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贫困化增长”:后危机时代FDI评价、甄别与优化机制研究》鉴于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贫困化增长”理论,结合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经济增长、就业扩大、技术引进等诸多正面效应以及环境破坏、生态恶化、产业结构失衡、技术引进受限等负面效应,展开对FDI评价与防范“贫困化增长”优化机制的研究,以积极回应后危机时代对FDI转型的新需求,实现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飞跃。
值得一提的是:“贫困化增长”是通过“贸易条件”进行的理论解析,而“贸易条件”并不能全面反映一国贸易利益的实际变动状况,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FDI与“贫困化增长”的关系?《防范“贫困化增长”:后危机时代FDI评价、甄别与优化机制研究》沿着理论研究、实证检验、机制构造的路径展开。首先,从“贫困化增长”的实质——效应分析出发,用FDI“福利条件”替代“贸易条件”作为衡量标准是对“贫困化增长”理论的一种新的解释。其次,以本体建模方法构建的反映数量型FDI与质量型FDI的综合福利指标体系克服了指标选择随意性的弊端;同时,通过1992—2011年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揭示了FDI福利效应的区域差异性及变化趋势,为警示后危机时代我国外资政策导向上更应注重对“质”的把握提供了依据。再次,基于委托代理模型基础上的FDI甄别、优化机制的构建,强化了数量型FDI与质量型FDI互动发展的具有弹性引资政策的制度功能,为后危机时代防范“贫困化增长”的FDI搭建一个全新的理论平台和政策启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