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楚图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564916
  • 作      者:
    张维著
  • 出 版 社 :
    群言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楚图南先生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学者、书法家、翻译家、外交家,中国民主同盟杰出的领导人之一,因学识渊博、德高望重而被同仁和云南人民尊称为“楚老”。《群言典藏:楚图南》以详尽的事实和丰富的图片展现了楚图南先生叱咤风云的一生。楚老“行远路,读好书,交好朋友,做大事情”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操守、自尊、涵养和风骨,体现了民盟“以天下为己任、爱国爱民、心系民生、修德守身”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精神,这是广大民盟盟员和中国知识分子学习和继承的精神财富。
展开
内容介绍
  《民盟历史文献》丛书不仅仅是追忆往昔、缅怀先贤,也不仅仅是为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去厘清历史、臧否人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回顾那段曲折的历史,传承民盟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真挚感情;纪念民盟先贤为新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呈现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嬗变和进步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同时也是为了民盟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需要;为了让那些隽永传奇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历史再现后人的眼前。
  楚图南(1899—1994),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学者,曾任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
  《群言典藏:楚图南》是一本比较系统地叙述他生平事迹的传略。
展开
精彩书摘
  《群言典藏:楚图南》:
  挑水卖的穷孩子地处滇东南边陲的文山县,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县份。文山县城处于群山包围的文山盆地中。这样的小盆地,在云南称为“坝子”。
  文山县旧称开化府,早在元统一中国于1274年建立云南行省时,这里属临安路。清王朝统治云南时,这里曾一度被划为永定州。随后,吴三桂平定了联合反清的各路土司,于1667年在这一带设开化府。雍正八年增设文山县附廓,辖区与府同。民国建立后,于1912年裁开化府,改文山县为开化县,次年又恢复了文山县名。
  仅距文山城西几公里处的西华山,陡峭峥嵘,怪石多姿,泉水清澈,亭阁掩映。紧靠文山城东的是又称为钟秀山的东文山,群峰耸翠,松柏葱茏。东文山的左侧是并列若乳的两山,称为乳山,当落照掩映时,青翠染红,余晖灿烂。
  在文山坝子的西北与东南两端的群山中有被称为镰刀峡和金钟峡的两条峡谷。镰刀峡中有一座上天生桥,金钟峡中有一座下天生桥。两桥距县城都不过十来公里。从中穿流的是盘龙河,“弯环一水绕关城,形似游龙万里行。更有地形奇绝处,源流桥锁二天生”。清人留下的这题为《盘龙河素练》的诗便是很好的写照。
  盘龙河先从镰刀峡穿流而下后,蜿蜒前行,至文山县城,便依城而流,三面环绕县城,然后,才奔东南而去。待进到坝子东南端的金钟峡,又自有一番壮观景象。谷深壁陡,水流湍急,险峻非常。在峡中抬头仰望,蓝天白云与陡壁、绿树浑然一体,蔚为壮观。
  离文山县城再远一些的西边的老君山和薄竹山,距城六七十公里。两山相连,层峦叠嶂,山势挺拔,森林苍莽,引人人胜。那老君山峭壁突兀,瀑布飞泻,群山延绵。而薄竹山中则是薄竹青翠,林海松涛,流水淙淙,杜鹃声声。
  文山的山山水水是那样的美好,可是,楚图南在这钟秀文山度过的童年却是苦涩的,饱经忧患的。
  19世纪末的文山城,是一座很小的边陲小县城。
  1899年8月28日(农历己亥年七月廿三日),楚图南就出生于这座小县城里一条很短的街上。这条小街不仅短,还很窄,仅有五六尺宽,是用石块铺成的。这条石板小街的两侧各有一条小阴沟。沟的宽度也不过一尺来往,上面用石条覆盖。于是,当地人把这里叫做“三步两座桥”。这叫法倒也还十分形象,兴许是既形象又好听的关系吧,这地名一直沿用下来,到现在都没有改变。
  他家的门面地基比街面大约高出一尺半,门前垫了块半尺多高的石条作台阶。门道很窄,也就能容得下两人擦肩而过。走完这一丈多长的门道,是一块两丈见方的小天井。正房一楼一底,左右耳房前面的天井边,不经意地种着一些不起眼的花草。房子是文山城里常见的一般贫苦人家住的那种土墙木结构。破破旧旧的模样,让人很容易想到主人家的贫困和辛酸。
  楚图南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贫苦的人家。不过,楚家的祖上却是一个大家族。太祖叫盛于唐,曾祖叫盛廷栋,祖父叫盛毓兰。相传祖籍陕西,后来移到江苏南京居住。明朝洪武年问,这一族人随沐英率领的明军由南京入滇后,就在云南这块红土地上生息繁衍。
  先是居易门,然后迁往临安(今建水县)定居。不想后来发生回民杜文秀起义,清军举兵镇压,临安城陷落。楚图南的祖父盛毓兰当时尚未成年,兵荒马乱之中,只身背着祖宗牌位逃出临安,步行几百里,逃到开化府(今文山县),遂定居下来,从此便成了文山人。
  盛毓兰靠着一种坚韧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勤奋努力,终日辛苦劳作,不仅生存了下来,建立了家室,后来还刻苦自学,当上了一名塾师。并且,随着岁月推移,他的功底愈厚,竟成了文山当地颇有名气的塾师。加之他为人厚道,品德很好,经常热心助人,公道正直,在当地很有名望,被人们尊为长者。不幸的是,由于过分刻苦,过分操劳,终于积劳成疾,40多岁便英年早逝,留下4个孩子由妻子张氏抚养成人。
  楚图南的父亲盛福祥在这4个孩子中排行第三,深得母亲的疼爱。盛福祥少年时就喜欢习武,舞剑弄棍,性格洒脱,自有一种倜傥之气。他好打抱不平,讲义气,重友情,街坊邻居皆有好评。当地一些横行乡里的豪强对他又敬又怕。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忧患童年
挑水卖的穷孩子
“无声的殉难者”杨保堃

第二章 艰辛求学
考入昆明联合中学
北京高师寒窗苦读
引路人李大钊、蔡和森

第三章 投身革命
服务桑梓省立一中执教鞭
辗转东北加入中国共产党
南下齐鲁开展进步活动
身陷铁窗翻译尼采作品

第四章 特赦之后
开封北仓女中点火种
暨南大学研究地理学
奋笔翻译用心良苦

第五章 抗战岁月
重返云南
推动地方救亡文化
共赴国难
广交朋友
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第六章 血雨腥风
“一二·一”惨案
主持民盟云南省支部

第七章 破晓前后
到“山那边”去
在北平参加接管工作

第八章 南下重庆
主管西南文教工作
整理民盟西南盟务

第九章 和平使者
开拓新中国的民间外交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第十章 “文革”浩劫
多事之秋经历磨难
重新投身民间外交事业

第十一章 皓首丹心
耄耋高龄出访英、法、比
八十书怀暮年仍勉孺牛志
“诸法皆平等十方众香稠”

第十二章 怀念友人
仗义执言说悲剧
实事求是作公论

第十三章 夕阳晚霞
开创民盟工作新局面
“居身青云上植根泥土中”
重视科教建言献策

第十四章 诗书双馨
“刍草一束,其人如玉”
“先有风骨俊,始能翰墨香”

尾声 情系滇池
附录一 楚图南生平大事简表
附录二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