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东莞梦工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342953
  • 作      者:
    刘大程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城市很大很窄,它容不容得下脚步
  梦想很美很瘦,它经不经得起风摧
  青春如慢镜头滑落
  时光是无言的祭司
  昨天的我在这里
  今天的你在何处……
展开
作者简介
  刘大程,籍贯湖南,暂居东莞。写诗为主,也作散文、小说。作品散见《诗刊》《诗选刊》《作品》等多家刊物。曾在《新京报》整版发表长诗《南方行吟》,引起强烈反响。出版诗集《行走的歌谣》《南方行吟》等。获广东省青年文学奖、新语丝文学奖、东莞荷花文学奖等。东莞文学院第二届签约作家。
展开
内容介绍
  20世纪90年代中期,汹涌澎湃的打工潮,如一股浩大的洪流,裹挟了一个时代。刘羽和曾皓是一对表兄弟,由于各自的原因,从湘西山村南下广东,汇入打工大军。他们既是众多打工者中普通的一员,又与普通打工者略有不同:他们爱好文学,在打工之余坚持写作,保持思考。泥沙俱下的打工生活,充满了喧嚣、繁华、混乱、动荡、兴奋、快乐、迷茫,既枯燥又不乏离奇诡异。他们经历着,记录着,如《东莞梦工厂:一代漂泊者的心灵史》作者一样,写下一个群体的酸甜苦辣和“过客”式的命运。他们既约束又放纵,既拒绝又妥协,既有物质的欲望又有精神的追求,为了不至于迷失自己,活得格外辛苦。最后,一个选择了继续前行,一个选择了撤退,恰似一个人的两面。小说还写了强子、弯脚、向玉玲、张彦彦、唐丽虹唐丽娟姐妹、马灵官牛灵官兄弟、椰子树、珠珠等不同遭遇和悲欢的一众人等。找工作、陷阱、劳资、权益、春运、留守、房奴、暂住证、性饥渴等打工生涯或当下生存的关键词,一一得到鲜活的阐释,并引出深层次的思考。有着“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不过是故事发生的一个主场,书中人物不过是随手拈来的几个角色,写下的却是一个时代漂泊者的记忆或日心灵史,描绘的却是一个时代的生存图景。作者本身就是一名经历丰富、长住东莞多年的资深打工者,所以笔底世界虽是艺术营构,却具有近乎残酷的真实性。
展开
精彩书评
  有一种作为共同向往的“中国梦”,但无疑,也有各种各样个体向往的“中国梦”。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奔赴东莞淘金,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出自底层的打工仔、打工妹。这么多的年轻人不顾一切千里迢迢奔赴对于他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东莞,充满种种“可怕传说”异地,显然,每个人心里都有着隐秘的梦想,这本书,就是记录这些年轻人的梦想,及他们为这梦想付出的青春、身体、爱情、汗水、血泪乃至生命。在一个急剧转型的大时代,这些小人物的命运其实是值得关注的,因为,只有他们身上,才真正折射了时代的巨大痛楚与深刻症结。
  ——李少君(诗人,《天涯》杂志原主编,中国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委员,海南省文联副主席)
  
  刘大程以一个底层写作者坚忍不拔的心灵力量,用准确的纪实笔触,集合现实场景庞杂事象的结构力,对打工者这一广大底层群体生态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白描”,进而形成了一种直入人心的震撼力量。
  ——燎原(著名评论家,威海职业学院教授)
  
  和以往写“打工”的长篇小说不同,这部小说记录了庞大打工群体中有梦想、有思想、不甘沦为工业流水线上机器的“小人物”,实现“作家梦”或“走在成为作家的路上”的漂泊故事,及其遭遇的形形色色的打工者和鲜活的打工生活,带我们“穿越”到“世界工厂”过去二十多年喧嚣、迷乱、飘荡着南国椰风荔影气息的城市文化现场。小说中穿插的诗歌尤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让人深思这个时代在炫耀“世界工厂”的骄傲和激流勇进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时,是否忽略了一个个个体的心灵在狂风巨浪中微弱的挣扎、梦想与呐喊?刘大程及他笔下的“都市新移民作家”(俗称“打工作家”)们,他们在打工路上生存的绝境和写作的梦想几乎是同构的。他们一边为生存而挣扎,一边编织着文学改变命运的梦想,一边记录下摧枯拉朽般的急遽变革中个体心灵的“微史”。这一切都将成为我们这个民族在这个时代里的文化记忆。
