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红:红酒世家 侠商传奇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731882
  • 作      者:
    刘光兴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葡萄酒之父”张弼士和儿子张秩捃创办、经营张裕酿酒公司数十年。在此期间,他们身边曾出现过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也发生了无数纷繁芜杂、不可思议的事件。围绕这对父子的传奇经历,一个跨度长达几十年的故事,被放在中国晚清至民国这一历史大背景下娓娓道来,由此诞生了一部读后令人荡气回肠的史诗巨著。两位近代商人的智慧、情怀、抱负以及人生中的爱恨情仇均在《中国红:红酒世家 侠商传奇》中一一展现,读来使人唏嘘不已,同时也感慨万千。
展开
作者简介
  刘光兴,出生于山东青岛,现为某广告公司市场部总监。身为国家二级品酒师的他,从事红酒研究近十年,熟知各种名酒产地、掌故及相关知识,可谓红酒业界的一位专家。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文笔相当出色,非常会讲故事。他不仅能把人物塑造得活灵活现,同时还能巧妙地将红酒知识融入波澜起伏的情节之中,读来令人不忍释卷。
展开
内容介绍

  1891年,受清政府洋务派道台盛宣怀的邀请,海外富商张弼士与其子侄及保镖一同来到烟台,共同商议投资之事。盛宣怀希望张弼士能在烟台修铁路、开矿山,而张弼士意不在此,他建立葡萄酒王国的梦想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围绕这张蓝图的建设,张弼士运筹帷幄,先后克服了选址、建厂、育苗、购买设备、聘请酿酒师等一系列困难,终于成为了“中国葡萄酒之父”,酿出了品质堪比法国葡萄酒的美酒琼浆。
  张裕酒厂虽然成立了,但由于处于动荡不安的社会大环境中,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即便如此,在张弼士的苦心经营下,张裕的产品依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在国外也赢得了较高的声誉,还获得了国际金奖。
  张弼士作为红顶商人,不仅经营有方,而且眼光独到。他着力在各方面培养自己的儿子,终于历练出了张裕的接班人——张秩捃。在张弼士去世后,张秩捃毅然放弃了在国民政府的高官厚禄,回到烟台,继承先父和兄长的遗志,振兴张裕。在此期间,他不仅要与军阀、地方势力周旋,还要与日本间谍斗智斗勇。为了张裕的复兴,为了报家仇、血国恨,张秩捃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中国红:红酒世家 侠商传奇》这部美酒中的血泪创业史不仅讲述了张裕的发展轨迹,而且反映了中国晚清到民国时期的社会大环境,是一部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商战传奇小说。

