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会搞鬼
整体营销(Total Marketing)是由市场营销学界的权威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的。他认为,从长远利益出发,公司的营销活动应动员构成其内、外部环境的所有重要行为者。营销活动主力团队是营销部门,但对于构成公司业务环境的内部行为者来说,其他和生产经营有关的部门都应该是营销活动的组成部分。
实行整体营销需要对传统上各个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的做法加以改变,甚至需要改变某些职能部门的设置。在市场营销中,要让技术开发部门根据客户的需要开发人们愿意购买的商品;让财务部门按照经营活动需要筹集资金,补充“给养”;让生产部门在客户需要的时间出产客户需要的产品,保证销售部门及时拿到合适的产品,采用客户习惯的方式,向潜在需要的客户进行销售。这样技术开发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和营销部门就整合起来了,共同为促进产品的销售而高效运作好内部每个环节,形成整体营销的效果。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整体营销思路在现实中运行起来却困难重重:销售急着签合同;生产说悠着点儿,我再研究研究可行性;计划说啥时候排产根本不清楚;物流说今天发货是不可能的,起码要再等两天;客户投诉时品管说质量肯定没问题,是客户有问题……看起来是本位主义在作祟,但仔细一想还是KPI在里面搞了不少鬼。
为什么说是KPI搞的鬼呢?
KPI设计出发点是2/8原则,并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各项具体工作目标,它是衡量各职位工作绩效的指标。
KPI体系的实质就是以结果为导向的“目标管理”,体系的一切关键指标设计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我们谈到目标管理,最大的误区就是只看结果不问过程,于是KPI盲区就有机会出现了。
这里所谓的KPI盲区,是指看着有条有理的科学的KPI体系,很多时候会给我们带来工作上的阻碍,因为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只牢牢盯着和自己相关的KPI指标,其余的一概不管不问,很大程度上和管理者把“我只看结果”天天挂在嘴边有直接关系。
是的,结果真的很重要。
但如果不看过程,怎么保证结果呢?
过程控制是目标结果的保障,在过程控制中不断地纠偏、优化、改善,这些本身就是管理的内容,也是管理者存在的意义。唯僵化的指标为上,而忽视部门和部门之间的协同主动性,避免输入端和输出端流转的刚性衔接,这些都是KPI盲点覆盖区域。
例如,一家精密钢管制造公司的货物运送交给第三方处理,由于是大件货品,运输成本占了企业成本很重要的比例,物流部经理的KPI考核表里有运费降幅比率,公司规定今年的平均运费要比去年下降5%。于是问题来了,以往销售部门的急单,物流部门都会安排当天快件发送,现在物流部门不干了,当天快件一律不发,能走拼车的坚决不单独发车,这些都给销售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这样看来,一个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业绩指标不是绝对孤立的,所有数据之间都是有直接关联或间接关联的。对财务来说,难道成本控制不要了吗?对营销部门来说,难道销售业绩不要了吗?看来很矛盾,都不能舍,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搞清楚一件事:我们谈的是绩效管理还是绩效考核?这是两码事,一定要分清楚。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