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015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蓝皮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1250798
  • 作      者:
    周子学主编
  • 出 版 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周子学,在会计、审计、产业经济、财税、金融、价格政策、政府采购、国际贸易分析等专业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先后出版了《信息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区域结构演进》、《信息社会概念、经验与选择》、《经济制度与国家竞争力》(上海三联出版社)等专著;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对工业化、信息化发展历史进程的几点认识》、《日本IABM报告发展现状简述》、《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寄语本刊:成为我国IT产业宣传主要阵地成为我国电子政务权威媒体》等文章数十篇。
展开
内容介绍
  《2015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蓝皮书》含综合篇、行业篇、省市篇及附录四个部分,分行业、地区、领域回顾了2014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并对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附有2015年世界工业发展形势展望,反映了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全貌。
展开
精彩书摘
  互联网冷思维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
  一、互联网基因与工业基因
  (一)不同时代的特征演变
  马克思把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视为区分时代的基本标志。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它的发展推动着生产关系的不断变更,促使政治、法律等社会制度不断变革,并导致社会意识形态发生变化。
  农业文明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个转折点,科学技术开始产生并逐渐形成。人们开垦土地,开始了新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其特有的标志就是动物的驯养、繁殖和植物的种植。在农业社会,土地是人们最主要的劳动对象,人们使用牲畜拉的耕犁、铁锹、金属镰刀、木耙等工具在土地上劳作。
  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建立起了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度,形成了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体系,其核心特征是“标准化基础上的规模经济”。传统工业化中,工业思维占据主导:以“福特制”为基本特征,即生产标准化、作业化、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
  如果说农业文明时代最重要的资产是土地和农民,那么工业时代则是资本、机器(机器是固化的资本)和流水线上被异化了的人。工业时代早期考虑最多的是异化的人,因为人也被当作机器处理。福特很有名的一句话是“我根本不需要你们的脑袋,我只需要你们的手和脚”,所以人只是流水线当中的螺丝钉。资本和异化了的人,是工业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到了互联网时代,最核心的资源是信息,任何高新技术都离不开信息的参与,而计算机信息网络则是信息传递、加工、处理的最好载体。同时,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帮助下,技术传播和扩散的速度大大加快,各种创新性的思维不断碰撞,推动着生产和科研的不断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已不再是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而是经济增长内在的核心因素,并成为参与产品分配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需要的不再是强制性的标准化商品,而是个性化的需求。从市场角度看,定制化是企业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最基本的特征,旨在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互联网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45.8%;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0.2万亿元,同比增长29.9%,增速约为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倍;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达到3.02亿人,网络购物使用率达到48.9%。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不断呈现出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趋势。当前,社会信息化正在以人们预料不到的范围、规模和速度向前推进,人类已经迎来了互联网时代。
  (二)互联网基因
  互联网是客体,最初只是信息传输的工具,其初衷就是要解决“联”的问题。最早联通的目的就是把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起来,这个联接是我们今天这个世界的基础。从Internet1.0,即PC互联网,到Internet2.0移动互联网,再到物联网,信息被广泛互联。信息总量、信息传播速度、信息处理速度及信息应用程度都以几何级数方式增长。
  如果说当时互联网是条“细线”,经过不断发展,后来变成了“管道”,再后来变成了“高速公路”。到了今天,信息量越来越大,它已经不是单纯传输的概念,其作用不仅仅是传输信息,互联网已经变成了“海洋”,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场所,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时代已经来临。互联网本质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去中心化,即互联网架构是无中心的。它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化关系形态和内容产生形态,是相对于“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网络内容生产过程。Wikipedia、Flicker、Blogger等网络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都是去中心化的,任何参与者均可提交内容,网民共同进行内容协同创作或贡献。交易结构的多元化和消费者地位的反转与去中心化互为因果,它们共同保证了用户需求的有效满足,形成需求方规模经济,并防止强制性垄断权力的形成。去中心化的特征决定了互联网精神具有平等、开放的特征。
  二是信息复制成本趋于零及摩尔定律作用。任何信息产品都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高额的固定设备投入,即前期投入很高。然而,随着信息的快速传播,其复制成本趋于零。也就是说,信息产品的固定成本很高,复制的变动成本很低,这种结构产生了巨大的规模效应,即产量越多,生产的平均成本越低。另外,在摩尔定律的作用下,信息产业产品呈现很强的降价趋势。信息复制成本趋于零加上摩尔定理的作用导致互联网精神具有免费、共享的特征。
  二、互联网精神
  (一)互联网精神的内涵
  1.平等
  这是由技术决定的,就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个网状结构的互联网是没有中心节点的,它不是一个层级结构。虽然不同的点有不同的权重,但没有一个点是绝对的权威。所以互联网的技术结构决定了它内在的精神,是去中心化,是分布式,是平等的,是互动的。平等是互联网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
  2.开放
  在一个网状社会中,一个“个人”和一个“企业”的价值,是由连接点的广度决定的,越开放连接越广泛,价值就越大。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由你的信息含量决定你的价值。开放变成一种生存的必需,不开放,就没有办法获得更多的连接。
  3.共享
  互联网构建的初衷就是共享资源,资源一旦可以共享,各种类型的资源纷纷开始在不同计算机间进行复制和传播,由于分享代价极低,拥有某种电子资源的人可以无偿向其他人传播并共享。
  4.免费
  分享精神直接激发了免费模式。由于大量的电子资源被分享至网络,而使用这些资源无须缴纳任何费用,信息复制成本趋于零,因此,免费成为互联网应用的典型特征。
  (二)互联网精神在行业中的应用
  互联网精神并非始于互联网,却被互联网强化,并由互联网广泛传播,融入了互联网特质的塑造。这些思想既受益于互联网的技术特点,也得益于互联网参与者的开放态度。随着互联网的应用深入各行各业,互联网精神也开始对行业思维产生深远影响。
  1.互联网精神在工业中的应用
  互联网精神在工业中的应用,正深刻地改变着工业的生产方式,突出表现为:柔性制造、敏捷制造、绿色制造等方面。
  2.互联网精神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
  互联网精神与传统金融行业相结合产生了互联网金融。
