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宝中的历史密码.元明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731059
  • 作      者: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央视大型人文历史鉴赏典藏系列读物,透过历代国宝展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画卷,《CCTV国宝档案特别节目:国宝中的历史密码(元明卷)》60万字,荟萃近300件稀世珍宝,300张珍贵图片!
  中宣部领导高度重视,央视大型品牌栏目《国宝档案》60集特别节目精彩呈现:
  1.《国宝档案》栏目长期收到李长春、刘云山、刘延东等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固定受众人群超过2000万。
  2.央视中文国际亚洲、欧洲、美洲频道同步播出。
  3.获得2010年度国家广电总局“十大优秀栏目”奖。
  4.中央电视台2011年度“品牌栏目”奖。
  独特视角解读历史,通过国宝展现中华五千年文明:1.以中国历史朝代顺序为主线,重新对文字进行梳理,更适合读者阅读。2.将电视传播效果与图书出版价值有效结合。3.迎合读者多角度读历史的阅读需求,受众群更广泛。
  央视金牌主持人任志宏对话重量级专家学者,权威解读,内容更权威、更好看、更精彩:《CCTV国宝档案特别节目:国宝中的历史密码(元明卷)》另一重要特色在于通过栏目主持人任志宏对话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权威专家学者,对现场解读内容的梳理,还原历史真实面目。让读者在品赏国宝的同时,了解到其背后的真实历史,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
  历朝历代国宝荟萃:60万字,近300件稀世国宝,300张珍贵图片,独家诠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热地、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总监杨刚毅作序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是中央电视台唯一一个面向全球播出的中文频道。CCTV-4的目标观众是全球华人,包括居住在海外的华人、华侨以及港、澳、台同胞。多年来,CCTV-4以其文化品味高、针对性强及具有权威性等特色确立了其在全球华语观众中的声誉和地位。2007年新改版的CCTV-4由原来的一个版本扩增为亚洲、欧洲和美洲三个版本,节目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方便了不同地区观众的收看。《国宝档案》栏目是央视第一次以电视栏目的形式,为国宝级文物重器进行揭秘建档,自2004年10月4日开播以来,平均收视率一直稳列4套节目的前茅,成为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一线品牌栏目。
展开
内容介绍
  《CCTV国宝档案特别节目:国宝中的历史密码(元明卷)》其特色在于以中国历史朝代顺序为主线,以有代表性的历代国宝为切入点,通过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等权威专家学者的精彩解读,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了解中国历史、感受中华文明的无穷魅力。
  本套图书一共4卷,分别为夏商~南北朝卷、隋唐~辽金卷、元明卷、清代&两岸故宫卷,《CCTV国宝档案特别节目:国宝中的历史密码(元明卷)》为清代及两岸故宫卷,全书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是海内外读者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赏鉴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篇 元代大一统下的繁华
  本篇专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齐吉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韩志远
  700多年前,一部《马可波罗游记》将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中国,游记中所描绘的时代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元朝。空前辽阔的疆域,繁华富庶的都城,这一切因为马可波罗的到来,成为无数西方人向往和追求的地方。
