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丛书:钢锁苍龙 霸贯九州(方秦汉传)》:
大学四年,方秦汉从来没有做过笔记,这虽有方秦汉从小记忆力很好的原因,在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出老师的授课重点清晰易懂,彰显了名师风范。上课时,方秦汉的注意力很集中,所以老师讲过一遍便能记住,工作后也沿袭这一习惯,可以说方秦汉这一辈子都没有什么笔记。这给我们收集实物资料带来一定困难,传记之中很多引用的数据、技术指标、图纸等,都是从一座座桥梁建好之后总结的技术报告中截取出来的。方院士不记笔记的习惯,在很多读书人,特别是从事科研工作的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甚至认为是不大科学的习惯,违背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俗谚。持此观点者或许忽视了科学工作与技术工作、工程设计的工作环境差异。在技术工作和工程设计中,如果脱离实验室便进行记录,以笔记代替人脑进行数据、方案记录,并进而进行全面分析,这种习惯将为问题的解决带来时间延误和数据记录偏差等多方面不利之处。可见,方院士这一好习惯,实已成其日后工作之利器。
每每问及方秦汉院士在清华时的学习动力和拟定的人生目标时,他总说自己当时并无大志,是“懵懵懂懂”的,是个“逍遥派”,喜欢找几个同学一起散散步,潘际炎①便是那时经常一起散步的好友,后来又一起到铁道部工作,成为一生的挚友,清华园、燕园、圆明园到处都有他们的足迹。但在我们采集小组工作成员来看,清华时期的方秦汉其实并不“懵懂”,也不“逍遥”,他深深懂得作为一个工科生未来对祖国肩负的责任。只有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学好专业知识,才能将来有所作为,才能真正谈得上报国。我们还感到,正是他这种看似“逍遥”、清心寡欲的个性,才使得他在后来的大风大浪中能洁身自好,排除私心杂念,一心一意扑在建桥事业上,最终创造出辉煌的人生价值!
……
展开
——泰水仓(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