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性别视角下的译者规范:20世纪初叶中国首个本土女性译者群体研究:a study on the first indigenous women translators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a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3128327
  • 作      者:
    罗列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罗列,女,汉族,1972年10月出生,重庆市人。200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翻译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西南财经大学校级课题多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专业教程5部,译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学术专著《女性形象与女权话语:20世纪初叶中国西方文学女性形象译介研究》2011年荣获成都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性别视角下的译者规范:20世纪初叶中国首个本土女性译者群体研究》将翻译规范与性别研究相结合,探索分析了翻译规范和译者规范之间的关系,系统研究了女性译者的期待规范、预备规范和操作规范,探讨了译者主体在建构和推动翻译规范发展中发挥的重要能动作用,也突出了中国翻译史书写中性别维度的关照带来的新发现。《性别视角下的译者规范:20世纪初叶中国首个本土女性译者群体研究》向读者奉献了作者的智慧和思考,我期待在未来她能迎接更多的挑战,承受更大的压力,为翻译理论和性别研究做出自己新的贡献。
展开
精彩书摘
  随着晚清国门的打开,从官方到民间的洋务发展均急需翻译人才,洋务派意识到培养本土翻译人员的任务迫在眉睫,通过开办语言学校、兴建各种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方法,培养既精通外语又通晓实学之人才,试图找到国家自强之路。社会的震荡带来各种新思潮,女子教育在女性解放思潮中被提上日程,尽管其中体现出男性启蒙者以男性为中心的政治功利目的,但强调女子同男子一样享有同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学校之门向女子打开,为女性学习外语和获得专门知识提供了历史机遇,也成为中国本土女性译者产生的前提条件。可以说女性译者是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背景中,以群体的姿态出现并参与当时的翻译活动,虽然她们的数量相较于同时代的男性译者还很少,但她们的出现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启蒙话语驱动女学之兴
  晚清以来,随着西方文化以不可阻挡之势不断向中国社会渗透,西方女性观也输入中国,冲击着以儒家文化为架构的中国社会传统。西方女性观早期主要依靠传教士在华开设女子学校、创办报刊讨论女子问题、反对缠足及溺女婴等实践活动得以传播,同时也激发了中国启蒙知识分子对性别问题的关注。在近代中国面对强势西方文化和政治的自我保护焦虑中,男性启蒙知识分子试图通过“拯救”和“强大”女性来实现救亡图存的政治理想。女性作为一种象征性符号被有话语权的男性言说,女子既被说成是国家衰弱的原因,又被再表现为民族落后的象征。男性提出妇女问题,是为了寻找一条强国的途径,而女性是载体,是手段,强国是目标①,性别话语和国族话语紧密交错在一起。在男性启蒙家看来,造就新女性是中国走向现代的关键步骤,革新传统的贤妻良母观、“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女性观、塑造符合实现国族主义目标的新女性,成为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中代表进步的社会性别话语。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女性译者以群体的姿态首次走向中国历史的前台。
  清末的“废缠足、兴女学”运动,是中国近代女性逐渐走向解放的开始。缠足在西方传教士眼中是愚昧落后的行为,他们批评缠足,并发起组织“不缠足会”、“天足会”等团体,后为中国维新知识分子所倡导。“废缠足”是女性解放的第一步,但女性仅获得身体的解放还远远不够。传教士在创办的报刊上发表文章,讨论女子教育对女性人格完善的重要性,强调女子教育关乎国家发展,认为“妇女失教,非惟家道不成,而国亦坏其强半矣”。①随着晚清中国在对外关系中的劣势成为国人不得不面对的事实,中国男性启蒙思想家认为女性文化知识的缺乏和身体的赢弱,是导致女子不能独立自养,不能养育出强健的后代,造成中国国力衰弱的一个重要原因。让女性接受一定的现代知识教育,可以改变女子在社会中作为“分利者”的依附状况,完善女子作为新型贤妻良母的功能,实现“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妇道既昌,千室良善”②的女学目标。在西方教会和维新派的推动下,中国新式女子教育被提上历史日程。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翻译规范与译者规范
第一节 国外翻译规范研究综述
第二节 国内翻译规范研究现状评析
第三节 论译者规范及其研究途径

第二章 近代启蒙话语下中国首个女性译者群体的生成
第一节 近代以来中国本土译者的形成
第二节 从近代女学的兴起解析本土女性译者的出现
第三节 启蒙与文学消费的双重需求:女性译者身份的凸显

第三章 女性书写规范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
第一节 中国传统女性书写规范中的性别机制
第二节 女性译者对现代女性书写的拓荒
第三节 20世纪初叶女性译者对传统书写规范的突破

第四章 女性译者的预备规范
第一节 译作体裁类型的选择
第二节 女性译者的小说翻译选材方策
第三节 女性译者的戏剧翻译选材方策
第四节 女性译者的间接翻译及自觉意识

第五章 女性译者的期待规范
第一节 译者期待规范的提出
第二节 女性译者的翻译目的
第三节 女性译者的译入文体意识

第六章 女性译者的操作规范
第一节 女性译者的母体规范
第二节 篇章语言规范之译人语体
第三节 篇章语言规范之翻译策略

结语

附录1:1898~1930年中国本土女性译者翻译作品目
附录2:部分女性译者小传
附录3:部分女性译者肖像
附录4:重返女性主体:翻译与性别研究范式的演变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