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石器时代 古人类牙齿化石
2012年栾川孙家洞遗址出土六颗古人类牙齿化石中四颗为单颗牙齿,另外两颗分别附着在上颌骨和下颌骨残块上。初步鉴定有一颗门齿、一颗前臼齿、一颗上臼齿、三颗下臼齿等几个类型。从整体上看,有的牙齿在牙床中还没有长出来,应该是幼年个体,有的臼齿磨损痕迹明显,属于成年个体。此次出土的古人类牙齿化石是河南境内首次在洞穴中考古发现的中更新世直立人化石,具有较丰富的形态学信息。
自从1859 年英国生物学家C.R. 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阐明生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后,多数人相信,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现代人和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但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从人猿主干上分离,究竟起源于非洲还是亚洲,一直是古人类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就中国范围而言,已知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化石是在云南元谋上那蚌村附近发现的直立人类型——元谋人,据古地磁断代,年代在距今约170 万年。1997 年,中国启动了寻找200 万年和更新世早期人类的“攀登项目”,但收效甚微。因为要想勾画出人类起源和演化线索,只凭发现石制品、骨器和动物化石等间接证据是远远不够的,一切问题的关键是需要找到人类起源发展的直接证据——人类化石。
栾川孙家洞遗址出土有肿骨鹿、梅氏犀、葛氏斑鹿等几十种中更新世典型的脊椎动物化石,发现了少量石核、石片等石制品,未见成型的石器,打击技术以锤击法为主,显示出原始粗犷的特点。然而,与栾川先前发现的七里坪遗址等十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不同的是,孙家洞遗址的石制品与古人类牙齿化石一起伴出,表明古人类曾经在这里进行生产生活活动,它们为确定本地区丰富的旧石器早期文化主人提供了直接证据。
孙家洞遗址位于栾川县栾川乡湾滩村伊河南岸哼呼崖头之上,现有洞口呈扁长形椭圆状,宽2.65 米,高0.7 米,洞口距河岸36 米左右,洞内结构复杂,所有的人在进洞之后,都必须采取半蹲甚至是匍匐爬行的姿势穿过一段狭长的通道后,方能进行工作,考古发掘条件非常艰苦。在本次发掘中,仅仅选取了洞内前部角砾黏土混杂堆积的一个剖面进行,发掘面积3 平方米,发掘深度4 米。就是在这样狭小的工作面上,考古收获却异常丰富。大量的化石被运回整理前,多数都裹着泥土,淘洗清理工作在耐心与细致中缓慢地向前推进着。令人振奋的是,2012 年9 月26 日,第一颗古人类牙齿化石被清理出来,之后,另外五颗人类牙齿化石也相继呈现在大家面前,考古发掘获得重大进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们认为,此次出土的古人类牙齿化石层位明确可靠, 保存完好,同意将其定名为“直立人栾川种”,简称“栾川人”。
栾川人的年代与北京猿人相当,属于地质时代的中更新世时期,距今73 万年—12.8 万年。中更新世是探索直立人演化及现代人起源的关键时
期, 而目前我国发现的中更新世古人类化石资料很少,空白还很多, 所以任何一次直立人化石的发现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孙家洞遗址“栾川人”的发现,不仅提前了中原地区有古人类生存的历史时间,也使东亚地区人类起源及演化链条更加完整。
栾川以其优越独特的地理区位,成为人类迁徙演化和动物群交流的通道。从自然环境方面分析,栾川孙家洞遗址位于北纬33°—35°之间,正处在秦岭以南、淮河以北,气候条件和地理优势明显,很适宜古人类居住活动。研究者认为,近年来屡次在栾川孙家洞、蝙蝠洞及周边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对于研究过渡区动物群面貌、古环境变迁,以及相邻地区古人类适应性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该遗址位居2012 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榜首。 北魏双人牵手女俑
高17 厘米。两人均梳双髻,饰有花钿。上着交领宽袖衣,腰束带,下着裤,髻施黑彩,衣为红彩。头微上扬,面含微笑,神态温婉,形态作两手相牵并肩站立状。 双人牵手女俑又称双僮俑,类似的女俑曾在北齐尧峻墓,以及流失国外的北朝俑人中偶有见到。这件双僮俑出土于北魏名臣杨机墓中。杨机,《魏书》卷七七有传,墓志内容与史书所记多有类同之处。志、传称杨机“字显略,少有志节,为士流所称”, “延昌中,行河阴县事。机当官正色,不避权势,明达政事,断狱以情,甚有声誉。……熙平中,为泾州平西府长史,寻授河阴令,转洛阳令,京辇伏其威风,希有干犯。”“机方直之心久而弥厉,奉公正己,为时所称。家贫无马,多乘小犊车,时论许其清白。与辛雄等并诛,年五十九。”
杨机自二十四岁入仕河南尹功曹后,三十五年间历仕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孝庄帝、孝武帝等朝,曾任洛阳令,后官至主管财政的度支尚书一职,成为北魏晚期皇帝所倚之重臣。《洛阳伽蓝记·景兴尼寺》中记载,“县门外有洛阳令杨机清德碑”,足见其当年声名清白威赫。但是,时值北魏末年祸乱分起,“属世途多难,横波不息”,杨机终难有所作为,罹难时年五十九岁,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杨机突遭横祸的悲惨遭遇,实际上是北魏晚期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的直接反映。参照同期历史,北魏王朝经历河阴之役的重创后,政局动荡,军事强人频出,相继形成了尔朱氏、高欢、宇文泰等相互角逐的军事集团。532 年4 月,高欢废节闵帝,立孝武帝元脩。533 年,高欢大破尔朱兆,诛杀尔朱氏之党,高欢在与尔朱氏的斗争中取得完胜。为权力之争和清除魏帝身边重臣,高欢杀杨机等人于洛阳永宁寺。两年之后,即天平二年(535 年),故吏同仁王法标等人将杨机迁葬到“去洛阳七十里”时,北魏政权已分裂为高欢和宇文泰两大军事集团控制的东魏、西魏,北魏洛阳时代的历史走向了终结。
北魏杨机墓出土的双人牵手女俑并肩而行,一人注目前视,一人低眉旁观,两名面容姣好的女子在笑意盈盈中尽显自然活泼之姿,给人带来纯真无邪的深刻印象。北魏牵手女俑以会意的微笑为特定文化符号,一改两晋及北朝早期陶俑呆滞生硬的作风,与同时期佛像雕塑中睿智与超脱的造型风格存在一定的共通性。迁葬杨机的门生故吏们或许期待着,用两位面带深意微笑的女俑,为惨遭杀戮的杨机送去一些精神慰藉,表达出人们对世间残酷现实的嘲讽和蔑视,也衬托出北魏名臣杨机超然不凡的人格魅力。
杨机墓出土的百余件陶俑,是洛阳博物馆于2005 年4 月从洛阳市宜阳县丰李镇马窑村征集而来,初藏者为洛阳市宜阳县建筑公司经理张文敏。经鉴定,118 件文物中一级品4 件,二级品27 件,三级品85 件,是北魏建都洛阳时期具有重要代表性的文物。除牵手女俑外,杨机墓出土陶俑既有数量众多的胡人系统武士俑,又有汉式风格的侍从俑和家内仆役,反映了北魏晚期洛阳地区胡汉交织的人文生活状态,丰富了我们对北魏随葬陶俑组合的认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