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级郎中”的由来
“奇文奇人奇事,厅级郎中今有之。把脉是开会,处方作批文。奇奇!”潍坊市“百寿堂”三楼研究室中,挂着这样一幅书法。条幅中间是一个大大的“奇”字,笔锋纵横恣肆,气势俊逸奔放,下面则是这样几句话。
这是山东省委原副书记、山东省政协原主席韩喜凯在1999年书写的。他高度概括了张奇文为医为官的人生之路。正是他的这幅书法,人们称呼张奇文“厅级郎中”由此而来。
已故著名老中医、成都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王静安也曾以“奇才奇书,当贺当读”为题,写下一篇文章,祝贺张奇文70岁生日。
他在文章中说:“印象中,张奇文是一位既重交情,又有才德的奇人。他被推上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的高位,依然廉洁操守,谦虚谨慎,克己奉公,平等待人,为中医药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始终坚持为群众看病,为高层领导保健,均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特别是退下领导岗位后,他重操旧业,沉潜社区,为百姓解除病痛。他能上能下,能官能民,依然故我,从容自然。在他身上,大将风度和名土风范都表现得如此完美。”因此,王静安发出由衷的感叹:“奇文,真奇人也!”张奇文乃奇人也。他为人正直,志存高远,尊老爱幼,提携后学,一生经历富有传奇色彩。自幼酷爱岐黄,刻苦钻研中医经典,四处拜师学习中医,博采众长,青年之时已名扬齐鲁,声震海内。三进三出泉城,无怨无悔服从组织安排,矢志不移,为弘扬中医药学术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奔波。
他为医以当“明医”、勿当“名医”为要,崇尚以救死扶伤为医者天职,以必重医德而守原则为己任,其医德医术共馨而受到党和群众的赞誉。特别是离休后,他情系中医,心系儿童,兴办诊所,“开门问疾苦,闭户作文章”,造福桑梓百姓。
他为师本着“术业有专攻”、“育才选士,为国之本”的古训,对中医教育有着真知灼见,培养人才注重求真务实。如园丁,以战略眼光规划田园耕作,用辛勤汗水播撒智慧种子,用不懈努力促成栋梁之才成长。如蜡烛,在高台上发光,燃尽能量创造事业上的辉煌,烛影摇红,照亮后来者前进的方向。
他为官淡泊名利,废寝忘食,忧国忧民,德高望重。俯下身子倾听基层意见,冒着风雪夜访民间中医,“无悔一腔血,有意济苍生。”发表一系列振兴中医药的独家之言,出版鸿篇巨作,意在“指陈当世之宜,规划亿载之策”。
张奇文做奇事也。抓了“一老一小”工作。“老”,就是与周凤梧、丛林等编辑出版了《名老中医之路》一书;“小”,就是在山东中医学院创办全国第一个中医少年班。此举被称为开了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的先河。 推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省)中医立法成功。他利用七次赴澳讲学之余,协助居澳中医药界同仁争取到中医的合法地位,并由澳联邦政府教育部正式批准RMIT大学和墨尔本大学举办中医高等教育,成为西方第一个把中医药纳入正规教育的国家。
建立全国中医儿科分会。从1978年开始,他就与北京的王伯岳、南京的汀育仁等同道一起筹建中医儿科分会,召开了儿科中药剂型改革会议等一系列会议,为振兴中医儿科事业而四处奔波。
他担任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期间,全省县(市)级中医院由原来的五十多所,不到5年猛增至一百三十余所,17个地市中医院相继建立。随后,召开了全省振兴中医大会,全省17个地市也相继召开振兴中医大会,层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振兴山东省中医药事业的决定”的精神,使山东的中医工作走到了全国前列。
兴办“百寿堂”。张奇文离休之后,回到家乡潍坊,先办“本草阁”、“慈幼堂”,后办“百寿堂”,问病乡里,探索医药结合及培养中医药人才之路,探索农民如何充分利用中药解决难以支付的检查和药费问题。
张奇文写奇文也。他先后编写出版了18部大型著作,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写的20条百寿堂寄语,既是自律之言,又是在勉励后学:“这里不是大学,但有在大学里学不到的东西。”“学贵沉潜,知其常才能达其变。”“自视当知其短,学人必见其长。”“志当存高远。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顾眼前,不看未来,只讲报酬,不愿吃苦的人,不能成其大业。”
他还写了百寿堂拜师誓词:“积德行善,授业育人,为师一日,如父恩深;入门入室,沙里淘金,发皇古义_博古通今;吃苦耐劳,事业要勤,修身养性,善待病人;海纳百川,壁立干仞,浩然正气,为国为民;上善若水,泽惠乾坤,不进则退,与时俱进;医乃仁术,奉献爱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忠孝仁义,天地师亲,以诚相见,言必执信;从零做起,学必认真,须知医理,博大精深;严师高徒,心心相印,不骄不躁,春满杏林。”与其说这是要求学生的行为规范,不如说是他自己承诺的行医信条和一辈子处世的人生轨迹。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