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化名人在渝中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9092955
  • 作      者:
    赖永勤著
  • 出 版 社 :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人文底蕴深厚的渝中区,人才济济,尤以文化名人最为突出,渝中文化的史册上为他们留有一席之地。《文化名人在渝中》采访了著名女诗人傅天琳,著名诗人、剧作家、词作家梁上泉,中国词坛大家庄奴等文化名人。21位代表重庆且具全国水准的当代文化名人在这里整齐亮相;分享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聆听艺术家们对渝中半岛质朴情感的深情流露……
展开
作者简介
  赖永勤,国家一级文学编辑、全国百优广播电视理论人才、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荣获“中国广播文艺一等奖”、重庆“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本着“挽救人文资源、挖掘历史记忆、展现名家风采、树立文化品牌”的宗旨,时任重庆《渝中报》执行总编的赖永勤,耗时4年,采访近30位在渝中区工作、生活过的文化名人,并先期精选出21位文化名人,收录在《文化名人在渝中》一书中。书中,每位文化名人都以接受现场采访的形式,介绍自己的成长、成才经历和取得的成就,读起来引人入胜。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崭新亮相,更是一次极富意义的集体书写。21位文化名人(包括一对伉俪),囊括了历史、文学、语言、戏剧、音乐、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领域,他们不仅是卓有建树的艺术家、学术实践的探索者,同时也是不断奋进的开拓者、文化建设的领军人。他们留给这座城市的不仅有文化艺术的累累硕果,还有他们的境界情操、精神追求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展开
精彩书摘
  《文化名人在渝中》:
  “是重庆的两条江养育了我们” “是重庆的两条江养育了我们!”也是沈福存对爱女沈铁梅的一句叮咛。“铁梅在第一次获得梅花奖的时候,北京许多中央院团来调她,我就告诉铁梅,这里才是你的家,在这里照样会干出成绩。可不,你看,她不照样在家乡夺得了三朵梅花奖?” 说起女儿沈铁梅,沈福存的脸上露出几丝欣慰。
  而墙上的剧照同样折射出他精彩的戏剧人生。沈福存横跨青衣(旦角)、小生、老生三个行当,三个行当样样m彩;虽身处南方,却照样能够让全国的戏剧行家刮目相看、令挑剔的京津戏迷狂热追捧;更为难得的是,他既恪守传统又敢于出新,通过对电影、话剧和地方剧种的兼收并蓄,让古老的剧种紧随时代,让国粹京剧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感谢我的爹妈给了我好的条件,我天生大小嗓都好,刚入行学小生和青衣,我最喜欢的却是青衣,‘文革’期间改唱老生,‘文革’结束后又改为青衣。”沈福存告诉记者,“三个行当虽然存在很大差异,但作为艺术来讲却是共通的,通过三个行当的艺术实践,不仅丰富了我的舞台生活,同时让我更加喜欢博大精深的京剧艺术。” 而在记者看来,沈福存三个行当的艺术实践,既是他多彩人生的真实投影,也是他艺术人生的精彩写照。尤为可贵的是,在三个行当里都有他的代表作。
  在小生行当里,他14岁就在《举鼎观画》中饰演了薛蛟;不到20岁就与厉家班的头牌历慧良等同台演出经典剧目《群英会》,塑造了周瑜这一角色;而在小生唱功戏《罗成叫关》里,他高亢悲壮的大段唱腔,把一个少年英雄满腹冤屈、不幸罹难的悲惨形象演绎得人木三分。在“文革”极“左”思潮中,全国大多数男旦或靠边站或被扫地出门,天赋和艺术领悟力极高的沈福存,由小嗓改为大嗓,让一般京剧演员认为是不可思议之举变为现实,照样为观众演绎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现代戏《红灯记》中的李玉和、《智取威虎山》中的少剑波、《龙江颂》里的阿坚伯、《闯王旗》里的李自成,可谓个个出彩、场场叫好。
