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舜生(1893—1969) 左舜生,谱名学训,字舜生,别号仲平,以字行。笔名黑头、阿斗。湖南长沙人。清光绪十九年九月初四日生。上有二兄四姊,下有二妹,家中食指浩繁,又无恒产。三岁由母教读方块字,八岁入塾,十二岁人长沙官立第十八初等小学。光绪三十四年,考入长邑高等小学,宣统三年冬毕业。民国元年春,人长沙县立师范肄业,秋转入外国语专门学校,学习英语,选习日文。
三年秋,束装赴沪入震旦大学习法文,与李璜、曾琦、黄仲苏等同学。八年初,加入少年中国学会。九年春,人中华书局编译所任新书部主任,曾陆续出版“新文化丛书”、“教育丛书”、“少年中国学会丛书”,并主编《中华教育界》、《少年中国》月刊及《少年世界》月刊,自此名重海内,士林争相结纳。十二年冬,中国青年党在巴黎宣告成立。十三年双十节青年党报《醒狮周报》在沪发刊,任总经理。至十四年正式加人中国青年党。自民九人中华书局工作起,即致力于中国近代史之研究,迄民十五止,已出版《近代中日外交关系小史》、《近代中英外交关系小史》、《辛亥革命小史》等数种,其后又辑刊《中国近百年史资料》初编及续编四册,实为研究中国近代史先驱之一。十五年秋,由书局资助赴法留学,《法兰西新史》之出版,殆此行之结果。十六年秋返国,仍回中华书局工作。并为《醒狮》撰时评,为《长夜》、《长风》月刊撰论,襄办“知行学院”,以训练干部人才。十九年七月,共产党长沙暴动后,与陈启天等创《铲共半月刊》,警醒国人注意共产党活动。
九一八事变发生,又与陈等创《民声周报》,鼓吹“停止内争,一致对外”主张,并发起“抗日急进会”。其时,已辞卸中华书局职务,任教复旦大学及大夏大学,故有较多时间从事政治活动。二十三年七月,国难严重,蒋委员长在庐山接见,共商合作挽救危机,并约往中央政治学校讲授中国近代史,于二十四年四月抵南京,先后在校任教三年半。二十四年七月,青年党举行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被推为中央执行委员长。旋于其寓所辟室成立“现代研究室”,附设图书馆,并发行《国论月刊》。二十五年夏,与崔万秋赴日实地考察,深知中日之战,已不可避免。二十六年春,与曾琦赴奉化谒蒋委员长两次长谈,愿与国民党密切合作。抗日战起,国民政府特设“国防参议会”,为青年党代表之一。二十七年三月, “国防参议会”结束,成立“国民参政会”为战时最高民意机关。青年党中央执行会以国难严重,必须拥护政府抗战,以求最后胜利。
乃公推其起草,并以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名义代表全党,于四月二十一日致书国民党蒋总裁,开中国政党合作的先河。七月六日,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在汉口揭幕,膺选出席。该会前后四届,至卅六年在南京结束,均始终参与其事。三十五年一月,携眷赴沪,旋创办《中华时报》及“中国人文研究所”,又恢复《青年生活》月刊,以与共产党展开思想斗争。三十六年五月十六日,出任农林部长,至三十八年三月十二日行政院总辞,为时仅一年又八个月。四月,携眷自沪迁台,九月赴港,筹办《自由阵线》周刊,重树反共旗帜。一九五六年,赴日本访问,对中日问题,常怀殷忧,乃勤习日文,以期加深对日本之了解。翌年,任教香港新亚书院。一九六二年,赴美各著名大学、图书馆访问参观,并搜集近代史料。一九六五年,又在香港清华书院讲授中国近代史。一九六九七月十六日,扶病来台促成青年党团结后返港。九月十四日,因旧病复发来台就医,延至十月十六日病逝。享年七十七岁。
其著作有:《万竹楼随笔》,《近三十年见闻杂记》,《中国近代史四讲》,《中国近代史话》初集、二集,《文艺史话及批评》一、二集,《黄兴评传》及《左舜生选集》等多种。(参考:吴相湘《左舜生常怀千岁忧》。) …… P34-36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