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近海重金属污染元素监测与评价方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2792268
  • 作      者:
    暨卫东主编
  • 出 版 社 :
    海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治和控制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其他海洋资源,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安全健康,防止重金属污染对海洋水上娱乐与人们食用海产品造成人身健康的危害,特编制《近海重金属污染元素监测与评价方法》。《近海重金属污染元素监测与评价方法》适用于海洋环境重金属污染监测、调查和评价以及科研、管理和教育部门作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近海重金属污染元素监测与评价方法》:
  41.5样品采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样品采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包括:
  a)现场空白样:每次至少带一个现场空白样(去离子水),在现场与样品相同条件下包装、保存和运输,直至交给实验室分析;
  b)现场平行样:现场平行样应占样品总量的5%—10%,每批样品至少采两组平行样,平行样分析应控制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c)设备材料空白:当使用新采样设备、新容器和新材料时,需进行没备材料的空白试验;
  d)现场加标样:在现场取一组平行样,将实验室配制的一定浓度的被测物质的标准溶液,等量加到其中一份已知体积的水样中,另一份不加标,送实验室按样品要求进行处理分析;
  e)现场空白值大于样品含量的30%时,应对实验室、采样、运输和贮存等步骤做仔细审查;
  f)现场加标样分析值超出分析控制线时,应查找原因,在未找出原因之前不得继续分析样品。
  4.2实验器皿、水、试剂
  实验器皿、水和试剂应符合下述要求:
  ——实验用带刻度试管、浓缩瓶、移液管、容量瓶等使用前,应进行校准;
  ——试剂、有机溶剂应按要求进行纯化;
  ——所用试剂宜选用同一厂家生产的同类产品;
  ——为保证实验的重现性和再现性,重蒸馏有机试剂应混匀,实验条件应一致;
  ——按测项要求选择实验用水。
  43实验室常规设备
  实验室常用设备如下:
  ——冰箱;
  ——冰柜:
  ——可调温的电加热板(或电炉);
  ——分析天平或高精度电子天平(±0.1 mg);
  ——高精度微量移液器(10.0 μL~100.0 μL,100 μL~1000 μL);
  ——微波炉;
  ——马弗炉;
  ——超纯水系统;
  ——亚沸蒸馏器;
  ——离心机;
  ——真空抽滤泵;
  ——过滤装置;
  ——玛瑙研磨机。
  4.4样品预处理
  样品预处理应符合下述要求:
  a)操作时应戴洁净的PE手套,并穿实验工作服;
  b)用于预处理的器皿,应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清洗剂(如硝酸、洗液、洗涤剂等)浸泡24 h,依次用水、去离子水洗净,根据需要再用其他试剂漂洗;
  c)船内没有标准洁净实验室,替代方案是在船上实验室内安装洁净工作台;
  d)认真记录前处理、预处理样品的体积。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近海重金属污染元素监测方法
第1部分 海水重金属监测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一般规定
4.1 样品采集
4.2 实验器皿、水、试剂
4.3 实验室常规设备
4.4 样品预处理
4.5 样品测试
5 分析方法
5.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5.2 原子荧光光度法
5.3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同步测定铜、铅、锌、镉、铬和砷)
6 调查资料处理和汇编
6.1 调查资料处理
6.2 质量控制
6.3 资料验收
6.4 资料汇编
7 报告编写
7.1 航次报告
7.2 资料处理报告
8 海洋调查资料和成果归档
8.1 归档资料的主要内容
8.2 归档要求
附录A(规范性附录)水样中甲基汞的测定(乙基化—气相色谱分离—冷原子荧光光谱法)
附录B(规范性附录)水样中四种形态砷的测定(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附录C(规范性附录)有机锡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附录D(资料性附录)记录表格式
表D.1.1.1 水样采样记录
表D.1.1.2 海水样品()标准曲线数据记录(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表D.1.1.3 海水样品()分析记录(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表D.1.1.4 海水样品()标准曲线数据记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表D.1.1.5 海水样品()分析记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表D.1.1.6 海水中()分析标准工作曲线记录(原子荧光法)
表D.1.1.7 海水中()分析记录(原子荧光法)
表D.1.1.8 海水样品()标准曲线数据记录(ICP—MS连续测定法)
表D.1.1.9 海水样品中()分析记录(ICP—MS法)
表D.1.1.10 水样中甲基汞分析记录
表D.1.1.11 海水样品中不同形态砷分析记录(LC—HG—AFS法)
表D.1.1.12 海水样品中有机锡分析记录
附录E(资料性附录)测定结果计算用表
表E.1.1.1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1997)
表E.1.1.2 20℃时容积为1.0000L玻璃容器中的蒸馏水在不同温度时的质量(m20)
附录F(资料性附录)调查资料封面格式
第2部分 沉积物重金属监测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一般规定
4.1 样品采集
4.2 样品贮存与运输
4.3 实验器皿、水和试剂
4.4 样品测试
4.5 实验室常规设备
5 分析方法
5.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5.2 原子荧光光度法
