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国遗赠税制的设计与构想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072000
  • 作      者:
    徐艺著
  • 出 版 社 :
    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我国遗赠税制的设计与构想》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遗赠税的理论,分析了遗产税开征的理论基础,重点分析了遗产税的效应。第二部分介绍了开征遗产税的理论依据,主要从收入分配理论和税收公平理论两方面人手。第三部分选取了分别代表遗赠税三种税制模式的美国、日本、意大利、中国台湾和德国,分析了国际遗赠税开征的特点、配合模式和发展趋势,并为我国开征遗赠税提供了经验借鉴。第四部分回顾了我国民国和抗战时期的遗产税,分析了当时背景下的遗产税的先进之处和不足,以此启发我国当前遗赠税制的设计。第五部分从开征遗赠税的必然性、可行性和面临的困难、解决方案等几方面,探讨了目前我国为开征遗产税所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第六部分拟定了开征遗赠税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构造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遗赠税制。
展开
精彩书摘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增加战时财政收入的迫切性。
  首先,虽然我国抗战以来士兵越来越英勇抗战,越来越团结一致,经济基础方面相对以前来说也得到巩固和发展,但是正如人们所说,现代战争是以经济为后盾的,这是真理。如果没有背后经费的支持,士气再盛也是徒劳。
  其次,从日本当时的情形来看,据统计,日本从1937年7月7日发动“卢沟桥事变”起算,到1938年3月,除去平时的财政预算,单单是对华特别军费一项,就大大超出预算,追加了35亿经费。1938年3月起,又追加了48亿经费,前后合计达到83亿多。从当时日本人口统计表给出的数额和日本当时的人平均年收入来看,当时日本人口约7000万,年平均收入约600元,这样平均下来,日本人平均担负的对华军事经费已经占了他们年平均收入的很大部分,再加上日本之前发行的120亿公债,日本人民需要担负的总数额竟高达200多亿,日本国家的财政费用支出已经达到了山穷水尽的程度。再加上之前日本公债超过100亿就离亡国不远的论调,我们就可以看到,抗战的持久性与抗战胜利的关系,持久性大小与抗战胜利的概率是呈正比的。
  最后,从我国当时的情形来看,以前的间接税已经很难发挥到原有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上海、天津等地方被占据,类似关税、盐税、统税等以前税收额较大的间接税的收取相对以前来说困难很多,甚至不能收取。这就要求通过其他办法来填补这块空缺的财政收入部分,以增加战时财政收入。
  以上是对战时财政需要迫切性的分析,下面将对增加战时财政经费可行性进行说明。从我国当时的人口数量来看,当时人口大约为四亿五千万,如果把认购国债、募捐款项分摊到每个人身上,相对日本来讲,数额不大,负担也不重。这就说明了增加战时财政经费的可行性。
  从增加战时财政经费的方式上来看,发行公债筹集战费也是可以的,但是和征收遗产税以增加财政收入相比则相差很大。①具体来说,从发行国债筹集战费手续的困难程度上来看,就比征收遗产税要困难得多。从政府的负担来看,发行国债筹款的行为当然要承担国债利息,这对于政府来讲肯定是以后财政上较重的负担了,而采取征收遗产税的方式自然不存在这些顾虑。从遗产税的纳税主体来看,遗产税的纳税主体主要为资本家阶层,这在当时是被大众所接受的。在大家看来,我国自抗日战争以后,英勇战士和士兵都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为保卫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贫苦大众则要承担流离失所的痛苦,只有资产阶级悠然自得,安享富贵生活,当然需要让他们也出份力了,让他们通过缴纳遗产税的方式出一份财力自然是再合适不过的。
  再从遗产税与间接税的比较和直接税中的所得税已经取得的成果方面来看。首先,从直接税的特点来看,正如前面提到过的,直接税不同于间接税,直接税的纳税人和最后承担者都是一个人,是不可能转嫁到别人身上的。这点不同于间接税,像所得税、战时利得税都是直接税的代表,它们都是以纳税人的纳税能力进行征税的,最后也是由纳税人负担所有税额,不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这点上与间接税相比要公平得多。其次,从已经征收的直接税取得的效果来看,以所得税为例,所得税从1936年开始施行,在强烈要求推行遗产税的时期,也就是1938年,所得税收入本来预计的是500万元,结果收到了600多万,这在大众眼中,会认为所得税都能达到这种效果,那么遗产税的效果只能比所得税好,而不可能比所得税差。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文献回顾
三、逻辑结构和分析方法

第一章 遗赠税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遗赠税的一般分析
一、遗赠税的起源和在我国引发的争论
二、相关概念
三、遗赠税的性质
第二节 遗赠税的理论溯源
一、重商主义关于遗产税的相关论述
二、英国古典学派关于遗产税的相关论述
三、德国历史学派关于遗产税的相关论述
四、纯经济学派关于遗产税的相关论述
五、凯恩斯学派关于遗产税的相关论述
六、萨缪尔森关于遗产税的相关论述
七、琼·罗宾逊关于遗产税的相关论述
八、卡尔多关于遗产税的相关论述
九、马克思对于继承权和遗产税的论述
第三节 遗赠税的征税模式
一、遗产税的征税模式
二、赠与税的征税模式
三、遗赠税的配合模式
第四节 遗赠税的效应分析
一、遗赠税的财政效应
一、遗赠税的经济效应
三、遗赠税的社会效应

第二章 开征遗赠税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收入分配理论与税收的收入分配功能
一、收入分配理论概述
一、税收与收入差距
第二节 税收公平理论概述
一、狭义的税收公平
一、广义的税收公平
第三节 遗赠税促进收入公平和税收公平的主要手段
一、设置起征点或免征额
一、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三、归属于中央或联邦税

第三章 遗赠税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第一节 典型国家的遗赠税制
一、美国的遗赠税制及停征遗产税“风波”
一、台湾的遗赠税制
三、日本的遗赠税制
四、德国的遗赠税制
五、意大利的遗赠税制
第二节 国际遗赠税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一、开征遗赠税的国家和地区遗赠税制的特点
一、遗赠税存在的问题
三、国际遗赠税制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国际遗赠税制的借鉴和启示
一、明确遗赠税开征的目的,合理确定征税范围
一、选择简便易行的征税模式
三、科学设计税率类型和档次
……
第四章 我国民国时期遗产税制及其启示
第五章 我国现行开征遗赠税的依据和途径
第六章 我国遗赠税制的设计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