展开
精彩书评
  深倾张裕葡萄酒,移植丰台芍药花。且避蟹鳌写新句,已忘蒙难征莲华。
  ——康有为

  浅倾张裕葡萄酒,移植丰台芍药花。更读法华写新句,欣于所遇即为家。
  ——康有为

  品重醴泉。
  ——孙中山

  美酒荣获金奖,飘香万国。怪杰赢得人心,流芳千古。
  ——孙中山

  沧浪欲有诗味,酝酿才能芬芳。
  ——江泽民

  醇厚芳香,朝晖光灿。
  ——刘海粟

  骊珠滴露收陈酿,玉液蜚声享万邦。
  ——欧阳中石

  南有胡雪岩,北有张弼士。
  ——晚清社会流行语

  胡雪岩为二品大员,张弼士是一品顶戴;而张弼士鼎盛时期资产达8000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的大清国库的年收入,可谓“富可敌国”。
  ——《跃过胡雪岩遥看张弼士》  李霄
展开
精彩书摘
  1891年秋冬之交的一个清晨,西北风呼啸而来。它穿过烟台这座小城的街巷,在海边码头戛然止步,与海上袭来的氤氲扑面的雾气纠缠在一起。
  与往常的热闹景象不同,这时候,许多带刀枪的兵丁在码头附近巡视,气氛肃杀,如临大敌。道台衙门书办陈子臻环视一周,见手下没有懈怠,重将视线转向茫茫海面。
  这次办差不同以往,陈子臻谨慎之外又很担心,生怕出什么岔子。
  “陈爷,船来了!”其中一个手下眼尖,指着破雾而来的轮船说。
  陈子臻带人在码头已经等了四天,生怕这次再看错,眯起眼睛细瞧,果然是客船,船舷上写着“太古”两个字。“来了,终于来了!”陈子臻表面装得平静,内心却紧张得揪成了一团。
  手下摸了摸枪问:“听说洪门会这帮亡命徒一个个都不要命,是不是就地打死?”
  “让兄弟们注意,发现可疑的人先不要急着抓,留心他跟什么人接触,想法子一窝端。” 陈子臻说完这话,顿了一下,“老爷请的张财神也在船上,你们几个仔细看着,接着人就走,别在码头耽误工夫,省得抓人时误伤。郁四,快去禀报老爷,就说船到了。”
  船缓缓靠岸,拴好缆绳放下扶梯。四五个兵丁把守出口,紧盯着乘客严加盘查。接船的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都怕惹上官司,因此躲在远处观望。
  陈子臻留意着鱼贯而出的乘客,搜寻着目标,不留神,胳膊突然被人抓住,心头一惊。回头看,是个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歪戴着瓜皮帽,穿一件蓝色带补丁夏长衫,最扎眼的是脚上穿着皮鞋,不中不洋古里古怪。陈子臻精神极度紧张,首先想到的是要捉拿的洪门会走私要犯,但根据线报描述,眼前这人并不符合。再说,真是要犯的话,不会傻到自投罗网。
  “你是谁,干什么?” 陈子臻充满警惕。手下人闻声立刻凶神恶煞般跑过来,扭住年轻人说:“这小子不像好人!说,哪里来的?来烟台做什么?”
  年轻人莫名其妙,操着略显生疏的官话问:“你是陈子臻陈大爷吧?”
  陈子臻倒吸了口凉气,心想:坏了,只想着抓人,这小子莫非是张财神的人?转念又一想:不能啊,看他的穿戴不像有钱人,倒像寒酸的上海师爷。好在陈子臻还记得“人不可貌相”这句话,于是换了较为舒缓的语气问年轻人:“阁下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年轻人指指下船口说:“那些士兵,他们让我找你的。”
  陈子臻这时觉得能确定他就是张弼士的人了,连忙赔笑道:“兄台说得对,在下正是道台府书办陈子臻,奉命在此恭候张大人。”
  “我叫张秩捃,你说的张大人是我父亲。”年轻人指指陈子臻身后。
  陈子臻连忙回头,见五个人正站在近前。为首的是个老者,年纪在五十岁上下,中等偏瘦的身材,细目八字胡,着装貌似土财主。站在他身边的是张成卿,去年见过。陈子臻连忙上前问安:“张大人,小人奉盛大人之命在此恭候多时。”
  其他人听陈子臻这样说,忙磕头请罪道:“奴才们眼拙,不识真人!刚才多有冒犯,罪过,罪过。”
  那位老者正是华侨商界首富张弼士。他上前扶起众人说:“不知者不怪,要怪也得怪小儿鲁莽。”
  “张大人,这里风高浪急,不便说话,我让人送您去道台府,盛大人久候多日了!”陈子臻想尽快接走张弼士,以便放开手脚搜人。
  张弼士早就注意到了码头上戒备森严的士兵,看样子不像迎接自己。而且,盛宣怀没有亲自来迎接,这让张弼士很不高兴,他在心里说:“这个盛宣怀,请我来建铁路、开矿山,却不出面来接,分明是端架子!看来我的计划想要实施,不会像想象中那么顺利。”
  “陈书办,你们这是在搜捕逃犯?”张弼士试探道。他想确认盛宣怀是真的不便现身,还是有意给自己一个下马威。
  陈子臻不能泄露军机,笑着说:“您别误会,安排这些人只是为了迎接您的大驾……这样做是为了确保绝对安全。”
  张秩捃摇摇头说:“大驾?不是吧!盛宣怀不来,却让一帮带刀枪的手下在此耍威风,不像接人,倒像抓人。”
  陈子臻一怔,忙替主子辩解道:“误会,误会!盛大人公务繁忙,实在抽不出空。”
  张弼士也看出陈子臻在说谎,但并不说破,而是顺着他的话说:“秩捃,盛大人的名讳岂是你随便叫的?我们只是商人,怎敢奢望四品大员亲自来接?书办大人,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张弼士这样说是有目的的,他要借此机会传递一个信息:我是带着银子赴约的贵客,不是仰人鼻息的乞者。
  陈子臻赔笑说:“张大人多想了,我家大人真是抽不开身!我刚才已经派人送信回去,府里肯定在备宴,为您接风洗尘。”说完,他连忙吩咐手下把轿子抬过来。
  “慢!慢!书办大人先听我把话说完。你看我们行色匆匆、衣冠不整,这样去见道台大人,没有礼数。不如这样,我们先寻客栈住下,收拾妥当再登门拜见。” 张弼士说完,不容陈子臻答话,便问张成卿:“去年来烟台你住在哪里?”
  “朝阳街谦祥益客店,还算清净。”
  “还住那里吧。阿濠,去雇个车装行李。”
  保镖陈濠领命就近寻来车夫,与另外两个随从把行李装上车。
  陈子臻不知如何是好,对张弼士近乎哀告道:“您这样走了,我回去怎么交差啊?”张弼士当然知道他不好交代,但初次相见,不能输在气势上,否则日后与盛宣怀合作定会矮他一头,所以坦言道:“无妨。盛大人若问起,就按我刚才所说回禀,他不会怪罪你的。”说完,张弼士带着众人朝码头外走去。
  陈子臻愣了一会儿,不甘心,紧追过去。见他追来,张秩捃俯在陈濠耳边嘀咕了几句,陈濠心领神会,转身挡住道路。陈子臻见眼前这位目露凶光,知道不能惹,只得由他们去了。这时手下人来报,说仔细搜查过,不见洪门会疑犯,陈子臻只好打道回府。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初入烟台
第二章 横空出世
第三章 张秩捃的历练
第四章 万事开头难
第五章 艰辛的岁月
第六章 张裕的新生
第七章 商场就是战场
第八章 离间计
第九章 生死两茫茫
第十章 报仇雪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