5.3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连续测定铜、铅、锌、镉、铬和砷)
6 调查资料处理和汇编
6.1 调查资料处理
6.2 质量控制
6.3 资料验收
6.4 资料汇编
7 报告编写
7.1 航次报告
7.2 资料处理报告
8 资料和成果归档
8.1 归档资料的主要内容
8.2 归档要求
附录A(规范性附录)沉积物中甲基汞的测定(乙基化—气相色谱分离—原子荧光光谱法)
附录B(规范性附录)沉积物中四种形态砷的测定(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附录C(规范性附录)有机锡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附录D(资料性附录)记录表格式
表D.1.2.1 沉积物采样记录
表D.1.2.2 沉积物样品()标准曲线数据记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表D.1.2.3 沉积物样品()分析记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表D.1.2.4 沉积物样品()标准曲线数据记录(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表D.1.2.5 沉积物样品()分析记录(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表D.1.2.6 沉积物样品()标准曲线数据记录(原子荧光法)
表D.1.2.7 沉积物样品()分析记录(原子荧光法)
表D.1.2.8 沉积物样品汞分析记录(测汞仪法)
表D.1.2.9 沉积物样品()标准曲线数据记录(ICP—MS连续测定法)
表D.1.2.10 沉积物样品中()分析记录(ICP—MS法)
表D.1.2.11 沉积物中甲基汞分析记录
表D.1.2.12 沉积物样品中不同形态砷分析记录(LC—HG—AFS法)
表D.1.2.13 沉积物样中有机锡分析记录
附录E(资料性附录)测定结果计算用表
E.1.2.1 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附录F(资料性附录)调查资料封面格式
第3部分 生物体中重金属监测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一般规定
4.1 样品采集
4.2 样品贮存与运输
4.3 实验器皿、超纯水和试剂
4.4 样品测试
4.5 实验室常规设备
5 分析方法
5.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5.2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方法
5.3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连续测定铜、铅、锌、镉、铬和砷)
6 资料处理和汇编
6.1 调查资料处理
6.2 质量控制
6.3 资料验收
6.4 资料汇编
7 报告编写
7.1 航次报告
7.2 资料处理报告
8 资料和成果归档
8.1 归档资料的主要内容
8.2 归档要求
附录A(规范性附录)生物样中甲基汞的测定(乙基化—气相色谱分离—原子荧光光谱法)
附录B(规范性附录)生物样中四种形态砷的测定(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附录C(规范性附录)有机锡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附录D(资料性附录)记录表格式
表D.1.3.1 生物样品分析记录表(分光光度法)
表D.1.3.2 生物体样品()标准曲线数据记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表D.1.3.3 生物体样品()分析记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表D.1.3.4 生物体样品()标准曲线数据记录(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表D.1.3.5 生物体样品()分析记录(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表D.1.3.6 生物体样品(汞、砷)标准曲线数据记录(原子荧光法)
表D.1.3.7 海洋生物体中汞、砷分析记录表(原子荧光法)
表D.1.3.8 生物样品()标准曲线数据记录(ICP—MS连续测定法)
表D.1.3.9 生物体样品中分析记录(ICP—Ms法)
表D.1.3.10 生物体样品汞分析记录(测汞仪法)
表D.1.3.11 生物样中甲基汞分析记录
表D.1.3.12 生物样中不同形态砷分析记录
表D.1.3.13 生物样中有机锡分析记录
附录E(资料性附录)调查资料封面格式

第二篇 近海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第1部分 近海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监测方案设计
4.1 监测站位布设
4.2 监测频率与时间
4.3 样品采集
4.4 评价项目
5 质量控制与保证
6 海洋环境中重金属污染评价
6.1 海水中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6.2 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6.3 海洋生物体中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6.4 海洋甲基汞和三丁基锡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7 监测资料处理和汇编
7.1 监测资料处理
7.2 质量控制
8 近海重金属监测报告内容与格式
8.1 文本规格
8.2 封面格式
8.3 封里内容
8.4 近海重金属监测与评价报告章节内容
9 资料和成果归档
9.1 归档资料的主要内容
9.2 归档要求
参考文献
第2部分 近海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
4 生态风险评价项目
5 生态风险评价流程
5.1 问题提出
5.2 风险分析
5.3 风险表征
5.4 形成报告
6 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6.1 物种分组和数据处理
6.2 SSD曲线拟合
6.3 HC5计算
6.4 PAF计算
6.5 联合生态风险
7 评价标准
7.1 单个站位单种重金属生态风险
7.2 单个站位多种重金属生态风险
7.3 多个站位多种重金属生态风险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