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为了评估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戈德史密斯从社会分工理论出发,认为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条件下,假设消费者的储蓄偏好、投资风险大小均为不变因素,那么金融机构与金融资产种类越丰富,金融活动对经济的渗透力越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如果没有金融机构与金融工具,储蓄与投资职能往往是混淆在一起的,每个经济人要想扩大投资必须进行储蓄;反之,如果他没有投资机会,储蓄只能是财富的贮藏。金融活动的出现使储蓄和投资成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职能。金融活动克服了资金运动中收支不平衡产生的矛盾,一方面它使投资者可以超过本期收入进行支出,另一方面它又为储蓄者本期积累的收入带来增值。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储蓄者还是投资者都非常乐于接受金融活动带来的社会分工。并且,通过金融机构与金融资产的多样化,金融活动为那些没有投资机会的储蓄者创造了新的投资机会,这不仅使他们也能分享投资带来的好处,而且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金融机构本身既不是储蓄者也不是投资者,它对经济增长的牵动效应就是源于对储蓄者与投资者资金供求的重新安排。这种安排既提高了储蓄与投资的总水平,又将储蓄在各种投资机会中进行有效分配,从而提高了投资的边际收益率。经济发展的水平越低,储蓄与投资的要求越简单。随着经济发展,储蓄与投资双方在收益水平、变现能力、安全性、税收负担等方面的要求与预期也越来越复杂。与此相适应,金融结构也开始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在现代经济中,间接金融成为金融活动的主要形式。与初级证券相比,二级证券能够给储蓄者和投资者双方带来更多的利益:一是可以获得较大的流动性,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二是有较好的可分性,借贷双方都不受资金规模的限制;三是金融机构在融通资金的同时还能够提供其他的便利与服务,如保险公司既是代储户进行投资又为他们积累保险金;四是可减少投资风险,因为有一部分风险转移给了金融机构。上述这些利益直接融资方式是不具备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