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间品进口、全要素生产率与出口的二元边际:基于中国制造业贸易的经验研究:an empirical study on China's manufactured goods trade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53910
  • 作      者:
    王维薇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1977年出生,天津人。经济学博士,天津财经大学国贸系副教授。 教育经历 2007年9月-2011年7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贸学院,博士研究生,国际贸易学专业; 2002年9月-2005年7月:天津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硕士研究生,国际贸易专业; 工作经历 2007年7月留校任教至今。
展开
内容介绍
在开放的国际市场环境中,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凭借劳动力成本和市场容量等禀赋优势,获得了对外贸易的持续扩张,并如同催化剂般带动了国内的经济增长。通过融入不断扩大的全球生产网络,中国于2009年**德国成为世界上**的货物贸易出口国,2010年**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2013年更是超过美国坐上了世界货物贸易总额的头把交椅。在中国的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中,制造业的出口占据了绝大部分,而且制成品的出口增速快于所有货物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中国制造业部门的高速成长已经带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然而,隐藏在良好数据背后的出口结构问题日益突出,数量扩张性的浅层次对外贸易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的发展战略,中国制造业亟待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但是这种改变又不能脱离世界市场,因此有必要摸索出一条通过加强参与全球生产网络、改变出口增长方式提高出口利益的道路。
展开
精彩书摘
  《中间品进口、全要素生产率与出口的二元边际》:
  这个模型保持了李嘉图模型的精髓——比较优势,但是生产过程的动态化将生产分割诠释的更加真实并且真正提到了国外中间产品进口对于生产模式的影响。根据该模型:假设有两个国家H和F,投入两种要素:资本和劳动进行生产。每个产品的生产过程都包括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生产都需要前一个阶段的产品作为中间品投入,且前两个阶段的中间品可以贸易而最后一个阶段的最终品则是用于在生产国进行消耗无法贸易。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对于每个阶段而言,若H国的生产率高于F国,那么该阶段就要在H国生产,反之则在F国生产,但日国无法在两个生产阶段都具有生产率的比较优势时,就会有一个环节出现中间产品跨越国境到F国进行生产。当贸易中存在贸易壁垒,例如征收关税对于生产来讲等于成本的上升,因此只有少部分生产工序能够克服贸易带来的较高固定成本,所以中间品贸易就会缩减;当贸易壁垒逐渐降低时,即使关税减免幅度较小时也能带动大量的中间品贸易,因为生产分割的特性使得中间品若干次贸易的过程会放大关税减免带来促进作用。
  随着生产分割和中间产品贸易逐渐发展,与之同时迅猛发展的还有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说基于生产分割的跨国直接投资促进了贸易,尤其是中间品贸易的发展。伯格斯特兰和艾格(Berg strand & Egger,2013)在马库森(2002)的知识资本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三个国家、三种投入要素和三种产品的理论模型,将直接投资融人生产分割中,用以考量中间产品、最终品和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模型中涉及了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两种不可流动的要素,他们发挥作用需要可流动的资本要素进行匹配,而资本的流动又是由跨国公司来主导的,这些跨国公司可以选择将资金投入国内,在生产分割的情况下,就要通过投资的方式将生产环节转让到其他国家的分支结构来进行生产。模型把生产的过程分成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各国的中间产品生产商投入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生产中间品用于满足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需求,第二阶段,中间产品被横向和纵向的跨国公司从总部或从东道国得到与非熟练劳动结合继续生产最终产品,而最终产品也是服务于全球市场的。该模型的重要贡献还在于把投资分成了横向投资和纵向投资,横向投资主要掌握了生产的核心内容,其余生产环节可以外包到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而纵向投资主要是出于成本的考虑较多地涉及一些原材料的贸易。通过对该模型的分析。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2章 生产网络框架下中间品贸易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2.1 生产网络框架下中间品贸易的发展现状
2.2 中间品贸易增长因素分析
2.3 小结与启示

第3章 文献综述
3.1 生产分割与中间品贸易
3.2 中间品进口与出口选择
3.3 有关出口二元边际的文献综述
3.4 小结与启示

第4章 中间品进口对最终品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机制研究
4.1 模型基本假设
4.2 中间品进口对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分析
4.3 中间品进口对出口选择的影响机制分析
4.4 中间品进口对最终品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机制分析
4.5 中间品进口的贸易效果
4.6 小结与启示

第5章 中间品进口对出口选择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
5.1 计量模型的推导
5.2 中间品进口对最终品出口的影响——基于整体最终品出口的考虑
5.3 中间品进口对最终品出口的影响机制——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分析
5.4 中间品进口对最终品出口的影响机制——基于
中国制造业行业差异的分析
5.5 小结与启示

第6章 中间品进口影响出口二元边际的实证分析
6.1 贸易二元边际的测度方法及评价
6.2 贸易二元边际的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6.3 中国制造业贸易结构二元边际的特征分析
6.4 中国制造业贸易二元边际的计量分析
6.5 小结与启示

第7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本书的研究不足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