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之蕃 CHU Chih-fan
朱之蕃[字元介(价),元升,号兰嵎,生于1564年,卒年不详],官员、诗人、书法家,其绘画亦小有名气,南京人。其先祖世居山东茌平,明朝初年朱元璋实施人口迁移政策时,举家迁往南京。他的父亲朱衣(字正伯,号杜村,1564年中举人)在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几个地区都做过地方官,他同时还是诗人和书画收藏家。朱之蕃于1595年中进士。在殿试中名列第一,被钦点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senior compiler in the Hanlin Academy)。1605年,他奉命出使朝鲜,他的书法也随之在朝鲜声名远扬。很多朝鲜人以人参、貂皮为礼品,请他作画写字。他将所获得的礼品,尽行出售,另买书画、艺术品。1609年,他在翰林院得以升迁;两年后,被擢升为少詹事(junior supervisor of instruction),主持皇家族谱的编纂工作。后升到南京任礼部侍郎(vice minister of Rites in the auxiliary capital)。朱之蕃后因老母去世服丧,不复出仕,赋闲在家,精心照料花园,品玩自己收藏的大量古董。据说,1624年他为陈沂(字鲁南,号石亭,1469-1583年)所撰的《金陵古今图考》作跋;因此,他应该是六十多岁时去世的。他的书法沿袭赵孟頫(1254-1322年)的风格,并借鉴了颜真卿(1709-1785年)和文徵明(见该传)的风格。据史料记载,他一日能写一万字,小到能写墨渍那么大的字,大到能写1.5英尺平方大小的字。他的书法在明朝刊印的书中随处可见,这些书的前言都是以他的笔迹刊印的。他在与其他大臣赋诗赠答时总能应对如流。他的山水画模仿了米芾(105l一1107年)和吴镇(1280-1354年),其竹林画则师法苏轼(1037-1101年)。
朱之蕃的文学著作有《奉使稿》(四卷)、《南还杂著》(一卷)、《纪胜诗》(一卷)、《落花诗》(一卷);另外,他还有一部《兰嶇诗文集》,其中可能收录了上述部分或全部作品。除此之外,他还编纂了一部词集,名为《江南春词》,于1891年收录在《粟香室丛书》中刊印。他的明诗选集名为《明百家诗选》(三十四卷),精选了318位明朝诗人的诗作,但遭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纂者的批评。在他的一部名为《金陵图詠》(一卷)的吟诵南京的诗集中,描绘了南京四十个地点的景致;诗集还配有陆寿柏绘制的插画,并且所有的诗都出自陆本人的手迹。朱之蕃经常写诗,但是钱谦益和朱彝尊(二人均见《清代名人传略》)一致批评他的诗句太长并且有点陈词滥调。
《奉使稿》最初名为《奉使朝鲜稿》,讲述的是他出使朝鲜途中经过山海关的感受、辽东地区道路和运河的修治以及为一位尤姓将军修建祠堂,其中还收录了朝鲜侍郎柳楷的诗词以及他本人1595年殿试时写的文章。他对辽东地区的一些描述后来被视为具有煽动性,在一个半世纪后被勒令删减并遭到禁毁。
他的一个弟弟朱之士(字兰室)也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他的儿子朱从义(字无外)通过恩荫,进入国子监(the Imperial Academy)学习,后任浙江温州和台州的提学(intendent)。
参考文献
40/58/1a;64/庚18/1a;84/丁/87b;86/16/20b;《四库全书总目提要》(1958年),第5048页;《江宁府志》(1880年),40/4b,54/12b;马宗霍,《书林藻鉴》,11/30b;陈作霖,《金陵通传》(1904年),19/8b;汤宝尹(1595年中进士),《明状元图考》(1875年),下/64a;姚觐元,《清代禁毁书目》(补遗)(上海,1957年),第21页;《国会图书馆馆藏中国善本书录》(1957年),第319、592页。
刘麟生和杜联結撰 冯金朋译 朱林校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