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权力的镜像:艾伦·菲尔斯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52326
  • 作      者:
    (澳)弗莱德·布兰克林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畅销推荐
作者简介
  弗莱德·布兰克林(Fred Brenchley),澳大利亚资深媒体人,生前任《澳大利亚金融评论》编辑,《澳大利亚先驱晨报》《时代》专栏作家,早年供职于英国《每日电讯》,曾于上世纪80年代挽救了濒临破产的澳大利亚Fairfax媒体集团的报纸业务。
  
  周朝,哈佛大学法律博士(JD),田纳西州立大学会计学硕士和文科学士。美国纽约州注册律师,田纳西州注册会计师。曾在国际知名律师事务所及会计师事务所执业多年,在专业期刊中发表多篇论述文章。现居北京,从事国际业务咨询服务,并从事独立写作与笔译及同声传译工作,同时担任某大学法律系客座教授。
展开
内容介绍
  关于艾伦·菲尔斯,有一件事是确定无疑的——人们或者爱他,或者恨他。
  他使许多商界巨头痛不欲生。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他是当代义侠罗宾汉——他为保护消费者的福祉,与商界和政界大佬们进行不懈斗争。
  作为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ACCC)前主席,菲尔斯本应是一位在堪培拉的办公桌后伏案工作的技术官僚。但是,通过运用监管权力和应对媒体的智慧,菲尔斯给澳大利亚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在《澳洲财经评论》(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对澳洲权力精英进行的2002年度大排名中,艾伦·菲尔斯成为全澳第三位最有权势的人物,排名仅在澳大利亚总理约翰·霍华德《John Howard)和财政部长彼得·科斯特洛(Peter Costello)之后。
  在频频的媒体头条背后,菲尔斯所代表的是一个现代澳大利亚的“权力故事”——讲述澳大利亚是如何培育了一个鼓励竞争的文化,而商界巨头们是如何在其中进行游说与阻挠,政客们又是怎样对菲尔斯的媒体魅力羡慕、妒忌、恨。
  在民众眼中,艾伦·菲尔斯是一个公正无私的监管者,一个有些特立独行的学者。生活中,他则是一个有着强烈的宗教信仰,谦逊而幽默的人。
  在《权力的镜像——艾伦·菲尔斯传》中,著名记者弗莱德·布兰克林(Fred Brenchley)举重若轻地讲述了艾伦·菲尔斯在担任“澳大利亚竞争沙皇”时所经历的惊涛骇浪,以及该段历程颇具戏剧性的结束。
展开
精彩书摘
  菲尔斯在出任商业行为委员会主席的初期发现,引发媒体对委员会工作的兴趣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他的策略是“寻找可能目标,以点带面”。这意味着先找到几个支持竞争政策的记者和媒体评论员,然后争取让他们对某些问题(譬如说图书的不合理高价)产生兴趣。在这种方式的帮助下,几个问题开始逐渐引发了更多的关注。
  90年代初期发生的一件事使得当时同时执掌商业行为委员会和价格监督署的菲尔斯看到了竞争问题较低的影响力。菲尔斯曾经在商业行为委员会召开了一个关于未来几年委员会的竞争法执法重点的记者会,但只有一个商业记者出席。之后,他开着车穿过墨尔本市,来到了价格监督署召开的关于取缔一分与两分硬币对市场影响(特别是消费者们关注的,由此可能造成的商品价格相应的提高或降低)的记者会。那个记者会人满为患,媒体对取缔小额硬币的报道铺天盖地。菲尔斯由此得到的经验是:那些会影响到消费者口袋的问题是媒体追寻的热点。
  后来,随着ACCC对一系列大型卡特尔案件开展调查,以及希尔默改革和其后推行征收商品和服务税中对委员会权力的进一步扩展,菲尔斯在媒体中的频繁出现使得他成为澳大利亚最为出名的人物之一。
  菲尔斯是如何做到的呢?对于任何一个想要与媒体有良好互动的人来说,第一要素是“保证接触通道”。菲尔斯规定委员会的每一个重要决定都必须附有一个媒体公告草案。所有正式发布的媒体公告都附带着ACCC的公共关系经理林·昂莱特的电话联系方式。而且,重要决定的公告还会包括艾伦·菲尔斯本人的联系方式。并且,菲尔斯的确会回复电话,直接回答记者的问题,或者在广播电台上进行访谈。
  参加ACCC会议的人们可能会对菲尔斯为了接受一些重要的媒体电话咨询而暂停会议感到惊奇。据菲尔斯的妻子伊莎贝尔回忆,他经常在度假时的海滩散步中接到这样的电话。作为公共关系经理,昂莱特可以随时向菲尔斯汇报媒体访问的要求。菲尔斯对各种问题的掌握是如此的全面透彻,他通常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媒体的电话提问,而无须提前准备。
  保障媒体报道的第二要素是“拥有热点话题”。在这方面,菲尔斯是幸运的。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题包括:不合理的高价、欺诈消费者、官僚主义造成的失误(例如奥运会售票事件),还有商界的恶行。所有这些都是媒体的大餐。在委员会中曾经有这么个说法:“如果你去挑战澳洲电信公司、银行,还有石油公司的话,那么永远也不会做得过分。”这些家伙们的所作所为使他们自作自受地暴露在了菲尔斯的锋芒之下。
  第三个诀窍是理解媒体的需要。通过与媒体记者打交道多年以及他本身对媒体的关注,菲尔斯对媒体的运作有着充分的理解。在媒体方面,他做到了知己知彼,他知道哪些商业专栏作家是他的盟军,而哪些是商界大鳄们的座上宾。
  只有几家像《澳洲财经评论》那样的报纸对关于《商业行为法》的法理辩论感兴趣。比如,该法第46章(“市场势力”)是应该采取一个“目的”还是“结果”的裁定标准可能会引起商界读者的重大关注,但是大众读者需要的却是“追捕”中的刺激。那种“我们找到了坏蛋”的方式通常能给予枯燥的竞争法争议以吸引公众的看点。
  菲尔斯明白这点,并且努力将其“为我所用”。如果你去旁听他和记者的“一对一”面谈,你可能会听到他使用像“角度”“着色”和“截止日”这样的媒体报道中的常用专业术语。在一些没有重大新闻的“安静日子”里,他可能还会主动为记者们设想出一些新的报道视角,再打电话联系后续报道。对于那些渴求从复杂的问题中找到故事的记者们来说,菲尔斯就如同“及时雨”一般。政客们对于媒体对菲尔斯的关注“羡慕嫉妒恨”,但是他们常常无法想象菲尔斯为此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社会一线名流
第二章 缓慢的革命
第三章 小鱼儿
第四章 菲尔斯与凯尔蒂
第五章 我们的友谊结束了
第六章 你拯救了政府
第七章 准备,瞄准,射击!
第八章 全五频道攻势
第九章 在圣诞节前,CD唱片的价格会降下来
第十章 别在医疗行业跟我捣乱
第十一章 头戴皇冠,难以入眠
第十二章 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第十三章 你脑子进水了才会接替他
第十四章 “监管者说”之菲尔斯视角
后记
人名、专有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