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任研究》:
四、对汉语语法中一些难以解决的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的本来面貌
汉语语法中有一些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如单复句问题、主语宾语问题、语素问题、词的界限和分类问题等等,赵元任先生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其中很多见解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1.单句和复句
赵元任先生在他的《北京口语语法》和《汉语口语语法》中也按句子结构建立了句子系统。他首先提出了“整句”和“零句”的概念。整句有主语、谓语两部分,零句是零碎的意思,没有主语一谓语形式。大多数零句是动词性词语或名词性词语,叹词是最地道的零句。赵先生认为,在汉语的句子系统中,零句是根本,在日常生活中,零句占优势,而且,整句是由零句构成的,一个整句是由两个零句组成的复杂句。复杂句(整句)和复合句(并列小句组成)都是复句。
我们认为,这种处理方法对我们是有较大参考价值的。
首先,汉语的句法结构比较松散、比较灵活,这已经被许多语法学家指出。在日常说话时,确实是不完整的句子居多。我们以前把主谓句作为汉语的基本句型,在这个基础上再讲成分的省略,这和自然语言的实际情况是有距离的。赵先生注意到了汉语句法结构的灵活性,以零句为句子的基本单位,这不但对汉语的句法结构的特点有认识价值,对句子教学也有实用价值。
其次,汉语的单复句划界问题由来已久,1957年,许多学者都对这个问题发表了意见,但并没有获得一致的结论。很多年来,人们死抓住那几条标准:有几个主谓结构、语音停顿、关联词语、意义关系等,而使一些句子难有一个合适的标准将其归类。赵先生把复句分为复合句和复杂句。复合句范围很窄,复杂句既包括我们一般讲的偏正复句,也包括主谓结构的单句。赵先生的处理办法还有待人们的检验,但这至少揭示了句子结构中的复杂性,并为单复句划界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2.主语和谓语
赵元任先生1948年在《国语入门》中针对汉语的特点提出:“在汉语的句子里,主语可以从字面解释成主题,谓语不过是跟主题有关的话,谓语不一定要指主语所指的那个东西的动作或者特性。”(《北京口语语法》,第16页)。后在《汉语口语语法》中又说:“主语和谓语的关系可以是动作者和动作的关系。但在汉语里,这种句子(即使把被动的动作也算进去,把'是'也算进去)的比例是不大的,也许比50%大不了多少。因此,在汉语里,把主语、谓语当作话题和说明来看待,比较合适。”(45页)
根据这样的看法,赵先生举出了七类主语,除我们通常说的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主谓词语外,还有表时间、处所、条件的词语作主语,介词引进动作者主语(“由主席……”,“归各人自己……”,“连我……”等)、别的介词短语作主语(“为了这件事我真发愁”),还有S-P小句作主语(如“虽然我想发财,可是你不让我。”前半段就是主语,后半段是谓语。)。
所谓话题,即一个句子叙述的起点。在汉语的句法结构中,处在主语位置上的名词不仅表示动作者,有的还表示工具,有的表示原因,有的表示比较的对象,有的表示变化的结果,有的表示关涉的问题等。赵先生针对汉语句法结构的特点,把汉语的主语看成话题(主题),谓语是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的实际情况,能解决汉语主、宾语分析上的一些难题,这赢得了一些语法学家的赞同。在汉语语法分析中,话题主语的提出,句法分析、语义分析、语用分析三个平面的辨别,不能不认为是受到了赵元任先生很大的影响。
至于赵先生把句法结构上的主语和语用意义上的话题完全等同,使主语的范围十分宽泛,内容大大扩大,这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此外,赵先生对汉语语素、词的分类等其他问题都发表过许多精辟的见解,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