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6月,焦裕禄调回尉氏工作,任县委副书记。
焦裕禄上任的情景,他在尉事工作过的老同事记忆犹新:从洛阳到尉氏,他一路乘坐公共汽车而来,穿一身破旧的中山装,挎着一只绿色军用挎包,手里提着行李卷儿,敞着怀,一下了车就直奔县委。
当时尉氏的县委书记是夏凤鸣,县委第二书记、县长是薛德华,而在地委组织部的干部介绍信中,焦裕禄的排名在薛德华之前。夏凤鸣不解,打电话问地委,地委的答复是:以后县委只设一个书记,其余都是副书记。夏凤鸣幽了一默:“那老焦就是尉氏的1.5书记”。
尽管大家都是熟悉的老同志,但这个前所未有的“排名”,还是引起了很多人的敏感,在一个雨夜,焦裕禄和薛县长聊天。老薛就提醒他:“老焦啊,你知不知道,你这刚来,县委的同志就盯上咱俩了。”焦裕禄吓了一跳:“盯着咱俩?咱俩有啥值得盯的?”薛德华笑问:“你知同志们是咋说的?”焦裕禄摇摇头。薛德华说:“说你是点半书记。
”“咋个点半书记?”焦裕禄不解。
薛德华笑了:“我是县委第二书记,你是常务副书记,你在我和夏书记中间,这么个‘点半’。从这个安排,看出地委对你的重视呀。”焦裕禄不好意思地笑笑:“老薛,说句实在话,我是一点也没想这些。”薛德华起身给焦裕禄倒了一茶缸水:“你这人我还不了解?我是这么说的:老焦工作能力强,干工作一个人顶一个半人用。夏书记说:老焦哪里是顶一个半人用,一个人要顶几个人用哩。
”焦裕禄说:“我哪里有这么大本事呀!”焦裕禄与薛德华是交情笃厚的老战友了,1948年,薛德华在尉氏县打游击,之后在蔡庄区当财政助理,那时县委还没进城,焦裕禄在县委宣传部当干事,俩人相互熟悉。1949年初,薛德华任城关区副区长,焦裕禄任大营区区长,俩人开会、培训常在一起。1950年初,焦裕禄任团县委副书记,常到城关区帮助工作,二人配合得更加默契。山不转水转,这回又走到了一起,两个人自然十分珍惜这个缘分。焦裕禄时时注意同薛县长配合好工作,凡事不自做主张、独断专行。有一次办公室主任董金岭从地委开会回来,向焦裕禄汇报会议精神,又请示了几件事的处理意见。当时夏书记不在家,工作上的事焦裕禄可以拍板,但他听完汇报后提出:“请薛县长来商量商量。”董金岭说:“薛县长扭伤了脚,不能走动。”焦裕禄说:“那咱们找他去!”焦裕禄主持县委常务工作之后,根据地委安排,薛德华主抓政府工作。其时,农村实行“借地”政策,第一次有了责任田(自留地),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经济核算模式,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而县城镇的合作店组,是公社化高潮中按行业合并在一起的,核算单位太大,一个行业一个核算单位,不论经营好坏,拿的是一样的报酬,且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薛县长想抓一抓合作店组的机构调整,把以行业为核算单位改为以门市部为核算单位,这样有利于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但这项改革在当时极“左”思潮影响下阻力太大。在班子会上,焦裕禄第一个站出来支持薛德华:“我认为这样做既符合咱县的实际,又符合科学精神。不要只停留在讨论阶段,大胆搞吧,出了问题咱俩一块兜,我负主要责任。”薛县长大胆实行了城镇合作店组整顿,效果很好,受到了地委表彰。
薛德华从内心非常佩服焦裕禄,觉得这个老战友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历练,果然识见不凡,有胆识,有气魄,足智多谋又勇于担当,处理问题果断利落,从不拖泥带水,办事讲究科学性又不怕担风险。所以,他同班子里的每一个同志都合作得很愉快。每次县委开会,焦裕禄总是第一个到会场。开会时总是不断鼓励同志们:“谁还有意见,请踊跃发言,不要把金子闷在肚子里嘛。”同志们在他面前百无禁忌,什么话都能往外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