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节能减排
在能源危机的背景下,西方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后纷纷提出节能这一概念。世界能源委员会在1979年首先提出了“节能”的概念,其定义为“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与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来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1991年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能源基础术语》中指出“节能”是“用科学管理与采用先进技术的方法,在使用能源的各个环节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程度”。《能源大百科全书》认为“节能”是“在不降低生活水平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技术和政策来减少能源消耗,它是一种科学用能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所称的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与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与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认为可以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在能源开采、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到终端利用的每个环节中实现节能。
节能分为广义节能和狭义节能两种,狭义节能是指“节约煤炭、石油、电力、天然气等能源,节能在从能源资源的开发、输送与转换(电力、蒸气、煤气等)或加工(各种成品油、副产煤气为二次能源),到用户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具体工作去做”;广义节能是指“除狭义节能内容之外的节能方法,如节约原材料消耗,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人力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造成了各国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随着能源稀缺性的加剧,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能源要素的生产效率,强调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因此,“节能”的内涵逐渐发生了转变,逐渐被“能源效率”所代替。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