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百川研究》:
第二节 吏治思想
吏治,指古代官吏特别是地方官吏管理和统治民众的方式和治绩,“包括官吏的设置、配备、选拔、任用、升黜、奖惩、考核、监察、教育、培养、道德、操行、规章、制度等有关官吏管理的诸多方面的内容”。古代吏治既有消极性的一面,又有合理性的一面。其合理内核主要表现为:奖惩制度、赏罚分明;为政思想、率先垂范,以民为本、视民如伤,恪守公务、勤政务实,等等。游百川吸取了中国古代吏治思想的精华,提出了一套虽然不够严弹却也具有一定特色的育才、用人及治吏方面的系列主张,对晚清的吏治整肃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形成背景
(一)历史背景
为减少社会震荡和延缓王朝覆灭,一些统治者及其思想代表人物一直试图从理论上寻找实现吏治清明与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指南。因此,中国古代的吏治思想基本形成以后,伴随着历史的进程而不断发展。
1.尧舜禹时期,“无为而治,有德居之”的吏治文化——吏治建设萌芽时期。
周朝以前的吏治建设以礼制约束和道德教化为主,并辅以法治手段,这是这一时期吏治建设的主要特点。
2.春秋战国时期,“德法并举”的吏治文化——吏治建设成形时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