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农产品价格会上涨
吴小莉:很多人关心,在农业现代化之后,中国食品的价格是会更昂贵还是会更便宜?
刘永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准的提升,农产品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农产品的价格逐步地、适度地上涨是可能的,但不会暴涨。为什么呢?因为人工成本在这儿,土地的成本在这儿,肥料的成本在这儿,汽油费在这儿。这些都在刚性上涨。
今后农业生产逐步规模化以后,效率提升,生产用工的成本降低了。这个有可能使食品价格下跌。一个上涨一个下跌,会达到平衡。平衡点最终就是略有上涨。我觉得这种格局最有可能。
吴小莉:黄德均是做农业咨询工作的,大概有20年的经验了。您觉得未来的食品价格是会更昂贵,还是更便宜?
黄德均:中国农产品的价格在未来10~20年间都是在一个上升通道之中。我为什么这么讲呢?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撑。
第一,我们中国过去实行的是农产品低价政策,带来的是一种隐性的农业的供应不足。数量或质量有时候是逆向的。生产一种比较好质量的农产品,数量可能就上不去。这样造就了中国目前的一个经济奇迹,那就是低通胀。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发展很快,但是这个是难以维系的。农产品或食品的价格本身没有反映它的价值,它有补涨的需求。
第二,跟中国的农业资源有关。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资源状况又非常差。我们大概有1/3的县,人均耕地是低于国际警戒线的,2/3的土地是低产田,最关键的是,一半的土地根本得不到有效的灌溉。在这样的资源情况下,要生产足够数量的产品来满足未来将近15亿人的需求,供应量将很成问题。
第三,就是需求的拉动。因为城镇化、工业化和人口绝对数的持续增长,会带来供应需求的上升。过去我们研究过,中国人在粮食、果蔬和肉类的比例上是8:1:1,改革开放以后这个比例变成5:3:2,未来会变成4:3:3。未来这种肉食品的需求还会极大地增长。
第四,从供应的角度讲,我们也需要依靠国际市场的调剂。我印象中,2004年中国的农产品贸易逆差第一次出现,当年是15亿美金,今年已经达到了500亿美金。也就是说,不到10年的时间,我们从国外进口的农产品金额就翻了30多倍,并且仍处于上升趋势中。
第五,从东亚农业本身的特点来讲,我们现在国内总体的农产品和食品的价格,只相当于东亚这些国家的1/3而已。也就是说,从未来的工艺需求和我们的资源条件来看,农产品和食品的价格肯定是一个稳定上升的过程,目前只是处于补涨阶段。
吴小莉:如果是一条直线,左边是下跌,右边是上升,那未来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的话,它可能会在这条线的哪个位子上,是中间还是偏右一点?
刘永好:走到中间点吧。
黄德均:我判断的价格比刘总的要稍微更昂贵一些。
吴小莉:我们5年后再来论证一次,看谁说得比较准确一些。未来五年需要现代化农民
吴小莉:精英农民,职业农民,未来现代化农民,会是什么样的群体?
刘永好:最近这几年我们大量地去培育、挑选一些合格的养殖人,或者是投资人,或者既是投资人又是养殖人,结果我们惊奇地发现有个群体最好。什么群体呢?他们年龄大概在45岁上下,外出务工了10年、20年,他们在外面见过世面,懂得纪律,并且有相当的契约精神。他们有一定的积累,有大概10万~30万元。他们想做现代农业。他们是我们最好的合作对象。
我们把他们组织起来,然后让他们成为我们养猪合作社中的一员。在某个区域内,我们找100个、200个这样的人,把他们的20万、30万拿来作为合作社体系里面的资金,占80%。而我们的企业拿20%装进去。在合作社里面,我们的企业成立技术服务公司跟他们对接——养什么种,用什么饲料,在哪里建猪厂,怎么样防疫,怎么样用药,怎么样收购,一切按照科学的办法进行规划。
然后这些农民朋友的20万、30万元远远不够,要贷款。谁给他们贷款?银行说我愿意贷款给你,但是你要拿东西来抵押,但是大部分的农民朋友没有抵押物。我们组建了担保公司,由我们去跟银行谈。银行相信我们,因为我们规模相当大,银行也愿意支持我们的龙头企业,支持农民。于是,银行给农民提供贷款,我们来担保。这个钱拿来做什么呢?建猪舍,建鸡舍,买饲料,循环经济就这样开始了。这就是产业链,这样既保证了安全,保证了效率,又保证了资金的需求及农民收入的提升。
我们计算过,在这个大体系里面,我们这些40多岁的农民朋友的平均收益比外出务工略高;在行情不好的时候,可能跟外出务工差不多或者略低一点;当市场行情好的时候远远高过外出务工。这样,农民在家门口就有自己的产业,既当老板又当工人,即有保障又有技术,何乐而不为呢?
