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重庆退耕还林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8300490
  • 作      者:
    陈本文著
  • 出 版 社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陈本文,男,1968年9月生,重庆涪陵人,1995年西北林学院毕业,硕士,林业高级工程师,原重庆市退耕还林管理中心副调研员,现任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重庆市林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退耕还林政策研究、工程管理、森林培育、经济林栽培、技术推广和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主持参与多项林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参与《退耕还林技术模式》(中国林业出版社)一书编写工作。获重庆市2007—2012年度林业科技贡献三等奖1项,获2009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森林重庆分论坛论文三等奖1篇。被重庆市林业局授予“重庆市优秀林业科技工作者”,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退耕还林先进个人”和“全国退耕还林工程2008年度阶段验收工作先进个人”,获“全国绿化奖章”。
展开
内容介绍
  《重庆退耕还林实践》系统地介绍了重庆退耕还林工程概况、退耕还林政策、典型经验、营造林模式和特色树种栽培技术等内容,这是一本反映重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书籍。《重庆退耕还林实践》从工程试点到全面启动,从政策、措施到技术模式等多角度,真实地反映了重庆退耕还林工程的面貌,是重庆退耕还林工程经验的总结,对今后退耕还林工作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借鉴作用,为今后人们客观、准确地评价退耕还林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一节 退耕还林与土地利用
第二节 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森林持续经营
第三节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

第二章 退耕还林工程概况
第一节 退耕还林实施范围及原则
第二节 全国退耕还林工程概况
第三节 重庆退耕还林工程概况

第三章 重庆退耕还林主要政策
第一节 退耕还林补助政策
第二节 退耕还林配套政策
第三节 退耕还林易地造林
第四节 退耕还林补助兑现
第五节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政策

第四章 重庆退耕还林主要做法
第一节 重庆退耕还林组织管理
第二节 重庆退耕还林主要工作措施
第三节 重庆退耕还林建设主要经验
第四节 重庆退耕还林产业发展典型经验
经验1 江津区创新机制,发展花椒特色产业
经验2 荣昌区依靠科技,发展麻竹循环产业
经验3 黔江区完善机制,做大蚕桑产业
经验4 忠县举全县之力,发展柑橘产业
经验5 秀山县多措并举,夯实金银花产业
经验6 涪陵区整村推进,发展乡村旅游
第五节 重庆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典型经验
经验1 永川区应用先进技术,巩固建设成果
经验2 奉节 县突出三个方面,保证工程质量
经验3 开县抓好四个环节,注重造林成效
经验4 巫山县完善规章制度,夯实工程管理
经验5 綦江区坚持村务公开,化解干群矛盾
经验6 璧山区重视来信来访,严肃案件查处

第五章 重庆退耕还林建设成效及巩固措施
第一节 重庆退耕还林建设主要成效
第二节 重庆退耕还林示范村
第三节 重庆退耕还林专业户
第四节 重庆退耕还林巩固成果配套政策措施

第六章 典型营造林模式
第一节 永川区竹桉混交技术模式
第二节 荣昌区麻竹林套种竹荪栽培模式
第三节 南川区乔草药用林立体营造模式
第四节 城口县林下间作魔芋模式
第五节 云阳县林草营造林模式
第六节 南川区竹乔混交经济林模式
第七节 武隆县厚朴密植模式
第八节 大足区雷竹稻壳生态种植模式
第九节 万州区木姜子营造林模式
第十节 江津区丘陵地区特色经济树种营造林模式
第十一节 合川区江河沿岸营造林模式
第十二节 奉节县中低山地区特色经济林营造林模式
第十三节 巫山县中高山生态经济兼用林营造林模式

第七章 特色经济树种栽培技术
第一节 江津九叶青花椒丰产栽培技术
第二节 荣昌麻竹栽植技术
第三节 巫山核桃栽培技术
第四节 黔江蚕桑栽培管理技术
第五节 武隆猪腰枣良种造林技术
第七节 垫江牡丹栽培管理技术
第八节 綦江木瓜栽培管理技术
第九节 巫山李树栽培管理技术
第十节 合川枇杷栽培管理技术
第十一节 彭水高接"肾枣"技术
第十二节 长寿沙田柚栽培管理技术
附录 重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大事记(2000——2013年)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