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湖是萧山人民的母亲湖和文脉之所在,湖光山色秀美,文化底蕴深厚,作为土生土长的萧山文人,辉祖具有浓厚深沉的湘湖情怀。他游览湘湖,歌咏湘湖,保护湘湖,晚年更是居住在湘湖之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湘湖乡贤。朋友们用诗词与他互相赠答唱和,湘湖与莼菜成了家乡的代名词。他这一生,与湘湖关系密切,再也无法分开了。
辉祖外出做师爷,经常走西兴到大义村的水路,他称之为“湘湖道”,在诗中写道:“蘧使期方急,湘湖道遂遄。者回行踽踽,相对涕涟涟。”地方官期待他尽快就职,辉祖只得依依不舍地挥泪告别家人,乘船迅速赶路。
辉祖在湖南宁远做知县,夫人曹氏是萧山城南史村人,勤劳贤惠,亲自下厨做饭菜,厨艺精湛,特别擅长做一道家乡菜鱼头豆腐。她用新鲜花鲢鱼头,加上自制的酱、醋,与姜末、豆腐烹烧,味道鲜美无比,辉祖的同僚与客人吃了赞不绝口,称之为“内厨鱼”。永州知府王宸闻听此事后说:“汪君淡泊名利,谦和退让,不忘家乡风味,这道菜应该叫家乡鱼,可与浙江家乡肉并传。”他还写诗相赠:“心在湘湖身在楚,家乡鱼美当莼鲈。”曹氏家乡鱼媲美杭州东坡肉,一时传为佳话。
辉祖做官与一般人不同,一不求升官,二不图发财,只求无愧于百姓,因此做得很辛苦很清贫。友人吴骞为他写了一首七律:“自怜禄人不逮养,中夜悲哀膺独抚。遂初早赋归去来,采采湘湖莼满浒。”意思是说辉祖做官的俸禄,赡养一家老小都不够,悲伤之余,决定告老还乡,退隐湘湖。丢了乌纱帽,他也不在意,正好无官一身轻,两袖清风回湘湖。
辉祖归里后,定居在城南汪家弄直到去世,时间长达16年。住在湘湖之滨,心情舒畅,他对秀丽的湘湖与鲜美的莼菜情有独钟,留下了许多歌咏湘湖的诗作,自称“卜居最爱湘湖好,赢得莼香胜鲶鲜”。
宁远友人来萧山探望,他赋诗说:“客从宁远来,访我湘湖滨。”宁远士绅寄来联句纪事诗称颂他的政绩,其中就有“山阴岩壑湘湖莼,柴桑松菊北海樽”之句,祝福他在湘湖边退隐山林,安度晚年。同乡来起峻在《赠汪焕曾辉祖》一诗中写道:“才宁论斗从时借,交独忘形许我亲。三径可能迂客棹,湘湖久已熟秋莼。”朋友登门拜访,相见言谈甚欢,虽然来时水路曲折,但此刻共享湘湖莼菜,实在是妙不可言。辉祖在家中读书著述,夜以继日,友人陶元藻《题汪龙庄秋夜校书小影》中有描述:“三余良候夜居一,焚膏继晷功相须。湘湖渊秀才士薮,吟坛文社凌通都。”诗人认为,湘湖人才渊薮、文人辈出,辉祖治学夜以继日、著作宏富,是湘湖文士中的佼佼者。
在保护湘湖方面,除了修复西江塘,辉祖还特别关心湘湖水利。身为德高望重的乡里前辈,他坚决支持来起峻、王宗炎、何其菱等好友,与破坏湘湖水利的豪民奸吏作斗争。嘉庆元年(1796),同乡于士达撰写成《湘湖考略》一书,首先想到请辉祖来写序言。辉祖考虑到自己常年在外奔波,对湘湖水利设施利弊不太熟悉,于是转请王宗炎作序。王宗炎是湘湖水利专家,看后并校对文字,作了一篇长序,感叹此书非常精审。辉祖认为写书以实用为贵,湘湖关系萧山水利,而《湘湖考略》针对湘湖水利的各种弊端陈述利害,是继南宋顾冲《萧山水利事述》、明代张懋《萧山湘湖志略》和富弦《萧山水利志》、清代毛奇龄《湘湖水利志》之后的又一部难得之作。他多次建议于士达将书出版,却屡遭谢绝。后来才了解到,并非于士达吝惜钱财,而是担心书中揭露利弊毫不掩饰,公开后会遭到破坏湘湖的豪民猾吏的报复。辉祖恰恰是一个不畏豪强、疾恶如仇的人,马上说:“正因为如此,这部书非流传不可!”他自己出钱代为刊刻,并在书后写了跋文,强调此书的价值,这就是《湘湖考略》最早的嘉庆六年(1801)版本。
辉祖第四子继培,自幼随父母到湖南官衙生活,18岁才回萧山,终于吃上了湘湖莼菜。因此,王宗炎之子王端履在诗中写道:“忆同剪烛论文日,始识湘湖雉尾莼。”继培住在汪家弄附近的苏家潭弄,于是取雅号苏潭。第五子继壕也随父居住,兄弟俩常去湘湖游览,写下一首《湘湖竹枝词》,收录在周易藻所编《萧山湘湖志》中。
在鸦片战争中与林则徐齐名的抗英民族英雄邓廷桢,早年曾上汪家祭拜辉祖遗像,并作《题归庐汪先生像》诗一首:“归庐先生古之人,结庐旧傍湘湖滨。经神治谱千秋业,圣域贤关八帙身。”意思是说辉祖在湘湖边活到80岁,著作千古流传,称得上是儒家的贤者。
苏东坡说“事如春梦了无痕”,往事犹如一场春梦,梦醒之后了无痕迹。辉祖不会视事如梦,感叹“追痕记梦奈春何,痕短痕长梦里过”,要将人生经历记载下来,教育后人。他晚年在病榻上口述生平往事,由继培、继壕笔录,并将这部自述年谱取名为《病榻梦痕录》。今天打开这部自述年谱,辉祖从一个贫寒孤儿,成长为一代名幕、清官良吏、名流学者的传奇经历,穿越历史的烟云,如梦如幻地展现开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