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费孝通与云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564381
  • 作      者:
    中国民主同盟云南省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 :
    群言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费孝通先生是国际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民主党派的一位旗帜性人物,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在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中,为充分发挥参政党职能,他长期坚持亲身实地考察活动,走遍了我国除西藏、台湾之外的每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民盟参政议政工作的开展,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抗战时期,费孝通先生曾在云南工作、生活过一段时间,这八年,让费老与云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多次回到云南进行考察、调研。民盟云南省委员会编著的《群言典藏:费孝通与云南》旨在通过历史资料、图片、学术研究等记录费老与云南的不解之缘,再现费老在云南留下的真实足迹。
  《群言典藏:费孝通与云南》由24篇有关费老的纪念文章及12篇研究论文等汇集而成,让我们更好地学习费老胸怀祖国、情系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衷心拥护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矢志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学习他勤奋求实、身体力行的优良风范,秉承他的崇高志向,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光荣传统,不断开拓前进。
展开
精彩书摘
  斯人长存
  金子强
  费孝通先生的追求、精神、风范与经历,在相当意义上,不仅仅属于他自己,而是他们那一群知识分子的共同的时代身影。提到费孝通先生,令人总不免想起潘光旦先生,他们似两枚钻石。相映生辉。
  潘光旦是梁启超的学生,费孝通的老师,潘费间亦师亦友,志气契合。在20世纪40年代,一同站到了时代的前沿。1941年,潘光旦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这是在皖南事变即国民党掀起独裁、分裂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后,“懔于民族危亡的巨祸”,潘光旦以书生、教授之身而步入党派政坛,爱国之心拳拳可鉴。在阶级关系新变化的时刻表达了与中共“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主张相一致的政治立场。1944年,费孝通加入了由“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组后的“中国民主同盟”。此时,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制,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成为举国一致的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反专制,争民主”正是费孝通年轻时神往的理想,也是当时时代呼唤的趋向。为理想,为革命,费先生归国不久即置身政党政治领域。费孝通师生的深厚情谊,正是建立在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精神情怀的共鸣上。
  潘、费两先生又同为学养深湛的学者。费孝通称自己的老师是“活字典”,说到不知道的事情,不查字典,去问问潘光旦,一问就明白。而他们的学问,都升华为专注的社会关怀。潘先生从“人”的本位关怀社会的健全发展,“人”既是每一个自然人,又是整体的人,就很有“每个人的健全发展是社会健全发展的前提”的意味。认为现行教育有悖这个大本,其“平民教育”不过是“扫盲”而已,其职业教育无非是“谋生”而已,其人才教育仅只是培养一些专家和官员罢了。而教育是要养成对社会有责任感、对真理有献身志、对道义修身讲节操的“士”,之后才是专业能力等。从而提出发展健全人格的教育设计:德、育、体、美、群、富的综合即“六育”,包括了个人的涵养与学养,对人的协调与合作,积累财富的意识与能力。这是本于对吾乡吾土、吾国吾民的深沉情感就教育之弊端出的良方,体现的正是“士”的风骨和社会情怀。费孝通赞誉自己的老师:“力图为人类寻求一条‘中和位育、逐生乐业之道’。”
  费孝通则是从了解中国社会从而救治中国社会的贫弱等病痛,来表达一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的文化良心的。他1938年的《江村经济》、1981年“三访江村”、1991年的《吴江行》,在学术上把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从“解剖猴体”即“前现实”转向“解剖人体”即“本土”与“现实”;从关注“原始文化”转向“经济生活”,以至他的博士导师马林诺夫斯基评价《江村经济》时说:“它让我们注意的并不是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部落,而是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国家。”从方法上坚持了社会学的田野调查即实地调查,真切地关注20世纪30年代以来,“要增加农民收入,光靠农业增产不行,农副业是一个大端”这个常为人们所忽略的问题。改革之初,则在调查研究的根基上提出:乡镇企业是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增收与走向“城乡一体化”的新要素,于是“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小城镇建设”等理论不仅让世人耳目一新而且牵动从长江三角洲到广大中国城乡的经济神经。从对父老乡亲的“民生”关怀到做学问的科学态度,展现的是博大的人间情怀。
  历史事实表明,知识并不能天然地使人获得道德上的高尚。而潘、费二位先生作为一代知识分子中的翘楚,于“修身”一道亦有其令人仰视的境界。费孝通说:我这一代人可以想到,要在人家眼里做个好人,所以很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潘先生比我们深一层,就是把心思用在自己怎么看待自己上。费先生心仪自己老师的同时,事实上同时显现了自己的人格修为境界也并非是只看重“别人怎么看自己”。潘光旦为清华大学校长起草的著名文章《大学一解》,认为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是有大师之谓也”。这同时是对自己的要求。潘、费二先生是“大师”,学识与修养皆为上品。
  1962年,曾为“云南王”,亦加入民盟却又在1957年被打为“右派”的龙云去世,潘光旦居然不忘旧谊、不避嫌疑,在强调“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声浪中到北京医院太平间为龙云送行。1967年,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反革命”帽子的潘光旦在屡遭摧残,命悬一线之时,费孝通置自己的厄难处境于不顾来到老师身边,将潘先生拥人怀中,潘先生在自己的学生、盟友的怀抱中苦痛而又欣慰地辞世。人的品相风骨怎么样,是不须言说的。
  屈指算来,费先生离开我们已经8年了,潘先生离开我们亦已40余年了。斯人已逝,精神长存,遗风不泯,斯人长存。
  ……
展开
目录
前言

追忆费老
费孝通与《民主周刊》和《时代评论》
费孝通与云南大学
费孝通的“云南情结”
迈向人民的人类学
斯人长存
费孝通与“反右”运动
费孝通在云南大学
怀念费孝通
再说魁阁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文化人格魅力审美谈
为了前行的纪念——费老晚年“补课”和社会学的第二次创业
清明时节 忆费老
费孝通在呈贡
“志在富民”的践行者
仰望星空学习费老精神
费孝通的呈贡情结
永远的费孝通
费孝通重游故地看乡亲
追忆费老志在富民
“乡下媳妇”与效率——读费孝通先生《论效率》有感
费老对我一生的影响
呈贡古城魁阁、冰心默庐得到保护利用
魁阁往昔——田汝康教授访魁阁
费孝通先生与弥渡
学术研究
费孝通学术贡献的意义
云大促成费孝通走向学术辉煌
费孝通民族研究思想对我国民族和谐发展的几点启示
社会学何用?——读费孝通《禄村农田》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形成及其影响研究
费孝通的师承与人文价值反思
论费孝通《江村经济》的方法论贡献
费孝通先生社会研究的方法论及其现实意义
“魁阁”和“边疆人文研究室”之比较研究
“魁阁”研究的回顾与再反思
费孝通先生与“席明纳”
同侪与师承:1943年的昆明社会学共同体
附录一 费孝通生平
附录二 费孝通云南大事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