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不待扬鞭自奋蹄:父亲周利人追求梦想的传奇人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4106247
  • 作      者:
    周晓寒著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不待扬鞭自奋蹄:父亲周利人追求梦想的传奇人生》一书用流畅的文笔、细腻的描述,再现了传奇人物周利人的人生片段。
  作者周晓寒沿着父亲的足迹,走了四省两市,采访了130多人和一些地方党史部门,搜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在周利人百年诞辰之际完成了这部45万字的传奇传记,并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书中真实描述了周利人从一个农家孩子逐步成长为坚定共产党人的人生里程。周利人88年的曲折人生,犹如一部大跨度的历史画册,从民国初期到日寇入侵,从战火纷飞的硝烟岁月到轰轰烈烈的建设年代,从连续不断的政治运动到拨乱反正、改革开放。
  周利人的人生涉及到共和国许多重要历史人物,如刘少奇、陈毅、张云逸、黄克诚、张爱萍、罗炳辉……,还有叛逃美国的许家屯。他经历过挺进团事件、高敬亭事件、天长根据地创建、盐城根据地反扫荡战斗、海军初创期芜湖狄港的舰空战、大跃进中“一个月出钢”的建设奇迹。后来在文革动荡时期死里逃生、顽强地活下来,以及拒绝批邓而下乡创办了张巷养猪场的动人事迹。在改革开放洪流中,他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信念,至死不渝。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父亲的童年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后人
大旱之年降临人世
“细语温情喂药汤”
靠奖学金 读完小学

第二章 动荡的中学时期
“我要读中学”
农家子弟读书的艰辛
苏州中学卧轨请愿
巧拒童养媳
寻求进步的小学教员
被通缉的日子
南京中央大学的旁听生

第三章 走进开封城的河南大学
勤工俭学求知识
国民党和共产党谁能救中国?
加入中共地下党

第四章 新四军的东进战略
“我叫周利人”
奔赴抗日前线
抗日挺进团
王明错误路线的干扰
为新四军东进战略做准备

第五章 开创路东天长抗日根据地
孤身深入敌后的特殊任务
冒险穿越津浦铁路
锲而不舍 找寻联系人
成立天长中心县委
秘密交通线和情报网
巧妙建立秘密武装
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
抵制来自党内的“左”倾思潮

第六章 盐城民运工作的开拓者
初入盐城 百废待兴
调查民情 战友情深
盐城成为华中地区指挥中心
精心组建民运工作队
把解决群众的疾苦和困难放在第一位
重点突破 两个区先行成立农救会
民运工作得到刘少奇的充分肯定
逃婚的革命者
“犹如当年的海陆丰”

第七章 空前艰巨的反“扫荡”斗争
盐城失守,形势急剧恶化
联络同志,坚持原地武装斗争
临危受命,重组抗日政权
除汉奸、杀叛徒、稳定人心
重组县武装,粉碎日寇“伪化”企图
共产党是保护人民利益的
战地黄花分外香
建立灰色机构,准备第二次反扫荡
发动群众 改造水网地形
迅速扩充地方武装力量
最困难的时候来临
终于赢得反扫荡的胜利

第八章 苏南长兴的风风雨雨
淮南新铺整风学习
渡江南下
带回来一个俊媳妇
子弹壳的故事
一切为了前线战斗
母亲突然患病
雨夜渡江北撤

第九章 大连老虎滩
去大连的路上
大连治病的日子
新生命带来的欢乐

第十章 参加组建新中国第一支海军
张爱萍的邀请
接管国民党海军上海资产
芜湖狄港的海空战
组建青岛海军基地

第十一章 新中国现代农业科技的桥头堡
走进新中国现代农业科学的桥头堡
一次“平静”的大清理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培养青年科技人员
“全心全意地为科研和科研人员服务”
生气勃勃的华东农林干部学校
专业知识教育和政治教育并重
“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我们”
“做愉快前进的干部”

第十二章 踏入钢铁战线
钢铁, “一五计划”的重中之重
新来的党委书记
计划管理制度的建立
一件军大衣的温暖
丰富职工的业余活动
跟父亲去上钢三厂
建立生产责任制
工人群众的“后勤部长”

第十三章 上钢五厂的建设奇迹
1070万吨钢的高指标
热情高涨的年代
一个月炼出钢
大跃进留下的后遗症
苏联专家的抱怨
重伤病危
“三面红旗”也轰然倒下
风景如画的小琪山疗养院

第十四章 重回农业战线
参加革命不是为了享福
边工作边养伤
“周政委还和当年一样,没有变”
城市中的“农民”
桃园的义务劳动
暑假跟父亲回老家
山林粮和山林布
推动蚕桑发展

第十五章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社教运动中的另类
二次下乡搞社教运动
父亲的预感

第十六章 从天而降的政治灾难
文化革命的风暴
老革命遇到新问题
“一二六”夺权
愈演愈烈的武斗
三根肋骨四颗牙
“陈、包、张反革命集团”的黑干将
父亲的光环消失 靠自己扎根农村

第十七章 一定要活到彻底平反昭雪的那一天
桥头“五七干校”
武装押送 回乡探母
冥冥之中的护佑
到桥头看望父亲
五七干校有一个能干的老人

第十八章 残阳如血
重获自由
“宁愿杀头也不批邓”
江南的土地竟如此贫瘠
发展养猪业是突破口
兴建规模千头猪的种猪场
不张声势悄悄干
猪饲料中的智慧
猪粪沼气供热
改造耕地成稳产高产的良田
母亲去张巷村过“五一”节
两个大西瓜
一盘没有开封的棋
远近闻名的“夜游神”
大旱之年大丰收
别忘了乡亲
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第十九章 苏蜜瓜的故事
第十个副专员
瓦屋山麓的瓜种基地
统一领导思想 坐镇繁种基地
一台吃瓜留种的好戏
普及种瓜新技术
“有些人官当大了,心离群众远了。”
“苏蜜1号”搞活整个西瓜产业

第二十章 多种经营新面貌
重振地区蚕桑产业
农村经济的“三只老虎”
锅就支在脚背上 家就安在群众中
农村也要发展工业
处理纠纷的艺术
天目湖的砂锅煨鱼头
溧阳第一期苗木技术培训班

第二十一章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改革开放新形势
援助地方企业发展
瓦屋山下筑路架线 垦荒建场
南山园艺场的崛起
生态桃园 综合发展
一心为职工的领头人

第二十二章 情深似海
站在抗洪救灾第一线
父亲和母亲的爱心接力
为革命烈士“化缘”
述不尽的天长情结
溧阳南山的一次采访
深山里的“亲戚”

第二十三章 晚年轶事
诗书传情 心神交融的知已
十年政治较量终见分晓
留给后代的祖训
继承光华中学的革命传统
最后一次家庭聚会

第二十四章 最后的时光
最后一次远行
癌症晚期
“心中无私天地宽”
病房里唱响《国际歌》
一块不寻常的碑文
尾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