年,谭元春人为京师国子监贡生,四年后乡试第一,得中举人,但后来屡次参加会试,都没有得中进士;1637年,他再次赴京会试,不幸病死于距京城十英里处的旅舍,享年五十二岁。谭元春著有多部文集,由他的推崇者张泽于1633年在苏州合集出版,取名《谭友夏合集》(二十二卷)。《谭友夏合集》包括《岳归堂新诗》五卷(第一至五卷,所收诗作大约作于1621年后)、散文集《鹄湾文草》九卷(第六至十四卷)、《岳归堂已刻诗选》八卷(第十五至二十二卷,所收诗作为张泽收录的谭元春早期诗作)及《诸稿自序》一卷(第二十三卷)。目前没有谭元春1633年之后的作品存世,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会有一处文献错误地将谭元春的死亡年月记载为1633年(即1749年刊刻的《楚风补》,五十卷)。
《谭友夏合集》后还附有张泽的一部诗集《旨斋诗草》。谭元春至少还有两部作品在明朝时期付诸刊刻,分别为《岳归堂合集》(十卷)和《谭子诗归》(十卷)。
  谭元春名气虽不及钟惺,但名字也被书商窃用,《违碍书目》中收录的《通纪捷览》便是一例。《通纪捷览》为一部明朝的编年史,明初的书商通常将其归至钟惺名下,但《违碍书目》中所署作者名却是谭元春。
  明朝末年刊刻、通常认为由沈孚中所作的戏剧《绾春园》附有钟惺、谭元春二人的评价。另外,通常认为虑楠为作者的戏剧《想当然》中,除附有虑楠的一篇自序外,还附有一篇谭元春的序言,以证实该剧由虑楠所作。而据周亮工(见《清代名人传略》)称,该剧的作者为他的一个学生王光鲁(字汉恭),是王光鲁故意编造了虑楠的自序,为了使假相变为真相,又编造了谭元春的序言。1390年出版的《想当然》相当精美,内附十六幅上乘木刻画,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窃用别人的名字并非为了钱财,而是迎合儒家正统思想的需求,害怕作品被排斥。1954年出版的《孤本戏曲丛刊》第一集便收录《想当然》,《绾春园》则被收录在1954年至1955年出版的《孤本戏曲丛刊》的第二集中。
  大部分学者都认同钟惺和谭元春编撰的《诗归》在文学上的贡献和成就,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他们所选的唐诗,专取幽深孤峭的作品,对作品注释时又刻意避免简洁自然的表达,反而寻偏求奇。对于二人的诗文,这些批评更为激烈。批评者认为,过分倡导“幽深孤峭”之风格,导致他们的作品大多情思狭窄、题材局促,加之过于追求形式上的险僻,使作品流于冷涩费解、苍白空虚。甚至被清人钱谦益(见《清代名人传略》)讥为“鬼趣”、“诗妖”,“兵象”,“国运从之”。钱谦益的评论主要是针对谭元春之诗作,在钱氏看来,谭元春才疏学浅,视粗俗为自然,以肤浅为深刻。同时,钱谦益还将竟陵体与西洋宗教(基督教)、三峰禅(法藏的教义,法藏生于1573年,卒于1635年)合称为当时的三大异端。说到这,值得一提的是,谭元春曾在路过利玛窦在中国的墓地后做了一首诗,其最后两句为“行尽松楸中国大不,教奇骨任荒寒”(《过利西泰墓》)。参考文献:
  《谭友夏合集》(1935年),第13、57、79、142、147、382页;《楚风补》,25/14a,29/10b,31/21a;钱谦益,《列朝诗集》,丁12/71a;《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上海:大东书局,1930年),180/6b,193/6a;孙殿起,《清代禁书知见录》(上海,1957年),第240页;《韦德藏图书馆馆藏目录》(Wade Labrary Catologue),剑桥大学,1898年,第99页;《葛斯德东方图书馆中文旧籍书目》(Gest Oriental Library Catalogue),普林斯顿大学,D68。
  房兆楹撰  陈瑞玲译  刘冠男校
  ……
展开
目录
苏如望
  索萨
  思任发
  苏伯衡
  孙黃
  孙楼
  孙丕扬
  宋旭
  宋克
  宋礼
  宋濂
  宋素卿
  达延汗
  戴进
  戴良
  戴珊
  谈迁
  谭希思
  谭纶
  昙阳子
  谭元春
  汤和
  唐赛儿
  唐顺之
  唐寅
  道济
  陶安
  陶仲文
  陶宗仪
  德清
  邓茂七
  邓愈
  邓元锡
  邓玉函
  Thonganbwa
  铁铉
  田汝成
  丁鹤年
  丁云鹏
  妥欢帖睦尔
  脱古思帖木儿
  等扬
  金尼阁
  曹昭
  曹吉祥
  曹学佺
  曹端
  曾起莘
  曾铣
  左光斗
  宗喀巴
  邹守益
  邹元标
  祖阐
  宗臣
  宗泐
  杜琼
  都穆
  屠隆
  屠叔方
  涂泽民
  董斯张
U
  熊三拔
V
  王丰肃
  范礼安
W
  万贵妃
  万表
  王翱
  王鏊
  王振
  王骥
  王畿
  王圻
  汪直
  王直
  王穉登
  王瑾
  王景弘
  王九思
  王琼
  王宠
  王崇古
  王绂
  王锡爵
  王锡阐
  王艮
  汪克宽
  汪珂玉
  汪广洋
  王蒙
  王冕
  王慎中
  王世贞
  王士性
  王世懋
  王守仁
  王恕
  王思任
  王焘贞
  汪道昆
  王廷相
  王铎
  王佐
  王宗沐
  王宗载
  王同轨
  王棉
  王问
  王文禄
  汪应蛟
  王岳
  王越
  魏骥
  韦贵
  魏良辅
  危素
  文震孟
  文徵明
  温体仁
  吴成
  吴承恩
  吴中
  吴惠
  吴宽
  吴国伦
  吴讷
  吴彬
  吴牲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