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毛”下跪在桐琴一带民间,盛传“长毛”下跪的轶事。
清咸丰十二年(1862),溃不成军的一批“长毛”,也就是太平军,在武义一带烧杀掠抢。他们杀人如麻,无恶不作,造成到处尸首遍野,日无见一人,夜无鸡犬声,野无耕种,村无炊烟。据《赵宅村志》记载:是年兵乱,赵氏宗祠被焚,27人被杀害,42人被抓走。
一天,一批“长毛”放火烧了下仓村后,来到隔壁的“祥昌”村,在村口看见有座两层的骑街亭(古时经过此处,文官须下轿,武官须下马),村里有座二层堂楼,门有高竖两根旗杆,正堂悬有匾额,上有朱漆金字“进士”。他们料想这里出过官,一定会有金银财宝,蜂拥而人,在楼上楼下翻箱倒柜,折腾了大半天,没找到一点值钱的东西。有一“长毛”骂道:“穷光蛋,当的什么官?”有的说:“把房子烧了!”这时,有一“长毛”看见板壁上放着两卷纸,想用它当火头烧房子。解开绳子一看,原来是两幅各八尺长的画像。一幅名为《喜雨图》,绘一官员头戴官帽,手持雨伞在望雨的情景,题有范启仲诗一首“农不能耕可奈何,雨珠雨玉总蹉跎。如今雨雨真珠玉,点点从天洒太和。”另一幅名为《劝耕图》,绘一官员带着衙役,挑着馒头,慰问耕农的情景。
有一“长毛”见画,肃然起敬,告诉同伙:“此乃我们的父母官,是清官,快快来拜!”于是,两个“长毛”各举一幅画像,其他人纷纷跪地,对着画像叩拜.拜毕,有一“长毛”说道:“难怪这么穷,原来是清官的家。”众“长毛”在“祥昌”打地铺住了一宿,次日离开。“祥昌”村因为有了这两幅画庇护,躲过了一劫,未有一间房屋被烧掉,全村安然无恙。
原来,这批太平军来自云南一带,这幅画是云南呈贡、昆明人士为褒扬朱若功而作的。
朱若功在云南任职和这两幅画,距离此时已有100多年,为什么杀人如麻的“长毛”对朱若功敬畏如神?朱若功在云南当官时做了什么让百姓感恩戴德的好事?2.身世溯源朱若功的先祖名朱黻,家居浙江丽水库川,据《白革朱氏宗谱》记载,“千廿八公,讳黻者,性豪迈,喜游行,且谙堪舆家言,名山胜概,罔不历览,道经武义白革,羡其山水秀丽,风俗淳朴,遂自库川析居之,是白革朱氏公实肇基一世祖耳。”据考,朱黻于宋宝庆年间(1225—1227),边釆药边打猎,来到武义白革定居,繁衍后代,愈传愈盛。
到了第十代后裔,有一名叫朱峤(1471—1548)的年轻人,来到白革山东麓芦北村陈财主家打长工。陈财主在离村5里的田畈建有两个粮仓,分上仓和下仓,朱峤白天在田里劳作,晚上住在上仓带看守仓库。后来,娶马氏为妻,生二子一女,曰渐财丁两旺,繁衍成村,遂取“吉祥昌盛”之意,把“上仓”改名为“祥昌”。
朱峤第五代后裔朱家辅(1609一1658),字君翼,改名文止,有兄弟三人,排行第三。他正直刚方,且有超人膂力,能文能武,智略过人;家亦饶裕,重义气且轻财乐施。时逢白寇猖獗,为上宪招为乡总统领,群寇闻而不敢骚扰四邻,百姓得以安宁,赠有“干城伟器”匾额褒奖。
家辅娶徐氏,生二子,长子取名长祀(1628—1696,字颖,号春圻),次子长祚(1634—1699,字锡类,号纯庵)。
朱家辅奉上级命令前往靖江御寇,家业荡空,而堂兄朱家范(1620—1648),娶李氏(1616—1645),婚后未孕,继长祚为子,长祚娶东干徐氏为妻,生有二子一女。长子若鱗(1661—1709,字曰绍),次子就是朱若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