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化先驱的矫健身姿:黄遵宪在中国新文学建构中的历史地位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44886
  • 作      者:
    周晓平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周晓平(1968——)男,江西泰和人。文学博士,嘉应学院副教授。2011年6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2009—2010年度优秀学术型博士”奖;荣获“北京师范大学2011届优秀博士毕业生”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文学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南昌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50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厅级)各一项;嘉应学院一般项目、重点教改项目各一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晚清至现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转型时期,在这个转型中,黄遵宪扮演了一位不可替代的了的历史角色。日本体验的阵痛与感愤,他以先觉者、启蒙者的姿态对晚清末世进行了深刻的症候式把脉诊断,揭示末世的需要在于“改革”,效法“泰西之变”。黄遵宪经世致用的文学观念则表现为“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在黄遵宪的文学理论与诗歌创作的实践中,人们仿佛聆听了20世纪中国现代化隐伏的足音,目注到20世纪中国新文学运动即将临近的曙光。《文化先驱的矫健身姿:黄遵宪在中国新文学建构中的历史地位研究》第一次正面地、全局性地,考察了黄遵宪在中国新文学建构中所建立的历史奇勋。以事实为立论,进一还原历史。以客观公允的态度,评价黄遵宪在中国新文学的现代转型中所做出的历史性建构,企图重新厘清黄遵宪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启蒙思想的现代性轨辙
第一节感愤体验与寻找民族发展之路——《日本国志》撰写的强烈动机
一进化发展的认识论一面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姿态
二“变革”是硬道理——“用夷变夏”的倡导者
三倡导“以言救世之职”与寻找民族出路相契合
第二节“经世致用”的学术核心与“诗歌之用”
一“经世致用”学术核心的现代凸显
二“诗歌有左右世界之力”
第三节“西学墨源”的背后
一墨子思想在晚清的复兴与再运用
二黄遵宪“西学墨源”的内涵与外延
第四节现代文化意识的视野与价值取向
第二章书面语变革的最早诉求
第一节从感性到理性
一言文相“离”的焦虑
二“言文一致”的第一次最明确表述:“我手写我口”
三“言文一致”与进化论思想
四“言文一致”与中外文化交流
第二节书面语变革的原因考察
一书面语变革的基础——从文字的简易到语言革新
二“言文一致”的依据——书面语变革的实质
三“言文一致”的标准——书面语变革的目标
第三节书面语变革的“缺憾”与拓展——“言文一致”后续探讨的难题
第四节历史地位与影响
第三章“新派诗”创作的第一人
第一节革故鼎新的心声
一新派诗:激情、保守与“既破且立”
二“别创诗界”与新老共赏
三“熔铸新理想入旧风格”——兼论新词入旧诗
第二节感时忧世的情怀
第三节亘古未见的世界视野
第四节渐趋自由与通俗的诗体
一追求自由与通俗的诗歌
二与“五四”新诗关系重新定位
第四章民间文学、民俗资源利用的自觉与对新文学的建构
第一节民间的发现
第二节民歌情结与诗歌创作的“杂歌谣”化
第三节新思想与新形象
一现代民俗思想的最早阐释与新文学民俗思想的滥觞
二客家女性意识与客家风土人情——女性观与“乡情长卷”诗
三异域风光——《入境庐诗草》与《日本杂事诗》的奇特与新颖
第四节对民俗、民间文学的重视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打开思路
第五章对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积极倡导和参与
第一节诗界呼号有旗手
一与“诗界”的革命、思想的启蒙
二与“诗界革命”的理想与目标的追求
第二节“文界革命”:不单纯的影响和接受
第三节小说理念与“小说界革命”
余论对中国新文化建构的阐释——由对中国新文学建构所引发的思考
第一节诗歌美学思想有待研究的难题及其现代阐释
第二节对中国新文化的建构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