  “‘文革’结束后,迎来了文艺舞台的百花齐放,对男旦艺术酷爱的我,决心复归青衣,这对于我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许多戏剧同行和戏迷朋友好心劝阻我——福存啊,你胆儿也太大啦,这是要冒险的!”沈福存告诉记者,他非常理解同行和朋友们的好心劝阻,但他下了的决心,十头牛也拉不回来。“老生唱得再好,也是一张‘四川粮票’(那时重庆属四川),我必须复归男旦,才能够得到一张‘全国粮票’。
  ” 1977年底,沈福存加工整理并主演了梅派名剧《凤还巢》,在实验剧场首演大获成功。之后,又加工整理并主演了经典名剧《玉堂春》《荒山泪》等,并带着这些剧目南下北上,均凯旋而返。从此,北京、天津、上海的观众记住了他,中国京剧界的权威专家重新认识了他,他与天津京剧院的杨荣环、中国京剧院的梅葆玖、江苏淮安京剧团的宋长荣并列为中国当代京剧的新“四大名旦”(也有人称为“中国四小小名旦”)。
  沈福存说,“我的一切艺术实践和取得的成绩,都是在渝中区,你说,我能够忘记渝中区吗!” 大幕虽已降落好戏仍在上演 2009年12月27日晚,“追梦60年——京剧艺术家沈福存先生舞台生涯60周年庆祝晚会”在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这也是渝中半岛一场难得的菊坛群英会、京剧嘉年华。
  中国剧协主席尚长荣,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秘书长季国平,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副主席李维康,原中国剧协副主席、著名戏剧评论家刘厚生应邀出席。尚长荣、李维康、孙毓敏、李鸣岩、耿其昌、张建国、宋小川等名家一一登台献唱。75岁高龄的沈福存粉墨登场,一曲《凤还巢》令人拍案叫绝。娇媚的扮相、动人的唱腔,赢得台下叫好声一片,其宝刀不老、老当益壮的风范和孜孜不倦追求京剧艺术的精神令众人深深折服。
  ……
展开
目录
序:一起有意义的集体书写/何积光
“怎能忘却这方水土的滋养!”——访著名女诗人傅天琳
人生如戏精彩绝伦——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沈福存
告诉你一个我了解的牛翁——访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杨钟岫
耄耋之年仍天趣喜看老藤发新芽——访著名书法家屈趁斯
大音希声胜有声——访著名历史学家、书法家徐文彬
用生命为真爱放歌——访中国词坛大家庄奴
一位黄河儿子的国画情怀——访著名国画家高济民
永远的行吟常青的白杨——访著名诗人、剧作家、词作家梁上泉
女儿对母亲的诚挚报答一访著名美术家、美术教育家江碧波
一位痴心不改的京剧赤子——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军强
铁笔人生——访著名篆刻家杨试禄
从“抗建堂”走出的话剧伉俪——访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王建武、熊宗敏
一位剧作家的诗意人生——访著名剧作家、诗人陆綮
尺幅之间千里之外——访著名书法家、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刘庆渝
留住诗化的记忆镌刻凝固的史诗——访历史文化学者、著名摄影家何智亚
心中有只爱唱歌的百灵——访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张礼慧
你的琴声会说话——访著名二胡演奏家、重庆歌剧院院长刘光宇
用足尖追寻美梦——访著名芭蕾舞艺术家、重庆芭蕾舞团团长刘军
生活就是诗和远方——访著名散文家吴景娅
以声传情最动人——访著名语言艺术家张民
“灵海波澜夜有声”——书法家魏宇平的诗人境界
林深高士广长路有知音——怀念著名书法家魏功钦
南北东西大道行——怀念电视艺术家张鲁
定格在通远门的背影——怀念文友莫怀戚
文化星空熠熠生辉——《文化名人在渝中》综述
后记——用心灵倾听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