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转化犯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83115
  • 作      者:
    罗灿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罗灿,汉族,1982年生,湖南宁乡人,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法官,北京市法学会会员。2001~2005年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以良好成绩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2005~200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刑法学硕士学位;2009~2012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刑法学博士学位,其间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交流学习;2014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做博士后研究。注重在司法实践中研究刑法理论,参与审理的案件两次被新闻联播报道,先后在《中国刑事法杂志》《人民法院报》等法学期刊、报纸发表论文几十余篇;参与翻译《刑法理论的核心问题》一书,参与撰写著作多部,曾获第三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三等奖;主持或参与多个省部级课题;关注和研究司法改革,尤其是大数据时代司法的机遇与挑战,已发表论文《大数据时代下构建量刑资讯系统的若干设想》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转化犯是我国刑法中的独有概念,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犯罪转化的特征,也已为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广泛接受。转化犯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关注长盛不衰,但仍然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研究转化犯的具体特征、构成要件对于深化刑法理论研究,指导刑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转化犯研究》通过大量案例,理论与实践相关结合从转化犯本体论、转化犯构成论、转化犯形态论、转化犯共犯论、转化犯适用论、转化犯完善论等方面对转化犯进行了系统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转化犯研究》:
  1.设置转化犯的客观主义背景
  笔者认为,探讨转化犯的实质条件,需要首先回溯到刑法中的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之争,并对设置转化犯的客观主义背景予以充分关注。
  刑法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之争自刑法划分旧派和新派以来就存在,并影响深远。客观主义又称为行为主义、现实主义,其基本主张是,刑事责任的基础是表现在外部的犯罪人的行为及其实害,或者说犯罪概念的基础、可罚性及其刑罚量的根据是客观行为及其实害。主观主义又称为行为人主义、征表主义,其基本主张是,刑事责任的基础是犯罪人的危险性格即反复实施犯罪行为的危险性,或者说犯罪概念的基础、可罚性及其刑罚量的根据是危险性格。
  但是,在犯罪论上,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不可能分别等同于客观归罪和主观归罪。实际上,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都坚持“犯罪是行为”与“没有责任就没有刑罚”,区别只是对于犯罪的客观要素和主观要素更重视哪个。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转化犯本体论
第一节 转化犯的哲学基础
一、变化性
二、公正性
三、谦抑性
四、便宜性
第二节 转化犯的比较考察
一、大陆法系刑法中与转化犯相关的立法与理论
二、英美法系刑法中与转化犯相关的立法与理论
第三节 转化犯的概念界定
一、转化犯概念的争点
二、转化犯概念的辨析
三、转化犯概念的主张
四、转化犯的相关条款
第四节 转化犯的特征
一、法定性
二、异质性
三、关联性
四、单向性
第五节 转化犯的类型
一、转化犯分类的主要观点
二、转化犯分类的基本主张

第二章 转化犯构成论
第一节 转化犯的前提条件
一、基础罪过必须是故意
二、基础行为是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
第二节 转化犯的实质条件
一、客观上出现情形变化
二、主观上具有预见可能性
第三节 转化犯的主体条件
一、身份犯中的转化主体是特殊主体
二、非身份犯的转化主体可以是相对刑事责任能力未成年人
第四节 转化犯的时空条件
一、转化犯的时间条件
二、转化犯的空间条件

第三章 转化犯形态论
第一节 转化犯的罪数形态
一、转化犯的行为单复
二、转化犯的罪数属性
三、转化犯与结果加重犯、情节 加重犯的关系
四、转化犯与牵连犯的关系
五、转化犯与想象竞合犯的关系
六、转化犯与吸收犯的关系
第二节 转化犯的犯罪停止形态
一、结果转化犯、综合转化犯不存在犯罪停止形态
二、行为转化犯的犯罪停止形态

第四章 转化犯共犯论
第一节 转化犯共同犯罪问题的基本主张
一、转化犯共同犯罪问题的主要观点
二、根据共同犯罪形式探讨转化犯共同犯罪问题的主张
第二节 基于共犯分工形式对转化范围进行类型化分析
一、基础行为组织犯的转化应该根据预见可能性范围进行类型化分析
二、基础行为实行犯的转化应该根据知情与否进行类型化分析
三、基础行为帮助犯的转化应该根据帮助故意、帮助行为进行类型化分析
四、基础行为教唆犯的转化应该根据教唆内容进行类型化分析
第三节 基于共犯形成形式对转化范围进行类型化分析
一、任意共犯下转化犯成立的具体分析
二、必要共犯下转化犯成立的具体分析
第四节 共犯竞合时的转化范围

第五章 转化犯适用论
第一节 转化犯适用的总论问题
一、转化犯的处罚问题
二、转化犯的自首问题
三、转化犯的正当防卫问题
四、转化犯的立案管辖问题
五、转化犯的追诉时效问题
六、转化犯的变更罪名问题
七、转化犯的漏罪问题
八、转化犯的裁判要素问题
第二节 转化犯适用的各论问题
一、转化犯中“致人重伤、死亡”的规范分析
二、转化型抢劫罪的问题
三、聚众斗殴转化犯的问题
四、非法拘禁转化犯的问题

第六章 转化犯完善论
第一节 应修改的转化犯
一、“致人伤残”应修改为“致人重伤”
二、“致人死亡”的对应为故意伤害(致死)罪或故意杀人罪
三、非法组织卖血罪、强迫卖血罪中转化犯的完善
四、转化型抢劫罪的完善
第二节 应增设的转化犯
一、挪用公款罪应增设转化犯
二、挪用资金罪应增设转化犯
三、抗税罪应增设转化犯
四、寻衅滋事罪应增设转化犯
五、妨害公务罪应增设转化犯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