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黎万强在“2013年中国互联网产品大会”上的演讲提出 ——
“设计管理三板斧——坚持战略、死磕到底、解放团队。坚持战略,设计战略10年不动摇;死磕到底,改100遍,好设计都是‘磕’出来的,充分考虑场景化,才能磕对方向;解放团队,让员工对产品有爱,首先公司要对员工有爱。”
德国现代建筑师、建筑教育家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说 ——
“艺术不是一门专门职业,艺术家与工艺技术人员之间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
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谈建筑的创造力 ——
“虽然建筑的形态、空间及外观要符合必要的逻辑性,但建筑还应该蕴含直指人心的力量。这一时代所谓的创造力就是将科技与人性完美结合。”
企业环境设计家崔华锋说 ——
“设计是一种有效的生产力。”
早晨设计创始人魏来说 ——
“在设计企业里,最重要的一环是:人。中国是一个最不缺少设计师的国家,每年都有30万新增毕业生被稀里糊涂地补充进这个行业,中国设计行业缺少的是优秀的设计管理者。”
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原研哉说 ——
“做设计不应该只看短期反应,而要着眼于长远的教育性理想:若每一个设计师都有这一种追求,市场的品位、对设计的感受力就会不断地提升,社会了解设计意义的所在,设计师才会有更大的发挥。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良性循环。”
美国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说 ——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要有强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使命感,要站在客户的立场,用你的专业和智慧使客户利益在有限的预算范围内价值最大化。”
80后设计师王林杰谈中国设计 ——
“中国的设计其实可以更概念一点儿,别只是一味地做大,我们可以颠覆很多东西,
可以改变很多模式,创新一点儿挺好,突破一点儿挺好。作为中国的设计师,我们可
以做很多和商业没有关系的设计,因为这才是设计师保持心态的事情。”
设计师罗锦文说 ——
“没有很好的财务安排和执行计划,那再好的设计价值也会荡然无存。”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管理研究所所长张立群认为——
“设计管理不能拔苗助长。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做一个战略出来,整个企业还没
有设计战略承受能力的时候,操之过急会产生反效果。品牌需要一个自然生长的
过程。”
独立设计师吸睛法则:来自策展人、零售商和创意领头羊的7条攻略
DM 研究小组小贴士:
有时,来自职业以外的建议能够帮助你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现在的工作,以及衡量其价值。
本文来自于一篇关于如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品设计师的采访调查, 但受访者却不是设计师,而是制造、展示和销售原创作品的设计创业者。我们将其中最精辟的内容总结成以下7 条建议:
1. 做一个幽默风趣的人
策展人奥迪尔埃诺说:“设计服务于人,也来源于人。”安布拉说:“设计师必须是风趣幽默的人。我感兴趣的是他们的人,而非产品。”所以,做一个幽默风趣的人,保持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很重要,一个引人注目并富有创意的设计师,才能在职业生涯中持续提交好的作品。
2. 专注于关系
在谈项目或合作之前,先建立人脉关系。设计行业圈子很小,口碑往往可以决定是否能成为潜在合作伙伴。德里克总结道:“这个行业内大家都知道每个人在做什么,相互间没有什么距离,所以相互了解至关重要,不要过于封闭。”
3. 去米兰(或ICFF)
建立行业关系,莫过于采用有机的方式与行业领导者接触。大到米兰家具展,小到法国南部小型设计活动,以及杰里偏爱的伦敦设计节都可以考虑。美国本土则有ICFF(美国当代国际家具展)、Wanted-Design(设计艺术展)、新保守主义和迈阿密设计。
4. 持之以恒
为了避免生产出让人们暗中嘲笑的产品,可能需要设计师和制造商数年的协作。不要期许一件作品就能使你名声大噪,要坚持,不要气馁。“继续工作,”现代艺术博物馆营销总监普拉特建议道,“一天成就不了的工作,并不意味着失败。”
5. 仔细揣摩产品细节
它是什么做的?是否方便运送?“不要小看细枝末节”,安布拉说。“记住,样品制造出来后未必就能投入量产,”戴维说,“再好的设计,也会因为过长的生产周期或过高的制作成本而夭折。你要向策展人或零售商证明你是认真的,并可以为大家节省时间。”
6. 巧妙地描述和谈论你的工作
表达想法时一定要像选材料一样谨慎。“达成协作和愉快(但无果而终)的会议之间的差别归根结底取决于沟通方式,”安布拉说,“你是否能用有效的方式进行回应,对于能否达成合作起决定性作用。”设计师必须能清晰、简明地表达你的思考过程。
7. 找到你的空间
作为一个刚起步的设计师,请抵制住名利的诱惑,关注于创造,发现你的空间,培养能够超越利润的独到观点。“我找的都是能为伯恩哈特设计带来惊世之作的人。”
……
展开
——王敏(香港理工大学讲座教授)
“对于推进设计发展和创新思想在产业和专业领域渗透具有重要价值的杂志。”
-邓成连 (台湾亚洲大学副校长,设计管理专家)
“关于思想、建设性和实践性的综合创新杂志。”
——许平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快速发展的设计产业和创新产业需要系统的总结、思考,以提出应对的策略,《设计管理》杂志具有这样的责任和能力。”
——John Heskett
( 国际著名设计管理专家,美国Illnos University 终身教授)
“我很荣幸作为《设计管理》杂志的顾问,它保持非常高的专业质量,并且给人以启发和洞见。”
——Jan Stael von Holstein
(Silver Lining 主席 国际著名设计管理专家、品牌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