  《成吉思汗画像》:民间收藏品变身珍贵文物
  这幅元太祖成吉思汗半身像所绘的成吉思汗,头戴银鼠帽,身着白衣。画家用淡色晕染脸部不同的部位,以线条勾出耳鼻眼及眼角的鱼尾纹,用笔细腻传神毫不呆板。这幅画像是现存年代最早的成吉思汗像,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仅存的一幅成吉思汗像。
  这幅成吉思汗画像将历史倒转回到了700多年前,人们可以依稀想象,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弯弓射大雕的壮志豪情。这位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君王为元王朝的繁荣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成吉思汗究竟是不是元朝的创建者?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从大蒙古国到大元国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因此现在的史学家都认为,元朝的历史是从成吉思汗开始的。
  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族部落后开始向黄河流域扩张,一路上战马驰骋,攻城拔寨,势如破竹。他先后攻灭了西辽、西夏、金、大理等国,他将中原文化和蒙古族文化相融合,为多民族国家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成吉思汗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直到今天他依然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有人称他为战神,实际上,他在历史上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除了军事思想,他的宗教政策、民族政策都对整个元朝的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
  1951年,现在的中国历史博物馆还叫北京历史博物馆,当时有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叫史树清,偶然的一天,有人向他推荐一些说是可以收藏的东西,看博物馆是否愿意买回去。在这些藏品中史先生发现了成吉思汗的画像。他看这幅画像感觉像元代的,并且应该是成吉思汗的一个像,因为上边没有字,只能凭知识经验推断,但他还是大胆地买下来了。据说很便宜,用现代人说法叫捡个漏儿。就这样,成吉思汗的画像从民间收藏变成了国家收藏的珍贵文物,现在还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渎山大玉海:由整块大玉雕刻而成
  用整块大玉雕刻而成的渎山大玉海,颜色青绿,石质柔和细腻,图案精美,形神兼备。玉渎内外有十几种动物图案,用龙螭象征蒙古汗,下面有羊、鲤鱼、犀、螺、蟾、蚌、鳌鱼、马、兔、豚、鼠头龟等十几种动物,在波涛大海中翻腾而出,好像在奔走相约共同前往龙宫参拜龙王,向它们尊贵的主人祝福献礼,整幅装饰图案宛如一幅变相的万国朝拜图。按照元世祖忽必烈的旨意,渎山大玉海被放置在当时的琼华岛广寒殿里,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上。
  精美的渎山大玉海,是忽必烈宴请群臣的一个大酒缸。历史上,蒙古族是一个马背上的游牧民族,非常好酒,饮酒也非常豪爽。从历史资料来看,当时蒙古族人喝的酒种类非常丰富,最主要也最长期喝的是马奶酒,除此之外还有粮食酒。考古专家曾经在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个瓶子,上面写着“葡萄酒”。并且,他们不单有酿造的酒,还有蒸馏的酒,也叫做烧酒。马背上的民族如此好酒,作为忽必烈来说,用酒宴请群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汉族人喝酒都是小碗、小盅、小杯,可是渎山大玉海非常大,让人难以想象当时元朝人会用这么大的器皿喝酒。因为马背民族本身就豪饮,加之忽必烈作为大国的帝王,只有这么大的盛酒器才能配得上这个国度和他作为帝王的身份。
  另外,蒙古族人的“豪饮”,跟当时酒的度数有直接关系。蒙古族人主要喝马奶酒,这种酒是把马奶反复搅拌,之后经发酵产生酒精。这样的酒是低度数的,二三两自然喝不过瘾,因此就有了大碗喝酒的情形。忽必烈时也有烧酒,就是蒸馏酒,但是因为蒸馏技术还不先进,因此酒的度数充其量也就二三十度。当时最主要的饮酒还是马奶酒,所以出现渎山大玉海这样巨大的盛酒器皿也就不足为奇了。
