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翁同龢与礼仪风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5402275
  • 作      者:
    胡燮敏著
  • 出 版 社 :
    广陵书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翁同稣是我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在朝四十多年,参与了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以及对列强的交涉和近代银行开设、铁路修建、新式学堂的兴办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胡燮敏编著的这本《翁同龢与礼仪风俗》以历史作为根据,排除一切虚假、臆造与乱谈,使读者认知历史有根有据,不致为道听途说所误导也。理解《翁同龢与礼仪风俗》,可以见物见人,通过一定的民俗风情,窥见儒家生活中践行的一般礼仪。

展开
精彩书摘

  3.冢乡的眷土恶民思想

  常熟山水风光旖旎明媚,文化源远流长,名胜古迹众多,优越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先贤的高风亮节影响了翁同稣。翁同稣眷恋着家乡的山水、古城、古镇,眷恋着家乡的先贤名哲,更关心家乡百姓辛劳与疾苦,可以说与家乡百姓息息相通。

  言偃,字子游,春秋时孔子的学生,为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擅长文学、礼乐,为孔子所称赞,参与了整理孔子言行的《论语》,回南方后有“道启东南,文开吴会”之功。虞山脚下有言子墓、言子祠,城里有言子古宅等建筑。翁同稣回到家乡后时常去祭祀言子。同治十一年七月二十日:“晨步登山麓谒言子墓,墓小修,四望茫茫。”同治十三年三月十二日:“归诣学宫瞻仰。言子祠内朱子吴公庙记,乃乾隆中重书,西首一碑,刻言子像,碑阴,淳佑年中邑侯公生祠记也,未知收入《琴川志》否?”

  翁同稣在北京时,与同乡亦要祭祀言子。光绪十八年二月十八日:“巳初出城,诣常昭会馆,祭言夫子于并福堂,地倡仄,升降不易,物陋仪简,仪举而已,余主祭,二庞赞,黎读祝,余陪位,新中四人执事,饮福两桌。”

  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自幼有神童之称,工书法,通音乐,擅散曲,精于山水画,后人将其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四家”,而以黄居首。传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尤以《富春山居图》名闻中外。黄公望的墓与翁同稣的瓶隐庐相距不远,翁同稣时常去他的墓上瞻仰。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八:“于寺之左山坳中得高士黄大痴先生墓,揖而去。”同治十二年十二月十九日记:“黄大痴居小山,饮酒桥上。沉其瓶,今人往往得之,称黄公瓶。”同治十三年二月十六日记:“夜偕吉甫步行至湖桥,月明中听小船棹歌,不知此身在何处也!”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东涧老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天启时参修《神宗实录》,南明弘光时官礼部尚书,人清后,以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充明史馆副总裁。顺治三年归里,诗文极负盛名,奉为“东南文宗”和“虞山诗派”的领袖。编著甚丰,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翁同稣十分敬仰钱谦益的文学才华。光绪二十七年二月廿八日记:“过宝岩三里日刘神浜,再西日石虎浜,两浜适中日界河沿,钱牧斋墓在焉。访之未得,土人导余后得之,中穴赠公其父,昭穴有碣,题东涧老人墓,集坡书,字方五六寸,嘉庆中立。旁有柿树裂其半,尚活,前有小石桥日花园桥,一片从冢矣。”光绪二十九年三月十一日(1903年4月8日)记:“肩舆看宝岩桃花,遂至花园浜揖东涧墓,归过瞿坟(徜徉半晌),春物芳菲,一年好景也。”

  翁同稣眷恋着家乡的山山水水,特别是到了晚年,时常来往于虞山、尚湖之间。

  同治十一年九月廿五日记:“乘兜子先至破山,食于僧舍,历三峰,坐松滨堂。

  ……

展开
目录

第一编宫廷礼仪
第一章祭祀礼仪
第一节天坛祭祀
第二节先农神坛祭祀
第三节坤宁宫祭祀
第四节释奠礼、释菜礼
第二章宫廷筵宴礼仪
第一节朝正外藩宴
第二节廷臣宴
第三节宗亲宴
第三章万寿节、圣寿节礼仪
第一节皇帝万寿节
第二节皇太后圣寿节
第四章选秀女与皇帝大婚礼仪
第一节选秀女
第二节光绪皇帝的大婚
第五章皇帝(皇后、皇太后)殡天丧仪
第一节咸丰皇帝葬礼
第二节同治皇帝殡天仪式
第三节嘉顺皇后崩逝
第四节慈安太后上宾
第六章庙号、谥号、尊号、徽号与仪式
第一节封号
第二节上尊号仪式
第七章服饰礼仪
第一节礼议
第二节吉服
第三节常服
第四节行服
第五节丧服
第二编常熟风俗
第八章祭祖习俗
第一节除夕祭祀
第二节清明节祭祀
第三节中元节祭祀
第四节十月朝祭祖
第五节生辰、忌日祭祀
第六节中秋节斋月
第九章婚丧习俗
第一节结婚习俗
第二节祝寿习俗
第三节丧葬习俗
第四节修家谱
第五节立祠堂
第十章常熟风物
第一节食物
第二节玩物
第十一章俚语乡俗
第一节俚语
第二节乡俗
第三节年俗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