吴小莉:我之前跟刘总沟通的时候,刘总说过可能会有一半的农民朋友可以进入这样的现代化农业体系。您是不是现在还维持这样的判断?
刘永好:统计局说,现在农民占了人口的一半了。农民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老人、孩子,真正的农村劳动力没那么多了。而从事现代农业的,我认为最好就是这些40多岁的返乡农民,还有就是学这个专业的年轻学生们。他们学的这个专业,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国家需要,我们的企业需要。这些大学生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我们每年都在招聘,就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现代农业的基本,未来看他们了。
资金进入农业的优劣并存
吴小莉:看得出来,刘总对于农业充满着感情。现在也有很多人看到了农业的机会,所以有很多的钱进入了农业。我们下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进入农业的门槛到底是高还是低?这么多的资金进入了农业,对于农业的发展是好还是坏?
刘永好:为什么大家都要去做地产呢?因为房地产效益比较好。“千军万马”去做房地产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房子越来越多。
为什么没有“千军万马”投资农业呢?当“千军万马”投资农业的时候,
我们的农业一定会热起来。农业投资热起来,我们“三农问题”的解决就会有很好的基础。最近我惊喜地看见,很多的企业,包括地产的、互联网的、钢铁的企业,它们都在往农业方面投资。这是好事情。
吴小莉:看来刘总心胸很宽大,欢迎更多的钱进入农业,因为这样可以加速农业的现代化,加速它的规模化。我们想知道,到底是哪些钱进来了,这些钱关注的是什么?我们这里有一位投资专家,他投资农业很多年了,傅哲宽。
傅哲宽:从现在来看,从事农业投资的资金主要来自四个方面。第一个是政府的引导基金,政府的投资平台。过去是政府直接投资,现在是以引导基金的方式来吸引社会资本。第二个就是咱们的这种产业资本。就像咱们新希望、中粮等这种本身就是以农业为主的企业,当它们达到一定规模以后也开始投资,然后围绕自己的产业链上下游来做。第三个就是私募股权基金,这是最近几年最热的一种资金。刚才刘总说的房地产企业,钢铁企业,还有其他行业的企业,它们实际上是通过同一个渠道来投的,那就是私募股权基金,就是大家通常说的PE和VC。第四个就是来自其他行业的资本,像联想,联想这几年对农业投资力度是非常大的。它除了在中国做投资以外,还走出去了,去巴西、去非洲等。目前农业的主要投资者应该就是来自这四个方面。
吴小莉:刚才刘总说欢迎大家进入农业,看到这么多的朋友进入农业了您很高兴,但是朱毅教授对于这些资本进入农业有不同的看法。
朱毅:现在投资农业确实是很好,但是这些投资者想清楚了没有。很多人都没有发现,农业是一个弱势的产业,是个高风险的产业。有些人明白了还继续往里面投钱,他们继续投的原因是什么?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觉得他们是醉翁之意不在农业,而在于农业背后的土地。
比如他说他要做一个什么现代化的农业,用这个借口把那些地都拿过去,最后那个地变成了一个度假村。这类的事情常有发生的。
刘永好:投资农业,是一件长远的事,是一件低利的事,是一件风险比较大的事。它有市场风险、食品安全风险、政策风险,还有生物安全风险,比如日蹄疫之类的。它比普通的工业多了一个生物风险和一个食品安全风险。要控制好这些风险,没有长期的研究、没有长远的应对措施和办法,是不可能做好的。同时这个行业还要求有一些热爱农业,同时又懂技术的专业人员。我觉得没有这些准备就只有钱,看到这个行业好就投,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我知道有几个朋友,他们做房地产做得很好,看到养猪赚钱,就大量投资养猪业,结果今年亏得一塌糊涂。
朱教授刚才谈到的,有一些人利用政策的空子做那些事的情况,确实是有的。
吴小莉:投资农业的门槛,究竟是高还是低?照刘总刚才讲的有那么多风险,所以它的投资门槛,应该是高的?
刘永好:应该说农业的投资门槛非常高。它不像开工厂,买了机器、引进了技术就行了。第一它要靠更多的人文关怀。猪鸡是活的,是有感觉的,你没弄好,它就是不长,弄不好它就死了。养猪、养鸡要经验,同时你还要关爱它们。第二要有相当长时间的积累,有相当的人员、相当的土地和相当的隔离措施,要有规划,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所以我建议愿意投资农产业的朋友们要做好准备,在人才培养,在技术储备,在土地的选择,在品种的改良等诸多方面都做足文章,这个时候大力投才是最好的。
吴小莉:哲宽,我想问,刘总非常大方地说欢迎大家来投资,但是真有很多大企业投资农业了,对他来说会不会有竞争的压力?
