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地下水修复技术筛选与评估方法》:
除了要在上述九项原则下进行技术比较,美国环保局规定,在场地修复技术筛选时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①在可能的情况下,对于高风险污染物应采取处理手段;②对低风险污染物或处理技术不适用的情况,应采取工程控制措施;③尽可能采取多种技术联合的方式;④采用制度管理措施作为工程控制措施的辅助;⑤当新技术具有与成熟技术相似或更优的表现时,应考虑采用新技术;⑥处理后的地下水结合场地环境状况尽其所用。
超级基金制度已有30多年的实施历史,在这一过程中其修复技术筛选原则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其实际修复技术的选择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由最初的以封装处置技术为主,转变到较为昂贵的修复处理,之后又由于经费和管理等方面的因素转变到封装处置与修复处理结合的方式。可见,技术筛选的过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决策者不仅要考虑技术因素,还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建立辅助决策的技术筛选方法能够增强决策的科学合理性。
各种污染场地修复决策支持方法,大致经历了以下变化:20世纪70年代的方法以成本分析为重点,80年代的方法主要以工程可行性研究(technology feasibility study)为基础,90年代中期至今的方法则以风险评估(risk—based assessment)为指导。目前,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广受关注,污染修复的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 considerations)如二氧化碳排放、可再生能源和可回收材料的使用情况等也逐渐进入决策过程的考虑因素中。同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关注污染场地修复的已不仅仅是土地所有者、投资人和工程咨询方,媒体和当地居民正逐步要求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因此,当前情况下最理想的决策方法应当能够在尽可能多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下,做出基于专业知识与工程经验的科学决策。
应用于污染场地管理的决策支持技术主要包括生命周期分析(Life Cycle Analysis,LCA)、多目标决策(Multi—Criteria Analysis,MCA)、成本有效性分析(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CEA)和成本收益分析(Cost Benefit Analysis,CBA)。这些技术在使用方法和场合上不尽相同,因此它们常被整合进决策过程的不同阶段。在技术筛选阶段,生命周期分析和多目标决策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工具。
生命周期分析是对一种产品或一种行为的生命全过程进行评价的方法。这一方法最早在制造工业中流行,之后才被拓展到包括污染场地管理在内的其他领域。生命周期分析的优势在于能够客观地对不同方案进行对比,如一些修复技术在短期内为高能耗而另一些技术虽然能耗低但持续时间长。生命周期分析能够做到在对技术对比的同时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不过,生命周期分析往往十分复杂且需要大量资料支持,因此它的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多目标决策是另一个用于环境系统分析的决策工具,它根据备选方案在不同准则上的表现给出这些方案的重要性排序。多目标决策可以用于选出最优方案,或对所有方案进行排序,更简单的情况是用于将可接受的方案与不可接受的方案分离开来。它的实施过程通常包括:分析决策要求,建立评价准则,对方案评分,对准则赋权值,得到综合得分,分析结果并进行敏感性分析。这一工具的运用强烈依赖于包括利益相关者和专家在内的决策团队,因此结果不可避免带有主观偏差,这也是多目标决策最主要的不足之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