  琼华岛广寒殿,成了元朝皇帝大宴群臣犒赏三军的地方,即使是今天,依然可以想像得出当年的欢庆场面是多么热烈和火爆:太液池水碧波荡漾,广寒殿里灯烛高悬,人头攒动,渎山大玉海里盛满了琼浆玉液,伴随着欢快的歌舞,君臣开怀畅饮、万众欢腾、彻夜不眠。
  公元1271年,忽必烈率领大军打败了南宋王朝,在中国建立了元朝,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元军在攻占城池的同时,缴获了大量的稀世珍宝,其中,有一块重达5吨的特大玉石,这块玉石色泽青白带黑,石质细腻、光泽润滑,是一块天赐的奇石,元世祖忽必烈决定把这块特大的玉石雕刻成一个巨大的盛酒器皿,以备庆功时,犒赏众将士时使用。公元1265年,渎山大玉海终于制作完成,被送往大都。
  忽必烈在1260年就称帝了。当时他的弟弟阿里不哥在漠北地区称汗,他们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最后忽必烈打败了阿里不哥,建立国家叫大蒙古国。直到1271年,他才正式建立国号大元。大元取自《易经》,就是大哉乾元,看来是从汉族的典籍里引用的。
  有不少人认为忽必烈就是成吉思汗的儿子,其实不是。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幼子托雷的儿子,忽必烈是托雷的四子之一。继任皇帝后,忽必烈继承了成吉思汗的战略思想,另外他为社会的发展繁荣奠定了一个雄厚的基础,比如他重新开启了大一统的局面,并且,元代时期在大一统的形势之下,对外交流空前兴盛,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是忽必烈的突出贡献之一。
  在金代,北京就成为都城,那时叫金中都。后来金中都被蒙古的军队攻陷、焚毁,成为废墟。这样忽必烈到北京的时候,以前的北京城不能再住了,而且按照蒙古人的习俗,如果在废墟上再建帐篷是不吉利的,因此忽必烈要避开它。在金中都的郊区有个别墅,就是今天我们说的北海团城,忽必烈来到团城后,宴请群臣在团城上的广寒殿喝酒,这样一来,渎山大玉海就出现在北海团城了。
  北京城的中心就从西南朝东北迁移,作为统治的宫殿区就应该在现在的紫禁城、团城、中南海一带。城墙的范围,应该说它的东城墙、西城墙,跟明代时候的东城墙、西城墙是吻合的。只是北城墙比明代的北城墙还要往北推2.5公里,可以想象,当时元大都的规模是非常宏大的。它在格局上整齐划一,整个面积非常广阔,因此元大都在这个时候已经具备了一个国际性大都市的特点。
  1961年,国务院将团城以及北海列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安放在北海公园团城内的渎山大玉海受到了更精心的保护。渎山大玉海是中国现存最早、形体最大的传世玉器,也是元代留下的唯一一件大型玉雕作品,具有非常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
  铁铸圣牌:八思巴文的来龙去脉
  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日喀则,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这里也曾是历史上后藏地区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日喀则著名的扎什伦布寺是西藏历代班禅的驻栖地,它依山而建、规模宏伟。在扎什伦布寺收藏的众多西藏文物中,有一块圣牌尤为独特,这块圣牌是用铁铸的,直径11.5厘米,圣牌上端铸刻着带有浓郁民族风格的繁密纹饰,顶端的圆环用于佩戴。
  元朝时,中国各地都设有驿站,用来迎送官吏宾客,在战争时负责运输物资和传递信息,这种圣牌就是当时奉旨执行任务的差使专用的,佩戴在身上可以证明其身份,顺利通过驿站。
  在圣牌的正面则是用黄金铸刻的金字,这些排列均匀的金字并不是汉字,是八思巴文。那么,圣牌上的八思巴文又是怎样的一种文字呢?
  除了官方文件上发现有八思巴文外,在民间流传的文物中也能够找到不少八思巴文的踪影。元朝至正年间,曾铸造过一种叫做“至正通宝”的钱币,这种钱币的正面为汉字,背面则铸刻着八思巴文。由于八思巴文可以译写所有文字,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国际音标,可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
  蒙古族是一个马背民族,他们最原始的语言是没有文字的,在一个木头片上用刀刻一些简单易懂的符号,就是他们最初的文字了。到了忽必烈统治时期,作为一个新的政权,他决意发明一种新的文字,于是命令八思巴来创造。
  公元1269年,八思巴将自己根据吐蕃文字设计的一套蒙古新文字献给元世祖忽必烈,共有41个字母,1000多个字,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八思巴文,同年忽必烈下诏以这套文字统一蒙古语文字。
