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公职人员上游经济犯罪与下游非法资产处置途径》:
结果同时发现了“40现象”和“45现象”。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60后”“70后”的年轻领导干部走上工作岗位,职务犯罪现象逐渐呈现高学历、低龄化现象。这些现象的表面是年轻干部过了40岁之后无法再上科级或处级,过了45岁后无法再上处级或厅级,但深层次原因在于年轻干部理想信念的缺失。
现象二:奢侈性消费现象日益增多
本书所作的统计中,公职人员在处置其非法所得时,选择“奢侈性消费”这一途径所占的百分比最高。同时在调研中发现,不同级别的公职人员其消费层次不一样。低级别的公职人员以住房、日常奢侈消费为主要支出,而高层次的公职人员,则以高尔夫、会堂馆所、出国、别墅等奢侈消费为主。
现象三:公职人员不健康心理易诱发犯罪
本书统计结果显示,85.66%的不法公职人员有贪图钱财心态,22.26%的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心态。构建的模型证明了公职人员的犯罪行为直接受到了其心理状态变化的影响。模型显示:不法公职人员本身具有贪图钱财、攀比虚荣等不当心理,该心理促使其产生了犯罪行为。一些国家公职人员在面对党和国家提供的稳定与优厚的生活保障时,有不知足、攀比的心理,从而诱发了不良的生活方式。而高档次的生活方式都不是一个国家工作人员经济能力所能承受的,因此,不少公职人员就选择了贪污受贿、钱权交易。
现象四:高官腐败危害最为严重
本书模型结果说明:级别越高的不法公职人员,其犯罪情况越为严重,体现为犯罪次数多、潜伏期长、犯罪金额大、参与人数多、判刑严重、犯罪类型越趋向于受贿罪。这些犯罪情况,均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国纪检监察机关的统计数据表明,近10年来,省部级落马的高官有100多名,涉案金额与人数都有增加。2011年1月判决的原副省级高官宋某的案子,涉及县处级以上干部多达59人。
现象五:高官非法资产处置途径多样化、隐蔽化
模型结论显示:级别对非法资产处置有正向的间接影响,级别通过影响犯罪情况,进而影响非法资产处置。级别越高的公职人员,其非法资产的处置途径越多样化、越隐蔽化。2010年判决的文某案,其非法资产包括房产、股票、银行存款、投资的房产、焦化厂等,同时其还选择了匿藏现金的方式。高官犯罪金额庞大,使其对非法资产处置途径不得不多样化、隐蔽化,以此来躲避公。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