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蒋介石史实真相.三,“没文化”的文化 难交往的交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453076
  • 作      者:
    山齐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山齐,本名曹善起,济南市人,社会科学工作者。已出版主要著作:《中国古代野诗缀谈》、《奇案迷踪》、《陈话新说》、《中国历史文化之谜(上、下)》、《中华文化探秘》、《文史知识趣问趣谈》、《挑着刺儿读历史》等10余部,逾450万字。另有小说、故事、散文、报告文学和美术、书法作品多篇(幅)散见于多家报刊。近年来主要从事领袖人物的研究与写作,著有《毛泽东历险纪实》、《伟大的领袖平凡的父亲》、《蒋介石遇险实录》等。作品曾获国家文化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等多种奖励。
展开
内容介绍
  《蒋介石史实真相(三):“没文化”的文化 难交往的交往》所载是关于蒋介石与文化及其交往方面的内容,这在他一生中所占分量虽然不是很大,但也是了解其人其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蒋介石不只是个军事独裁者,也算是个文化人,他具有比较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底,比较重视国学。同时,他又是玩弄文字游戏的高手。此外,蒋介石还具有浓重的江湖义气,喜好拉帮结派,其盟兄弟有70多人。弄清蒋介石的交往史实,对于准确地把握蒋介石的思想体系,认识他的思想本质,全面认识蒋介石和他领导的国民党及其政府,都有一定参考借鉴作用与价值。《蒋介石史实真相(三):“没文化”的文化 难交往的交往》本着尊重历史,尊重实际,不虚不枉,不饰不隐的原则,用事实说话,靠资料证史,力求实事求是地反映蒋介石的这些史实真相。
展开
精彩书摘
  《蒋介石史实真相(三):“没文化”的文化 难交往的交往》:
  
  1950年3月1日,败退台湾的蒋介石在台北宣布复任“中华民国总统”。痛定思痛,开始反思失败的原因。认为国民党丢掉了大陆,不仅因为政治、军事、经济领域的失败,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崩溃也是重要原因。如何加强这一方面建设,重振其自信和精神,尤其是如何修复“反共”思想体系,成为蒋介石经常思考的问题之一。1952年10月10日,在台北举行的国民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蒋介石提出了要把“保卫中国文化”、“实行民主宪政”、“平均社会财富”作为“光复大陆”基地建设的工作重点,呼吁不遗余力地抓好,获得会议代表的赞同。
  但是,国民党所面对的台湾现实局面却是复杂而严峻的。仅从社会思想和文化状况来看,就存有几大难题。第一,台湾经过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日本殖民统治,其殖民文化的影响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要彻底消除这些影响,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台湾民众中得到广泛认同,是横亘在面前的一大难题。第二,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招致台湾全省大规模武装反抗,虽经军队镇压得以平复,但民众怨愤至今未消,对现政权存有戒心和敌意。第三,台湾各级政府官员大都由大陆而来,少数台湾省籍官员也是大陆返台的“半山”,台湾本地人很少有参政、议政的机会,台湾人民对此普遍不满。第四,国民党到台湾后,继续沿袭在大陆时期的文化专制制度,引起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反感,要求实行自由、民主,甚至主张“全盘西化”,成为一股很活跃且有影响的力量。第五,以彭明敏、廖文毅等人为代表的“台独”运动在美国、日本等国际势力的支持下,将内部的政治矛盾放大为文化乃至种族冲突,极力鼓吹“台湾与大陆分离太久,文化习俗不同,已不同于中国人”,“台湾应由台籍人执政”等谬论,在台湾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凡此种种虽然只是局部现象,但不能不引起蒋介石的警觉,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以上难题,制止这些现象的蔓延,否则将会重蹈大陆失败的覆辙,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武力压服是不行的,靠特务政治解决,更会适得其反,最有效的办法还是依靠文化的力量予以解决。而要达此目的,又绝非一朝一日之功,也非毕其于一役之事,需要付出巨大的、持久的努力。可是究竟怎样做才能奏效,蒋介石尚没有现成的主意,遂采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先拿一些不安分的文化人开刀,对鼓吹西化最力的殷海光实行封口、封耳、封笔、封足的“四面封杀”,严重损害了殷海光的身体健康,使其丧失了反击能力。对另一位文化斗士李敖,查禁其15本专著,停办《文星》刊物,摧毁其发表文章的主要阵地,逼得李敖只能去卖牛肉面和旧电器。不久,“台湾高等法院首席检查官”又以“妨害公务罪”对李敖提出诉讼,虽未将其关进大狱,但在实际上把他软禁了。