  说到八思巴文,就不得不提到八思巴本人。八思巴是藏传佛教喇萨迦派第五代祖师,他非常聪慧,7岁就能诵经数十万字。忽必烈开始称八思巴为帝师,后来升格为国师,国师就是当时的国教佛教的最高首领,总领全国各种宗教。
  从宗教上看,八思巴的地位非常高。从政治上看,他任宣政院总领,当时西藏是政教合一的。将西藏纳入中央的行政管辖是从八思巴开始的,所以八思巴在西藏以至整个中国的历史上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八思巴管理边疆的办法是在西藏设立宣政院中枢省机构,到忽必烈后期,这已经成为一个常驻机构了,后来明清的省,以及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个省级行政单位都是受元朝的影响,顺其发展而来。
  保存至今的关于八思巴文的文献资料和文物,为研究西藏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流传广泛的汉字经典,或者藏文传诵的经卷都可以通过八思巴文直接译写,从而也促进了汉文化与藏族、蒙古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进了各民族的社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元朝中央政府设立释教总制院和宣政院,直接管理西藏地区军政事务,正式将西藏地区纳入中央行政管辖之下,所有这些八思巴文的文献和实物资料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整个元朝的疆域是非常大的,即使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也是一个大国疆域,它南到南海,北到西伯利亚,西南包括现在的云南、西藏,西北到新疆,整个版图比现在还要大很多。
  其中部分可归功于八思巴文的贡献,可尽管这样功劳显著,这种文字最后并没有流传下来。
  忽必烈一再提倡全民使用这种文字,但因为它书写不够方便,所以使用的时间并不长,还是古老的蒙古文被大家一直使用下来,八思巴文就慢慢地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水神庙壁画:元代百姓丰富生活的缩影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广胜寺是一座中外闻名的千年古刹,位于中国山西省洪洞县,它初建于东汉末年,由上寺、下寺和水神庙三个部分组成,寺中保存着许多珍贵文物。水神庙壁画于元朝泰定元年,即公元1324年所绘,东西壁二方,各宽11米,高5.3米,南壁二方,北壁二方,各宽3米,高5.3米,总面积为197平方米,壁画包括了社会、经济、文化、民俗、戏曲、体育、建筑等各个方面,是研究中国古代体育、戏曲历史和社会生活难得的珍贵形象史料。
  按理说水神庙本该是求雨的神庙,可它的壁画恰恰和求雨没有关系,反而更多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民间生活在其中体现得更多一些。比如捶丸,类似今天的高尔夫球。打球时,前面不远处地下有个洞,看谁先打进去。壁画内容还有下棋,两边棋局,包括棋盘,都整整齐齐,博弈情形得以体现。除此之外,一些体育竞技、娱乐项目的规则和形制在壁画中都有,说明当时这类活动已经非常普遍,因此才有反映到壁画上的生活形式。
  有的专家和学者从语言学上的同音象征理论出发,揭示了这些图像的深层涵义,即捶丸图中打球的“球”字,与“求雨”的“求”字,是同音象征,下棋图中的“棋”与“祈雨”的“祈”字同音象征,卖鱼图中体现的“得鱼”,这个含意与“得雨”同音象征,这不仅揭示了祈雨过程中隐藏的间接祈雨仪式,更是将表面上与其他图像格格不入的这三幅图像完全纳入了壁画的内在体系中。
  从这些图像可以感受到元朝政府对文体活动已经非常重视。在历史上,象棋就是出自元朝。人们还可以在壁画里看到元代演出的场景,所以元代时期,百姓生活水准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并且一直影响到今天,包括绘画、书法、戏剧、天文历法,农业农书等,这些方面的影响都直接反映到今天的生活中来。
  蒙古族本身是个马背民族,但是当忽必烈来到中原地区以后,他必然要改变以前的生产方式,包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因此就有了农耕,有了农耕文化,这才有了立国的根本。
  伊朗馆藏的元代青花瓷:为何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
  根据资料记载,伊朗国家博物馆珍藏有28件中国元代青花瓷器,这28件元青花瓷器与中国国内馆藏品相比,显得与众不同,除纹饰精美之外,更让专家吃惊的是这些大盘直径都超过了40厘米,上面的花卉纹饰有着浓郁的伊斯兰文化风格。那么伊朗馆藏的元青花器形为何如此之大?又为何会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呢?