  传统金融行业的本质是信用,而信用是靠信息获得的。传统金融要获取客户信用信息成本高,从稳健原则考虑需要抵押、担保等;而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构建起完整的客户信用信息,这些信息可复制用于金融业务(无成本),因此它不需要抵押和担保,这就是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和生命力。传统金融行业自身追求规模效益。金融企业资金量越大,越易吸引规模庞大、资金需求量高、风险程度低的大型企业,其收益也越丰厚。即使对于大型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成本显著高于小型企业或个人,但其分摊在单位资金上的成本仍然远低于后者。因此,金融行业优先追求高净值、低风险的客户,以资金量取胜。对于效益一般、需补充资金增强自身生产能力的企业,金融行业则表现吝啬,原因在于规模效益越好的企业前景越明朗,风险越可控。这个特点作用于金融消费者,就会使小资金量的个性化需求被抑制或漠视,由金融行业的规模经济模式导致过度集中的金融权力,引发金融排斥和金融失衡。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思想的金融,具体体现在:
  (1)平等、开放。金融活动中所有主体的全面平等不仅在于卖方、买方、买卖双方之间市场地位的平等,还在于平等的金融服务提供与使用权利。金融服务门槛降低,金融机构多元化,产品供给充足,市场竞争充分,用户拥有自由选择、评价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权利,甚至可以自由提供金融服务。
  (2)共享、免费。借助低成本的自动化决策技术和高效边界的交易技术,逐步接近金融上的充分有效性和民主化。人人都能以合理价格获取金融服务,并从金融活动中受益。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精神已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知识和信息成为企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企业生产日益成为信息引导下的生产。工业经济时代形成的传统生产模式正被准时生产、柔性生产等现代化的生产模式所取代。生产的变革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运用还带来了企业管理和组织结构的变革。可以说,互联网精神已经彻底变革了工业经济时代形成的生产体系。
  (三)互联网精神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精神在创新企业商业模式,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是宏观经济政策风险。互联网金融使得货币流动速度加快,分析货币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是恒等式MV=PQ(其中,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商品价格,Q为商品量)。这一等式联系了存量的货币和流量的产出,反映了货币数量与实体经济的基本关系。互联网金融增加了货币供给,减少了货币需求,从而引起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导致货币政策可能出现新的问题。二是信息安全问题。
  ……
展开
目录
综 合 篇
2014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3
大数据应加快从概念走向应用 6
2014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财税政策综述 8
新常态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思考 18
2014年全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与展望 24
2014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情况及展望 29
2014年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情况回顾及展望 34
2014年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及展望 39
2015年中国工业节能减排发展形势展望 43
2015年中国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49

行 业 篇
2015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展望 57
手机行业2014年发展情况回顾与展望 64
计算机行业2014年市场分析及2015年展望 68
中国软件产业2015年发展形势展望 77
视像行业2014―2015年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84
我国集成电路行业2014年发展情况回顾及2015年展望 94
我国移动通信设备2014年市场状况及展望 102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2014年经济运行分析及2015年展望 108
我国打印机2014年市场状况及2015年展望 114
我国显示器2014―2015年市场状况及展望 120
我国光伏2014年市场状况及2015年展望 126
我国汽车电子产品2014―2015年市场状况及展望 135
我国机床电子行业2014―2015年市场分析及展望 144
我国物联网产业及智慧城市2014―2015年发展分析与展望 151
我国云计算2014年市场状况及展望 157
2015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形势展望 166
2015年中国网络安全发展形势展望 172
2015年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形势展望 179

省市 篇
北京市2014―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187
天津市2014―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193
河北省2014―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与展望 196
山西省2014―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200
内蒙古自治区2014―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203
辽宁省2014―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209
吉林省2014―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214
黑龙江省2014―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220
上海市2014―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228
江苏省2014―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运行情况分析与展望 233
浙江省2014―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与展望 237
安徽省2014―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245
福建省2014―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与展望 249
江西省2014―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与展望 255
山东省2014―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262
河南省2014―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268
湖北省2014―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277
湖南省2014―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282
广东省2014―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287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4―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293
海南省2014―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与展望 300
重庆市2014―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304
四川省2014―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309
贵州省2014―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316
云南省2014―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322
陕西省2014―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327
甘肃省2014―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331
青海省2014―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33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4―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339
附1. 2015年世界工业发展形势展望 342
附2.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简介 34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