傅哲宽:我觉得应该还是有竞争压力的,尤其是像联想这样大的工业集团进入农业,因为他们在工业领域做得非常成功,尤其是在市场运营和品牌运营方面,还有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做得也非常成功。未来农业的方向肯定是这样的,就是用工业的这种生产方式去作业,用工商业的理念去经营。其实联想这种公司是非常有优势的,只要它把团队配好,然后资金也够,进入刘先生的这个行业,就会跟他们形成竞争。当然这个竞争我觉得不一定是坏事,有可能会促进双方的成长。
吴小莉:刘总您觉得呢?未来会不会真的有很多大块头开始跟您在这个市场上竞逐?
刘永好:我觉得这是大好事。首先中国畜牧业、肉蛋奶这个产业非常大,是个好几万亿的市场,是最大的产业之一。其次现在那么多的市场需求,光靠几个、几十个、几百个企业远远不够,需要一大批的企业,更需要大块头的企业。最后,像这种相当有实力、相当有头脑、相当有组织能力的企业来共同推动这个行业尽快地发展,是大好事。我觉得这没有什么坏处,我非常愿意跟他们进行交流沟通,来促成这个行业的进步。当然我也非常希望与这些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合作。实际上过去几年我跟上百家企业合作过,包括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等,通过合作实现了共赢。我觉得这种合作将会继续下去。这也是我们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特色农业可发展,大路小路一起走
吴小莉:现在有一些特色农业,你怎么看这样的农业模式发展?
刘永好:这是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随着城里人对食品安全更加关注,随着更加个性化需求的提升,有机食品的生产逐步时兴起来了。我觉得这是好事儿,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需求。但是要做到这点也很难,因为它要土地,也要跟很多的农民朋友达成协议。
吴小莉:吴威是做有机农业的,刚才刘总说了土地是很大的问题,您能告诉我,除了土地之外,您还遇到过哪些问题?
吴威:我是2009年才投身有机农业的,或者叫生态农业。我觉得感触最深的是团队问题。因为有机农业这个体系完全是另外一回事,里面各个环节很多,比如上游的、生产资料的、田间管理的环节,加上我们做的是细分市场的一个全产业链,所以我们的服务系统也要搭建。这里面就有人的问题。
我们农场就在北京近郊,密云。我们的主力、在田间工作的,都是在40岁以上的,而且几乎都是女性。我们那个村叫东邵渠镇,离北京很近,一般的劳动力都出去了。北京的农民条件还是比较好的,愿意去田间地头的不太多,这是一个很大的瓶颈。
吴小莉:您还是坚持下来了,听说您旁边的那个村镇里很多企业都荒弃了,大概有1000多个以前做过特色农业的企业都废了。
吴威:这个现象在北京近郊还比较典型。废弃的大棚未必都是做有机农业的,我把它叫作烂尾大棚。每段时间政府都会有一些政策去扶持建设一些农业设施;但是这种设施的应用是需要一个体系的,从生产到销售的一个体系。当这个体系不完善的时候,在北京近郊种植蔬菜显然是没有成本优势的,所以不怎么挣钱,甚至是赔钱,那还不如荒废掉。
吴小莉:对你来说,除了开拓市场之外,你想再实现生产规模化吗?土地问题有没有遇到?
吴威:我的规模化是不能和刘总的规模化做对比的。我觉得我们是两种不同形态的农业。我是做会员制的订单农业,我在种菜的时候我的客户已经确定了。
……
展开
——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 柳传志
小莉对工作投注了心力和辛苦的劳动,相信《与卓越同行》会取得成功。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 马云
在《与卓越同行》中与小莉对话、深感到她为节目做了大量扎实的准备。比如她对互联网的内涵与发展、对中小企业的困难与诉求理解得都很到位。由此感到,主持人并不满足于“与卓越同行”,且努力做到“比卓越先行”。
——著名银行家、前招商银行行长 马蔚华
多次和小莉对话,每次都受益颇多。在《与卓越同行》中,许多观点和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给我很多启发。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 宗庆后
《与卓越同行》的内容深刻、专业,节目形式生动、新颖,加之小莉的机敏与智慧,让这个节目好看,且言之有物。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 刘永好
小莉的提问既有刨根究底式的深度挖掘,又有深思熟虑的风趣妙问,谈笑之中我们共同探讨了不同企业“追求卓越”之路。
——中国联通董事长 常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