  元代时期,中国的青花瓷达到成熟阶段。追溯瓷器的起源,尤其是青花瓷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到了元代,青花瓷的烧制技术已经非常熟练,民间也开始大量使用青花瓷,以至于今天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青花瓷,包括国外一些皇宫、博物馆都有收藏。当时外国人非常痴迷中国的瓷器,人们拿青花瓷做贡品,这是当时最受追捧的贡品形式之一。
  元代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在海外贸易产品中,瓷器是一个大类,青花瓷被大量销售到了海外,所以中国的青花瓷出现在伊朗国家博物馆也就不足为奇了。
  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幅员辽阔、陆海畅通,对外贸易盛极一时,为此元朝政府还建立了相应的港口外销管理机构,鼓励对外贸易,于是这一时期瓷器外销的数量、质量,较之宋代都有了大幅度地增加和提高,元代航海家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记载,当时中国瓷器输出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五十几个,有日本、菲律宾、印度、越南、泰国和伊朗等国。
  当时元代一方面和海外交通方便,另一方面就是贸易活动频繁,元代青花瓷就是当时贸易活动的主要内容。海外有很多国家都收藏青花瓷,根据研究考证,中国一共有青花瓷文物400多件,其中有200多件都在国外。
  伊朗国家博物馆馆藏的青花瓷,在当时都是根据当地人们的生活习俗来烧制的,当时中国人们的生活根本用不上直径40厘米的青花瓷盘子,这种情况和当时的交通贸易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nbsp;元代大一统下的繁华<br /><br />《成吉思汗画像》:民间收藏品变身珍贵文物/014<br /><br />渎山大玉海:由整块大玉雕刻而成/016<br /><br />铁铸圣牌:八思巴文的来龙去脉/019<br /><br />水神庙壁画:元代百姓丰富生活的缩影/022<br /><br />伊朗馆藏的元代青花瓷:为何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024<br /><br />第二篇&nbsp;元代文人书画<br /><br />《鹊华秋色图》:深得乾隆皇帝喜爱/028<br /><br />《浴马图》:赵孟?鞍马画代表作/030<br /><br />《富春山居图》:火盆中抢救出来的传奇佳作/032<br /><br />《秋亭嘉树图》:“无画处皆成妙境”/035<br /><br />《七君子图》:寄予美好的人格追求/038<br /><br />《行书诗赞卷》:鲜于枢最好的传世作品/041<br /><br />第三篇&nbsp;别开生面的元代宗教艺术<br /><br />永乐宫壁画:700年文物的搬迁传奇/046<br /><br />广胜寺壁画:为何漂洋过海到了美国?/050<br /><br />飞来峰造像:江南杭州的藏传佛教雕刻/052<br /><br />卧佛寺:卧佛700年后依然光彩照人/055<br /><br />第四篇&nbsp;多元风格的元代手工艺品<br /><br />青花凤首扁壶: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062<br /><br />外销世界的元代青花瓷:国王和贵族炫富的资本/065<br /><br />孔雀牡丹纹圆口大盘:孔雀昂首望向何方?/067<br /><br />卧鹿缠枝牡丹纹金马鞍饰:马鞍和美丽公主的动人传说/069<br /><br />元代银妆奁:贵妇人使用的化妆盒/072<br /><br />缂丝广目天王像:立体感吓跑合影游客/075<br /><br />第五篇&nbsp;双重性格朱元璋<br /><br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到底哪个更像他?/080<br /><br />鎏金铜编钟:印证明朝礼乐文化/083<br /><br />明代漕船:大运河沉船成珍贵史料/086<br /><br />青玉谷纹圭:君权神授的象征/088<br /><br />仇英画作《清明上河图》:比张择端的原本长近一倍/091<br /><br />第六篇&nbsp;永乐到宣德之太平盛世<br /><br />永乐大钟:23万字佛经铭文遍布钟体/096<br /><br />《永乐大典》:正本去向依然是谜/100<br /><br />青花压手杯:为什么叫压手杯?