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苏州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215672
  • 作      者:
    宋言奇著
  • 出 版 社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宋言奇,1972年出生,辽宁大连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环境社会学与城市社会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科协科普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等)等项目30项。在《国外社会科学》《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江苏“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展开
内容介绍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格局,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苏州是我国经济发展*有活力的城市之一。近些年来,苏州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也必须看到,由于多种原因,苏州生态文明建设还面临着诸多不足与矛盾。
展开
精彩书摘
  《苏州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从采集狩猎文明到农业文明
  采集狩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形态。其起始时间应当追溯到人类出现时,结束时间是距今几千年前农业文明出现。采集狩猎文明是人类演化史上存在最长时间的文明形态。
  采集狩猎文明的最大特点是“靠天吃饭”。囿于技术水平的落后,人类尚无能力大规模地改造自然,因此顺应自然成为采集狩猎文明的主旋律。一般而言,男的从事打猎,女的则采集自然野果,没有过多地破坏自然生态。
  以往人们在探讨采集狩猎文明时,往往认为在这一文明形态下,人们生活状态凄惨,也非常不安全。但是越来越多的考古成果纠正了这一偏见。马文。哈里斯的《文化的起源》以及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采集狩猎文明的生活状况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认为采集狩猎文明虽然技术水平落后,但是人类生存状态尚可,甚至比农业社会强很多。以下是证据所在。
  ——从身高看,采集狩猎文明时期的人与现代人的身高差不多,而农业文明时期的人偏矮。
  ——从寿命看,采集狩猎文明时期人的寿命也不比农业文明时期的人短。采集狩猎文明时期,虽然人们也容易患疾病,但是疾病比农业文明时期少。采集狩猎文明时期人们主要过着流动的生活,流动的生活不容易导致疾病的滋生。人类的很多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是定居后的产物,很多传染病是定居后人畜共处所引起的,麻疹、天花、流行性感冒、白喉等都是如此。
  ——从营养上看,采集狩猎时期人的营养状况比农业文明时期好许多。采集狩猎时期人们饮食结构是肉类加水果,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主要是粮食(碳水化合物,虽然养殖提供肉类,但相对而言粮食是主要食物),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肉类加水果就是目前西方社会主要的饮食结构。营养的最好证明是落齿数,一些考古发现,从落齿数角度看,采集狩猎文明时期人类的营养状况的确比农业文明时期好许多。
  ——从居住上看,采集狩猎文明时期人们居住的是地穴,地穴内地面铺的是动物的毛皮,地穴壁上点的是动物的油脂取暖。后来西方中世纪的住宅对这种地穴一脉相承,用调侃的话来讲,中世纪时人们的住处就是把采集狩猎时期地穴由“地下”移到了“地上”。
  ——从工作强度上看,采集狩猎文明时期男人集体狩猎,往往不是直接与野兽搏斗,而是依靠群体力量将野兽赶至边缘地带(悬崖等),让野兽“跳崖自尽”,然后获得战利品。当时是“大兽时代”(大马、大野牛、大象、大骆驼、大羚羊),捕获猎物后人类可以享受好多天,因此工作强度不是很大。
  ——从闲暇时间看,采集狩猎文明时期人们的闲暇时间较多,平均每天工作3小时。相比之下,农业文明时期一个劳动力平均每天工作11小时,这显然要辛苦得多。采集狩猎文明时期人们的歌舞比较发达,就是一个较好的证明。
  采集狩猎文明时代,人们其实早就知道种植农业,也从事过农业,但是并没有把农业当作主体。早在农业文明开始前的1000多年前,人类就掌握了农业技术,但是并没有把农业当作主业而像现代农业那样精耕细作。人们会随便往地里撒一些种子,也不刻意浇水、除草,等到了收获的时候,能收获多少是多少。
  既然采集狩猎文明时代人们的生活要好于农业文明时代,那么为什么农业文明代替了采集狩猎文明呢?这是“选择一强化一危机一再选择”的规律发挥了作用,其根源在“源”,而人口是其中的变量。由于当时技术能力低下,人们只能选择顺应自然的采集狩猎生活方式,选择了这种方式,虽然人们的生存状况并不悲观,但是这种文明最大的弊端在于从自然界索取资源有限而且单位面积生产力低下,养活人口太少。一些研究表明,采集狩猎文明下,每平方公里陆地面积最多只能养活几个人。采集狩猎文明下,人类几乎没有“汇”的问题,由于开发自然强度极小,人类的废弃物都是“自然物”,而且都能被自然分解。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人类文明的演替
第一节 人类文明演替的规律
第二节 从采集狩猎文明到农业文明
第三节 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

第二章 工业文明的悲剧
第一节 工业文明的机理
第二节 工业文明的工业污染
第三节 工业文明的农业污染
第四节 工业文明的城市污染

第三章 工业文明时代人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探索
第一节 马尔萨斯与哈丁的人口思想
第二节 莱奥波尔德的“大地伦理”
第三节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第四节 卡逊夫人的《寂静的春天》
第五节 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
第六节 “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召开
第七节 “里约热内卢会议”的召开

第四章 新中国环保历程以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努力
第一节 新中国的环保历程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第四节 我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努力

第五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理论体系
第一节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
第二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第三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定位
第四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第五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第六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

第六章 苏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
第一节 环保优先:投入力度在全国名列前茅
第二节 “三个宁可”:坚持招商引资生态高标准
第三节 与时俱进:注重环境法规与政策的针对性
第四节 公平主导:推行生态补偿引领全国
第五节 内涵彰显:加强生态质量建设
第六节 城乡一体:从城乡共生角度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第七节 规划优先:生态功能分区指引生态文明建设

第七章 苏州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与矛盾
第一节 苏州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苏州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深层次矛盾

第八章 苏州生态社区建设
第一节 生态社区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生态社区的研究状况
第三节 生态社区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生态社区建设的“他山之石”
第五节 苏州生态社区建设现状
第六节 苏州生态社区建设的设想
第七节 苏州农民集中居住社区的生态社区建设

第九章 苏州社区居民参与环境管理
第一节 国外社区居民参与环境管理状况
第二节 苏州社区居民参与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
……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