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金钱创造历史:谁是下一个金融帝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9082011
  • 作      者:
    亚历山大·容, 迪特马尔·皮珀, 赖纳·特劳布著
  • 出 版 社 :
    外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畅销推荐
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容,生于1966年,在吉森和波士顿研读历史、新闻编辑学、公共权力和政治学。1997年起任《明镜》杂志社的经济版编辑。他的侧重点是:世界经济、总体经济形势和原材料。他还著有《新冷战》一书。
  迪特马尔·皮珀(Dietmar Pieper),生于1963年,研读文学,1989年起供职于《明镜》杂志社。2001年至2008年间他是德国政治职能部门版面的负责人之一。他主掌政府职能部门的特别题材,并负责《明镜历史》和《明镜知识》的配列。
  赖纳·特劳布(Rainer Traub),生于1949年,1987年起成为《明镜》的编辑。这位获得博士学位的政治学家的侧重点在社会史、文化史、当代史,还有文学。
展开
内容介绍
  《金钱创造历史:谁是下一个金融帝国》是一本讲述经济发展史的书。书中描述了从11世纪所谓的金融业开端,一直到新近的经济衰退,金融业整个发展和起伏的过程。《明镜》周刊(Spiegel)的三位重量级人物,客观详实地记录了资本如何以它全部的运作方式影响着我们的历史。从中世纪的王朝向银行世家筹措经费开发美洲大陆,到工业革命,到现代的股票交易暴跌,作者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和解释金融发展历程,同时深度剖析了每一次金融危机背后的原因,对于当今的金融创新和发现具有积极的意义。我国正在努力地发展资本市场,每一个人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大潮的影响,了解金融发展历史,探究经济发展规律,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助益。
展开
精彩书摘
  美元风暴
  截至2010年,经济危机让全球损失了4万亿美元。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却是一种源自美国的、臭名昭著的金融产品,它在不知不觉间将全球经济拖入深渊。
  1991年万圣节前夜,飓风席卷了美国东海岸,此前没有任何气象学家对此有所预见。风暴低压区转移至大西洋,并与高压区的冷空气相遇,由此演变成一股携带巨大湿热能量的致命风暴。其实,这只是正常的天气现象,但它引发的后果却是灾难性的。这真的是一场“完美的”风暴:高达30米的巨浪一波波袭来,最后造成的损失超过了2亿美元。
  2003年6月25日,世界经济的“完美”风暴始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1%,这是45年来的最低水平,希望以此刺激已经瘫痪的美国经济。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2001年,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金融界惊慌失措;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打响,道琼斯指数创历史最低。
  通常,一旦货币贬值,通胀就要加速。但是2003年的美国却没有按照惯常轨迹向前发展,原因在与美国隔洋相望的另一个大洲上,1.5亿的中国产业工人在流水线上不分昼夜地工作,他们生产廉价的T恤、电脑和玩具,美国人恰好是这些商品的消费者。
  确切地说,这场经济危机的导火索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埋下,它和华尔街上的所罗门兄弟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源是从大学中途退学的刘易斯?拉涅利所开发的一种名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特殊金融产品,它本质上是一种由不动产担保的证券。
  这种证券的基本原理是,正常情况下,购房人向银行贷款,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向银行分期偿付利息,银行赚取贷款人的利息和接收储户存款所支付利息间的差额。但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不同,银行把自己所持有的流动性较差但具有未来现金收入流的住房抵押贷款汇聚重组为抵押贷款群组(又称抵押贷款池),然后出售给大投资者。这样银行具备了发放新贷款的资金,潜在的购房者也更容易获得贷款,投资者则拥有了更有保障的投资。表面上看,这是一项多赢的政策,至少这项产品最初的设计理念是这样的。
  2006年夏,金融风暴近在咫尺,在波士顿近郊罗克斯伯里,42岁的健身教练宝拉?泰勒以26.9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一栋公寓,其中很大一部分房款是通过从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获得的贷款来支付的。此前,她一直没有自己的房子,不是住在父母家,就是和朋友们挤在一起;每个月为多赚1500美元,她还要兼职给别人当家庭厨师。泰勒说;“我出生在13个孩子的大家庭,现在我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这种感觉太好了。”这就是“美国梦”。
  现在她每月需要还贷2200美元,实际上高于她的收入。可是贷款合同上记录的收入却是实际数额的3倍——7300美元。泰勒说,这些都是中间人操作的,她甚至没有亲自看过贷款合同。她本以为,银行顾问“要审核合同,还要问你是否能承担得起。”
