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叶的栽种到制作,都与森林木材有关,可见浙江茶业的发展,对浙江的森林破坏起了很大的作用。
唐时茶叶的产地,陆羽《茶经》列举了8道43州,其中浙江境内有浙西的湖州长兴、安吉、武康,杭州临安、於潜、钱塘,睦州桐庐;浙东的越州余姚,明州鄞县,婺州东阳,台州赤城等,共7州11县。可见,茶业毁林之地有多广。
唐朝是中国造纸史上第一高峰时期,也是浙江造纸史上第一个高峰时期。造纸的原料除麻类、楮皮、桑皮、藤皮、木芙蓉皮等外,又新开发了竹类、瑞香皮等。浙江是唐朝纸的主要产地,根据《元和郡县图志》、《新唐书·地理志》、《通典》等记载,唐代全国生产贡纸者共11州(郡)。其中浙江有杭州、越州、婺州、衢州等四州(郡)。造纸作坊主要分布于靠山临水之地,以便就近于山中获取原料、燃料。这对浙江天然森林的破坏又是一种威胁。
唐朝浙江造纸,以藤纸最为普遍。剡藤纸由于纸质优良,人所共爱,用途广泛,所以生产规模很大。舒元舆《悲剡溪古藤文》云:“剡溪上绵四五百里,多古藤,株逼土,虽春入土脉,他植发活,独古藤气候不觉,绝尽生意。予以为本乎地者,春到必动。此藤亦本于地,方春且有死色,遂问溪上人。有道者言:‘溪中多纸工,刀斧斩伐无时,擘剥皮肌,以给其业。’噫!藤虽植物者,温而荣,寒而枯,养而生,残而死,亦将似有命于天地间。今为纸工斩伐,不得发生,是天地气力为人中伤,致一物疵疠之若此。”
以上文字至少说明两方面问题,一是会稽剡纸的生产规模确实很大;一是大规模的伐藤造纸已经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的破坏。舒氏此说不愧为卓识远见也。
《隋书·地理志》云:“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食鱼与稻,以渔猎为业。”《唐会要》云:“江南诸州,乃以鱼为命。”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江河湖塘,充斥内陆,海岸绵延,海域辽阔,鱼类资源非常丰富。捕鱼要有渔船,所以浙江的造船业相当发达。唐朝时期,浙江的杭州、越州等地都是造船业发达之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