  ——李灵灵(中山大学博士,主要从事当代文学生态,媒体文化研究和城市文化研究,特别关注中国都市新移民文学研究,现执教于东南大学)
展开
精彩书摘
  在宏兴四年多时间,刘羽觉得自己收获还是很大的。除了工作技能和经验,写作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逐步实现着他早年就开始的文学梦。工资虽然不高,但他省吃俭用,又常有稿费补贴,他还清了家里所欠的债务,在龙老师的怂恿下,还花1080元买了个摩托罗拉手机。之前他连BP机都没有,也不会用,第一次出来用手机给人打电话都是请人家帮的忙。进了宏兴,长期使用电话卡。如今手机正在时兴,也有必要装备一下。
  之前,因为家里的债,又因为找工作受挫,刘羽不敢乱动,老老实实一门心思在宏兴干。如今有了这四年垫底,他已经不再害怕找不到工作。人往高处走,才会有进步,不然就是浪费年华。但他应该找个什么样的工作呢?都说职业规划很重要,他明白这一点。他没有文凭,只是高中毕业,这给他带来了太多限制。从头开始向技术型转行,对于已经奔三、高度近视、浑身都是文艺气质的他来说,又似乎不够现实。而在写作上他虽满怀雄心,打算用一个过程来创造条件,却又到底能走多远?冲不冲得出来?在这个随时可能面临生存危机,不得不用上全部精力来应对的城市,所谓的创造条件,又谈何容易?他耗得起吗?他痛苦地感到,南方很大,他不缺用武之地,但从长远看,像他这种类型的人,反而比其他类型的人更难于定位自己,要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确定的计划更非易事。
  刘羽深知,自己肩上担子不轻,必须混出来。一想到这里,他就想起那个苦难深重的家。
  那个家原本也不宽裕,但平安、和睦,日子过得清贫却不乏快乐,那是一种普通农家简单朴素的快乐。高中毕业的他,仍像一个顽皮捣蛋、不谙世事的大孩子,除了在那间四壁漏风的小木屋写字画画看书,听破收录机,就是和几个年龄大小不一的玩伴到处游荡,“疯子”的绰号还在生效。可是,谁能看见表面狂放之下的他内心的苦闷和忧伤?只有母亲和哥哥给了他最大的理解和安慰。除了农忙时节和少数时候,他们不会以不容商量的口吻安排他沿着宿命的轨迹,早出晚归,犁田耙地,伐木割草,磨掉他最后一点儿梦想。他们知道他志不在此。
  后来,经祖籍地一位堂叔的推荐,刘羽去那边的村小学当了一名代课老师。虽然代课老师的待遇很差,但刘羽喜欢老师这个职业,喜欢和孩子们相处。他觉得自己也很适合这个职业。如果加把劲,复习一下功课,参加招考,走走关系,转正的可能也不是没有。他很珍惜这次机会,工作上一丝不苟。在教学上,他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对学生,他一视同仁,不以成绩、家庭、相貌论优劣;实行愉快和效率教学,强调“既要学好,又要玩好”,经常给学生讲故事,再单调的知识也能与幽默、趣味贯穿在一起,寓教于乐;作业少而精,从不拖堂,更不补课,每当接近期末,其他班级都在补课时,他仍然不补,非要统一补,他就安排学生在教室自由玩耍,别出去让领导知道。任教期间,他所教科目在学区统考中少有不名列第一的,有的科目人均分数还拉得很高。老师学生都轻松,成绩又摆在那里。只一个学期,他就在学生、家长中和学区赢得了名声。学校有的老师对此十分不解,有的甚至不满,说他疯、狂,但又不得不佩服。一位老教师逢人便说,本校聘了一名教学奇才。
  学区领导对刘羽很重视。一位领导对他表态,很快会调他去乡上的中心小学,另一位领导则打算向县里举荐他。
  而刘羽的哥哥,为了补贴家用和给落后的山村增添一点儿娱乐,贷款买了放映机,走村串寨放电影,票价三五角,老幼病弱则免费。当时的山里,一个村子也就两三台黑白电视,按说放电影是个不错的主意,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一段时间放下来,收入少得可怜,有时还不够付片租。于是慢慢就放得少了,偶尔放那么一两场,并打算卖掉放映机还款。
  1994年暑假,时年21岁的刘羽背着画板经贵州去了云南。他一路漫游和写生,觉得这种生活很有趣。独立性很强的他为了真正考验自己的生存能力,他争取不用现钱,一路摆地摊,给入画像。却不料,一个多月后,当自觉收获颇丰的他回到村里,哥哥已成为山坡上一手不黄土。那时还没用上手机,村里也没电话,家里没法儿与他联系。
  ……
展开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