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考古(2014年第4期 总第7期)》:
甬道南接第二过洞,平面呈长方形,弧形顶,底部较平。甬道宽1.7、进深1.4米,在甬道东壁中间处发现一白色石球。甬道北侧与墓室相接处有条砖封门砖,构建模式为底部平铺一层,其上以条砖侧立叠砌而成,共计三层,残高0.98米。在清理过程中,封门中部留有大量残砖,为一直径0.8米的盗洞。
墓室位于甬道北部,平面近方形,壁较直,边已脱落,墓室顶部坍塌,未见有条砖铺地,墓室长4.8、宽4.1、残高2米。墓室底部北高南低,呈台阶状,均高于甬道,大致上由三部分组成。墓室入口即为宽约1.9、进深0.9米,与甬道同一深度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为棺床,棺床高于墓室底部0.22米,分别距离墓室东、北、西壁0.28、1.24~1.4、0.28米;第三部分为紧邻墓室东、北、西壁且高于棺床0.16米的土台。墓主人的墓志及随葬的瓷瓶、石球分别组合放置于墓室的四个角落。
二、出土遗物
该墓共出土陶、瓷、铜、铁、石器等21件及铜钱48枚。
瓷瓶:7件。根据口沿和肩腹部特点分为三型。
A型:4件。直口尖唇,短颈,溜肩,腹中部略鼓,自腹中部向下逐渐内收至底部。肩部有一周未施釉。瓷瓶肩部以下,腹中部以上施有数周凹弦纹,施以酱釉,釉色均匀。C8M1814:4,底部为圈足,口径8.4、腹径17.8、底径11.2、高50厘米(图三:1,封二:1)。C8M1814:5,底部化遗址中具有圆圈纹和“十”字纹的太阳形象。
(四)目纹
据《周易·说卦》,离为日,又为目。另外,《山海经》中关于烛龙睁眼为昼、闭目为夜的记载也鲜明地体现了目与日的关联。《山海经·海外北经》:“钟山之神,名日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又《山海经·大荒北经》: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