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泽道小学1974—1979戴维·卡梅伦7岁时,被送到伯克郡的阿斯科特附近的赫泽道小学上学。
赫泽道小学不到百名学生,规模虽小,却精致井然,从前的一位校长称这是“英国最为优质的学校”。
学校就读的男孩子们出生于富裕之家,在这里从青涩的少年成长为年轻的绅士,学校对他们的教育不遗余力。安德鲁王子与爱德华王子都在此上过学。他们的堂妹玛丽娜·莫瓦特说:“我永远记得那个地方的气味——铅笔刀啊,香肠啊,还有男孩子们啊。”戴维·卡梅伦的举止自信和责任感,都在此得到了提升。或许他柔韧的意志与情感也形成于此,即使后来身处社会高位也能扎实稳当。
现在很少有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就被送到寄宿学校了,从前送孩子去寄宿学校的做法曾风靡一时,但是十三年前这种做法开始过时,富人家这样做的也不多了。卡梅伦还在伊顿公学读书时,赫泽道小学关门了。起初卡梅伦觉得离开家去上学的年龄太小。但是想到哥哥埃里克斯已经是小学生了,又心里安慰。他和之前每一届学前预备寄宿生一样,入学几周后就适应了新的生活,这也是因为他身边的男生都是7岁左右,都离家很远。第一学期是在名为赫泽里的附属校区度过的,这里环境非常舒适,男孩子们在这儿平稳地过渡到寄宿学校的生活。“我们在赫泽里太自由了,”一个年纪稍长的男生如是说,“我记忆最清楚的莫过于一场接一场的枕头战,还有寝室里搞不完的恶作剧。”在赫泽里呆了一两个学期之后,孩子们就要住进主校区的寝室,十二人一间,寝室的管理较为传统,也更为严格。刚搬过来的时候,新生可以带上自己的小毯子和他们的泰迪熊铺在斯巴达图案的地板上。
到他年纪稍长,每天早晚都要参加宗教活动。用早餐之前,高年级的学生在学校图书馆集合,一起诵经。校长詹姆斯·爱德华会从《圣经》中节选一篇,带领大家思考其中的含义,比如他曾读过的一句“撒都该人不信耶稣,故而忧愁”。早餐通常是麦片和熟食,吃完以后还要进行十分钟的教堂祷告仪式,然后再开始上课。这儿的教育是完全依照传统进行的。
到了20世纪70年代,赫泽道小学依然保持着这些传统,认为新式教育并无优势。大部分的老师都是在英国私立小学和战争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大家非常尊敬的数学与地理老师莫恩迪·维泽斯毕业于哈罗公学,科学老师弗兰克·威尔森毕业于塞德伯中学,校长毕业于拉德利学院,法语老师克里斯多夫·布罗姆利·马丁是伊顿公学的“老男孩”。他们是学校的核心教职人员,后来任教的老师大都比较年轻,任教时间短(有的太年轻,也不很称职)。老一辈教师觉得有用的方法,会对年轻一辈的教师有所帮助。
爱德华校长性格孤高,令人生畏,他的妻子芭芭拉(简称“芭”)是一名勤勤恳恳的园艺师,夫妻俩的治学方式很保守。爱德华一直坚持学生应当——从很小的时候开始——背诵英国国王和女王的名字与其在位的时间,还需要记住《新约》与《旧约》每一卷的名字。R。V。华生的《法语》与里奇的《拉丁语入门》被视为法语与拉丁语课的入门必读书,而“新式拉丁语”或“新式数学”则没有人选,而当时同类学校已经开始对新式课程进行探索了。午饭过后,学生们都要回寝室休息,一般要求在床上读书,但是休息时间根本就是用来互相捉弄玩耍嬉戏的,随后还有球类运动——夏天安排板球,九月开始是足球,斋戒期是橄榄球。在这样舒适至极的地方,下午茶时间可想应该是比较重要的了。
男孩子们必须轮流坐在老师身边,听老师一遍遍强调餐桌的礼仪。
一天的学习结束时,还要进行十分钟的教堂祷告,周日的祷告比平时还要长很多。晚餐是一天中的最后一顿饭,吃得极为清淡。周四的晚餐仅有一块维他麦饼。家长们曾对此颇有异议,因此学校才在晚餐后让学生吃一点巧克力和饼干。戴维·卡梅伦说自己小时候是个“小胖墩”,但是“每个学期都要瘦下十多磅,因为吃得实在太少了”。
不过,在这儿依然是很开心的。他为人友好易于亲近,这一点对于他的人生道路是很有帮助的,并且在他小时候就已经显现出来了。一位同辈之人还记得他“聪明活泼,特别有趣,很善于与人相处”。
瑞迪恩·卢埃林18岁时中学毕业,在假期中教过卡梅伦(已经在赫泽道小学读书了)一段时间,后来在阿诺德楼学校、龙学校与帕博威克学校任教。瑞迪恩回忆道:“戴维和埃里克斯都很可爱,戴维要更活跃一些。他反应很快,特别爱开玩笑,挺像寄宿学校的学生的。兄弟俩和我一下就相熟了,我觉得他们一定很好带。戴维是个聪颖的小孩,但也非智商超群。在所有同样有封号的家族的小孩中,他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孩子,一个幸福的中产阶级家庭出来的孩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