  殷海光、李敖等“自由分子”虽然被打压下去,但是,却难以消除他们的影响。更让台湾当局想不到的是,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追逐物质享受成风,“全盘西化”的呼声再次泛起,社会道德迅速滑坡,传统文化观念发生严重动摇。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于维系国民党的“道统”、“法统”产生怀疑,严重影响到国民党统治的根基。如何应对这样的严重挑战,如何加强文化建设,如何树立“文化自信心”,怎样维系好国民党的统治,又给蒋介石增加了几道棘手的难题。
  也许是机缘巧合,中国大陆所谓的“文化大革命”也在此时轰轰烈烈地爆发了。在“破四旧,立四新”的旗号下,一家家报刊杂志被关门,许多著名的学者、教授和文化人受冲击,难以计数的文物古迹遭破坏,一切所谓的“封建思想”被讨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陷入了史无前例的大灾难。这种人为的内乱很容易被台湾当局所利用。1966年10月10日,蒋介石在辛亥革命55周年纪念日发表《告全国同胞书》,把大陆的“文革”形容为“义和团拳匪式的人民战争”,号召“实现三民主义,维护历史文化、保卫人权自由”。11月12日,为纪念孙中山诞辰100周年而建的“中华文化堂”举行落成典礼,蒋介石借机再次发表专文,继续阐述三民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强调“三民主义思想之本质,亦即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基石”,宣称“三民主义之国民革命,乃益为中华民族文化之保卫者”。
  蒋介石两次讲话发表后,台湾高层闻风而动。孙科、王云五、陈立夫、孔德成等1500人联名致信“行政院”,建议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将每年的11月12日即孙中山诞辰日定为“中华文化复兴节”。
  这一建议正中蒋介石的下怀,当即给予赞许。
  1966年12月26日,在国民党九届四中全会上,根据蒋介石的讲话精神,会议通过了《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方案》。随后,台湾有关方面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准备工作。1967年7月18日,“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简称“文复会”,后改名为“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总会”)在台北宣告成立,例由蒋介石兼任会长,孙科、王云五、陈立夫为副会长,谷凤翔为秘书长。
  蒋介石明确了这一运动的目的,他说:“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不仅为三民主义革命文化之建设运动,亦为凭借我民族传统之人本精神和伦理观念,来唤醒这一代人的理性与良知,以建立反共斗争之坚强的心理基础与精神动力……更为抑制世界赤祸,挽救世界文化危机之途径。”由此,这一运动在台湾全岛正式拉开了帷幕。
  ……
展开
目录
文化卷
蒋介石与“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蒋介石对知识分子的两面态度
蒋介石与佛教之缘
蒋介石重视国学
蒋介石两次简化汉字失败隐情
蒋介石与《苏俄在中国》
蒋介石和他的《中国之命运》
蒋介石与毛泽东《沁园春·雪》笔战实录
蒋介石失败的“抢救大陆学人计划”
蒋介石怎样学习毛泽东著作和中共文件
蒋介石喜欢修改文章
蒋介石是玩弄文字游戏的高手
蒋介石重修家谱纪事
蒋介石照片背后的故事
蒋介石是怎样读书的
蒋介石讲话稿的写作经过
蒋介石难以割舍的英语情结
蒋介石留存的几种诗词
蒋介石重视书法教育
蒋介石看戏的台前幕后
蒋介石下棋逸闻
蒋介石怎样写日记
蒋介石爱看哪些电影
蒋介石与体育的几件小事
蒋介石的几份悼文和诔辞

交往卷
蒋介石初见孙中山是哪一年
蒋介石与毛泽东的早期交往
蒋介石与周恩来的交往与交锋
蒋介石与陈其美的生死之交
蒋介石厚待晚年段祺瑞
蒋介石怎样拜在黄金荣门下
蒋介石终生感激蒋妙缘
蒋介石与早年好友王金发
蒋介石与结拜兄弟周淡游
蒋介石与苏曼殊的患难之交
蒋介石与邓演达决裂的真相
蒋介石与冯玉祥的恩怨
蒋介石与李宗仁换兰谱
蒋介石与戴季陶的终生友谊
蒋介石为陈诚做媒
蒋介石为什么重用张治中
蒋介石和他的“文胆”陈布雷
蒋介石与著名报人张季鸾
蒋介石与佛采尔分手内幕
蒋介石与端纳关系的演变
蒋介石为何与拉铁摩尔翻脸
蒋介石与史迪威矛盾的由来
蒋介石与魏德迈的愉快合作
蒋介石与希特勒交往揭秘
蒋介石与达赖集团来往始末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