/103<br /><br />青花一束莲纹盘:暗含为官清廉的美好寓意/106<br /><br />青瓷蛐蛐罐:明宣宗喜欢斗蛐蛐的佐证/108<br /><br />《瓜鼠图》与《武侯高卧图》:出自明宣宗之手/109<br /><br />第七篇&nbsp;明朝转型期的繁华景象<br /><br />髹金漆云龙纹宝座:宝座背后的沧桑历史/114<br /><br />《十六子戏春图》青花大罐:满足帝王求子的内在愿望/117<br /><br />昭嗣堂:民间罕见的金丝楠木建筑/120<br /><br />《子虚上林图》:司马相如汉赋入明画/122<br /><br />寄畅园:江南园林风格的代表/124<br /><br />第八篇&nbsp;大明帝国风雨飘摇的开始<br /><br />羊脂白玉臂搁:子冈玉制成的皇家文房用品/128<br /><br />《杂花图卷》:徐渭的个性解放之作/131<br /><br />《利玛窦像》:万历皇帝鲜为人知的一面/134<br /><br />《坤舆万国全图》:万历皇帝每日必看/138<br /><br />第九篇&nbsp;皇陵里话明史<br /><br />梁庄王墓:“世纪之考”的重大考古发现/144<br /><br />梁庄王金锭:亲王的结婚礼物/146<br /><br />金镶宝石带:腰带成为鲜明的等级标志/148<br /><br />金壶:梁庄王贵族身份的体现/151<br /><br />鲁王九旒冕:荒唐王子的奢华礼帽/154<br /><br />彩绘仪仗队木俑:彰显皇家出行的排场/157<br /><br />第十篇&nbsp;万里长城是绕不开的话题<br /><br />明嘉峪关长城:传说中的“天下第一雄关”/162<br /><br />嘉峪关长城石质工牌:检查城墙质量的重要凭证/168<br /><br />金山岭长城:修建最完备的长城/171<br /><br />挡马墙、铁蒺藜:为明军争取更多胜利机会/174<br /><br />将军楼文字砖:记录当地驻军的“番号”/176<br /><br />第十一篇&nbsp;外来工艺在中国开花结果<br /><br />双陆棋盘:珐琅做成的奢侈棋盘/182<br /><br />梅瓶、四季花四棱瓶:景泰蓝工艺让它们光彩夺目/185<br /><br />缠枝莲纹碗:研究景泰蓝的珍贵实物资料/187<br /><br />第十二篇&nbsp;融入伊斯兰文化的明代外销瓷<br /><br />阿拉伯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原型是西亚盛水容器/192<br /><br />青花无挡尊:纹饰和造型风靡西亚/196<br /><br />青花钱塘梦故事图盘/碟:讲述才子佳人的凄美爱情/200<br /><br />青花桃形酒壶:寿桃造型寓意吉祥/203<br /><br />青花六出开光湖石芝竹纹折沿盘:中外文化交流的混血儿/205<br /><br />第十三篇&nbsp;江南几大才子那些事儿<br /><br />《事茗图》:江南第一才子的山水画代表作/210<br /><br />《行书七律诗轴》:唐寅落魄时的愤世抒怀/213<br /><br />《农训图》:画家灵感源于纵情山水/215<br /><br />《湘君湘夫人图》:淡雅设色演绎古老传说/218<br /><br />《兰亭修禊图》:鲜丽与清雅的完美结合/221<br /><br />《西园雅集图》:文人雅趣的生动写真/224<br /><br />第十四篇&nbsp;备受推崇的黄花梨家具<br /><br />黄花梨圆后背交椅:不见一颗铁钉/228<br /><br />黄花梨轿箱:轿子上的储物箱/232<br /><br />黄花梨木天平:竞奢的产物/234<br /><br />黄花梨圈椅:明式家具实用美学的代表/237<br /><br />黄花梨衣架、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彰显简洁、大气之美/239<br /><br />黄花梨螭纹架子床:造型酷似迷你房屋/241<br /><br />拔步床:房中“房”/244<br /><br />第十五篇&nbsp;郑成功赶走“海上马车夫”<br /><br />《郑成功弈棋图》:淡定方显英雄本色/248<br /><br />国姓井:就在今天的小金门/252<br /><br />金门模范街:宁静街道曾是练兵场/254<br /><br />藤牌、藤盔:攻防两用的兵器/256<br /><br />热兰遮城:荷兰殖民者曾经的据点/259<br /><br />郑成功议和图:定格殖民者投降情景/262<br /><br />安平古堡:这是王的城/265<br /><br />后记/26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