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完人,人难免犯错,由人掌控的国家也难免犯错。上个世纪50年代批判马寅初,鼓励生育,致使人口暴涨,就是国家犯错。全国人民吃大锅饭,致使大众没了劳动积极性,也是国家犯错。吃饭的人多了,创造的财富又少,国家和老百姓就贫穷,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全中国饿死了不少人。1958年出生的妻——朱艳群算是幸运,小时候没有饿死,却是差点饿死。
朱艳群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是父母最小的孩子。朱艳群说,她差点饿死的时候还年幼,饿了只有生理反应和条件反射,只会哭,心里不会难受,心灵不会受创伤,长大以后也没阴影。差点饿死是自己8岁那年,母亲亲口告诉她的。当年全家饥寒交迫,为了补贴家用,母亲走街串户去别人家做裁缝,没时间带尚在婴儿期的小女儿,只能把她寄放在托儿所。
小镇上所谓的托儿所,简易得很,仅有一间旧屋,几张硬板床,一个照看孩子的老太,并无食物供应。母亲自己吃不饱,奶水几近于无,又买不起奶粉之类,故每天早上喂点粥汤就送去托儿所。饿极的小艳群,长哭不止,先是大哭,哭不动就小哭,就泣不成声。照看的老太一筹莫展,有时慷慨地把自己家中带来的咸菜放一点在艳群的口中,聊胜于无。母亲曾多次含着眼泪带着歉意对朱艳群说,每当傍晚放工时去托儿所接她,总是怀有一种恐惧,生怕看到的是已经饿死的女儿。幸而,瘦弱无比、满眼是泪的小艳群,总还有奄奄一息。
朱艳群告诉我,8岁那年听了自己差点饿死的故事,不知为什么,她丝毫没有生出对父母的抱怨和责怪,相反,就在那一刻起,她开始有了怜惜父母的心。她想,在那贫困的年代,由于她的出生和存在,一定是给父母增添了更多的艰难。她想,父母都是深爱着自己每一个孩子的,当他们恐惧自己的女儿有可能会饿死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痛苦!基于这样的想法,她从小立志长大以后要有所能力,有所出息,从主观到客观,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女儿。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