  仅仅过了一年,宝拉就无法继续还贷。但她的债权人——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早就将她的贷款转售给了纽约银行。这样就产生了数十亿美元的债券,即抵押担保证券。连同很多与其相似的次级贷款,它们让美国的金融市场风雨飘摇,而这一切都因为缺少稳定、安全的客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份报告称,“这种情况开始表现为部分次级市场非常有限的衰退,进而转移到美国的贷款和金融市场,直至全球。”次级贷款现在已将全球经济拖入深渊:自危机爆发以来,损失高达1.5万亿美元。2009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展望未来经济形势时称,至2010年底,“这个数字(危机造成的损失)将变成4万亿。”
  但是,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呢?很多人说,是人的贪欲,是毫无节制的资本主义制度,是银行家的原罪造成的。但这些还远不足以造成如此后果。美联储前任主席、纽约经济学家赖尔?格莱姆雷说,“人们寻找危机的元凶时,走了很多弯路,犯了不少大错,元凶其实有很多。”
  首先是向市场廉价倾倒货币的美联储主席;其次是原本无力承担却一心想实现美国梦的小人物和小家庭;当然,那些希望一夜致富的房地产投机者和几乎给每个“活人”都发放房屋贷款的信贷机构,即过去的贷款经纪人,他们从中捞到不少金钱,难逃其咎;很多机构从中收取费用,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对这些债券早就迫不及待了;需要负责的还有给那些复杂的贷款群组盖章的信贷评级机构;最后是从美国银行手中抢走这些产品的投资者。想规避风险,就要通过“信用违约互换”。它类似于保险合同,债权人通过这种合同将债务风险出售,合同价格就是保费。一旦出现信用类事件(主要指债券主体无法偿付),违约互换购买者将有权利向违约互换出售者索取现金,从而有效规避信用风险。
  风险表面上看起来消失了,因为贷款人和出资者相互并不了解,就像是养老基金的老板并不知道宝拉·泰勒负担不起她的房子。穆迪投资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说:“每个人都认为其他人应该对此负责,但最终没人真的负起责任。”没人驱车前往加利福利亚的橘色康迪或佛罗里达的棕榈滩,去亲眼看看开发商在那里建起的高楼;也没人亲自查看到底是谁拿到贷款。
  2000年-2005年间,美国房地产价格平均增长了50%多。很多人认为,这种上涨的趋势不会停止,毕竟房子是钢筋水泥造出来的,是踏踏实实建在土地上的。不过还是有一些对此持怀疑态度的人。一些忧心忡忡的经济学家曾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过类似的文章,但所有这些都被盲目乐观的美国人忽视了。
  美国人热爱自己的房子:房子象征着家庭道德和富裕的生活。美国人用自己1/3的收入来供房。在美国购买自有住房几乎可以免税。当然,其中两大政府赞助的非银行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功不可没。
  比尔·克林顿就任总统时,64%的美国人拥有自己的住房。但同一时期,仅有43%的德国人有此幸运。然而克林顿并不满足,他要求房地美和房利美将其一半以上的贷款发放给穷人、黑人或美籍拉美人,这进一步鼓舞和推动了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此后,克林顿的继任者小布什继续坚守这一政策。他在2002年说:“我们希望,每个身在美国的人都能拥有自己的房子”,他甚至为此颁布了一项法律,规定国家为贫困的公民,也就是未来的房主提供资金购房,作为其自有资本。
  在此形势下,购房需求一路攀升。数百万已经拥有房产的美国人面对如此诱惑的条件和如此优惠的贷款不能自已,他们要再买一个更棒的房子。而房地产和信贷中介也从中赚得盆满钵满。需求增加,价格必然随之上涨。2004年,格林斯潘上调了联邦基金利率,但是房地产金融公司还是迎来了越来越多的顾客,因为他们发明了“非传统”贷款。美国福来德曼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及分析师米歇尔?扬布拉德说:“这是形成抵押贷款泡沫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此前,美国的地产抵押贷款一点都不复杂:30年期限,固定利率,购房者需要预付20%房款。但是现在,新成立的信贷公司通过次级贷款为客户提供了更优惠的政策。这项政策原本是为客户考虑的,客户只要表明清偿诚意并对所交代全部财产情况宣誓就可获得贷款,但利息高很多,最高达16%。银行的这一理念为很多人节省了时间,帮助他们实现了“美国梦”。
  宝拉?泰勒得到这种新的贷款,不过它像定时炸弹一样时刻威胁着宝拉的生活:银行首先借给宝拉房产买入价的80%,利息是八个百分点;但两年后,利息要根据信贷市场的情况以及银行利率上浮,而作为计算贷款者是否具有承担能力的贷款计算基础却是最低利率。由于宝拉?泰勒没什么积蓄,所以她还要为余下的20%房款再次贷款,也就是“背驮式贷款”。遗憾的是,宝拉甚至完全不清楚自己都签下了怎样的协议。
  根据美联储2006年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次级贷款的贷款人根本不了解抵押贷款最最基本的信息。2006年,美联储消费者事务委员会主席爱德华·格拉姆利克困惑地问道:“为什么这些风险最大的贷款最终卖给了受教育最少的债务人呢?”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资本的崛起
我们需要新银行
1096年至1480年的编年史:中世纪的银行业
商业革命
罪恶的交易
美第奇家族的繁荣与没落
给皇帝的贿赂金
从黄金到记账货币

第二部分 第一次全球化
白银的诅咒
1480年至1800年的编年史:流向全球的货币
象征贪欲的佛洛拉
印钞机上的赌徒
借贷革命
货币狂想

第三部分 1800年后的辉煌和困顿
对铁路的狂热
1800年至1900年的编年史:货币的解放
可爱的货币之谜
国王们的股票经纪人
“我要杀了他们!”
彻底破产的教训
忘记才会幸福

第四部分 双重打击
1929年的信号
1900年至1945年的编年史:世界大战和世界危机
鼓励挥霍
国家的创伤
剪断纸币
被欺骗的骗子

第五部分 繁荣之后的倾覆
从林间小屋到赌场
1945年至2009年的编年史:资本的波动
鸭子的终结
美元风暴
临渊却仍狂妄自大
命运之轮继续旋转
参考文献
作者目录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