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态秩序法的规范基础与法治构造:“美丽中国”的行为模式与秩序规范法律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77970
  • 作      者:
    董正爱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董正爱,男,1983年生,山东即墨人,法学博士,任教于重庆大学法学院,硕士生导师,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大学西部环境资源法制建设研究中心研究骨干,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理事,重庆市法学会房地产法建筑法研究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曾在《法学评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等核心、重要期刊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1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1项,主持中央高校科研专项项目2项,主研或参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发改委、司法部、教育部、重庆市等课题10余项,重庆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得者,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获得者。
展开
内容介绍
《生态秩序法的规范基础与法治构造:“美丽中国”的行为模式与秩》对美丽中国视域下生态秩序的法治构造展开了深入研究,力图基于人的行为与行动结构,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化为社会结构化和制度化要素,以回应型和反思性的法律控制手段构造社会、人与自然间法治同构的生态秩序。正是在对生态失序的实践困境、制度困境与认同困境剖析的基础之上,本书试图秉承法律的理论预设模式、基本运行程式与人际同构思路,以集体福祉超越市场逻辑为基础,以生态契约预设为前提,通过法律范式的生态变革与协调,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化为社会成员(公民)的关系模式与行为模式,回应社会发展现实以建构权利义务体系、规范行为模式、配置环境利益、明晰环境责任等具体法治进路构造生态秩序,促进美丽中国的建设与发展。
展开
目录

绪论 / 00
一、研究界域:美丽中国视界中生态秩序的关系结构 / 00
二、立论基础:“祛魅—返魅”的后现代视阈审视 / 00
三、立论反思:集体福祉超越市场逻辑的秩序诉求 / 00
四、主体结构:生态秩序规范与构造的核心要旨 / 0
第一章时代背景与话语考量:美丽中国的意涵与解构 / 0
第一节美丽中国的时代背景 / 0
一、生态危机转型结构的实践需求 / 0
二、从生态文明迈向美丽中国 / 0
第二节美丽中国的意涵剖析 / 0
一、美丽中国的基本内涵 / 0
二、美丽中国建设的功能 / 0
第三节美丽中国与生态秩序的相应 / 0
第二章定义考辨与渐进嬗变:生态秩序的本然认识 / 0
第一节秩序内涵:重新梳理与意义追问 / 0
一、秩序含义的认识 / 0
二、人类行为与秩序考量 / 0
三、法与秩序考量 / 0
第二节生态秩序:内涵辨析与实质要素 / 0
一、生态秩序的定义界定 / 0
二、生态秩序的构成要素 / 0
三、生态秩序的类型结构 / 0
第三节渐进嬗变:历史脉络与逻辑进程 / 0
一、人类敬畏自然:被动依附时期 / 0
二、人类支配自然:冲突失序时期 / 0
三、人类保护自然:寻求和谐时期 / 0
第三章生态困境与理性反思:美丽中国秩序构造的应然 / 0
第一节生态困境:生态失序的三维审视 / 0
一、实践困境:生态弱置的行为逻辑 / 0
二、制度困境:断裂社会的悖反效应 / 0
三、认同困境:转型时代的认同危机 / 0
第二节理性反思:生态失序的因由追问 / 0
一、人性根源:人类本性逻辑的透视 / 0
二、科技异化:技术理性统治的代价 / 0
三、决策偏离:杂乱渐增主义的制掣 / 0
四、法律缺失:人在法规范的缺陷 / 0
第三节应然选择:美丽中国秩序构造的基础 / 0
一、风险社会:美丽中国秩序构造的前件 / 0
二、环境权确立:美丽中国秩序构造的权利保障 /
三、法律功能:美丽中国秩序构造的功能导向 /
第四章行为模式与利益配置:美丽中国秩序规范的基础 /
第一节行为模式:美丽中国秩序规范的逻辑前提 /
一、秩序的理性建构行为模式 /
二、秩序的自发生成行为模式 /
三、生态秩序的二元并进模式 /
第二节法律控制:生态秩序构造的渐进抉择 /
一、传统自发控制手段的式微 /
二、生态契约的导向指引 /
三、法律控制手段选择的必然 /
第三节利益配置:生态秩序构造的法律衡平 /
一、利益的法律调整理论及其展开 /
二、环境利益法律调整的必要 /
三、生态秩序构造的“法律—利益”调整机理 /
第五章法律构造与价值期待:生态秩序的人际同构 /
第一节秩序构造模式:回应型与反思性法的构想 /
一、法律理论范式的迈进逻辑 /
二、生态秩序构造的回应型与反思性范式诉求 /
三、反思性环境资源法的历史使命 /
第二节秩序法治构造:社会、人与自然的同构 /
一、从同构规则到生态秩序 /
二、自然优位的法律确立 /
三、生态人的法治塑造 /
四、生态社会的法治营造 /
第三节权利义务结构:生态秩序的核心要素构造 /
一、生态秩序权利义务的社会化 /
二、生态秩序权利义务的本位观 /
三、生态秩序权利义务的构成 /
第四节环境正义期待:生态秩序的规范性关怀 /
一、作为公平的正义 /
二、衍更的环境正义 /
三、生态秩序的正义期待 /
第六章运作行为与发展机制:美丽中国的秩序实现 /
第一节法律内部运行模式的生态秩序保障 /
一、行政管制运行模式 /
二、经济激励运行模式 /
三、救济补偿运行模式 /
第二节法律外部动力机制的生态秩序增进 /
一、协商式环境民主:反思性法的回应 /
二、程序主义运作方式:程序理性的确证 /
三、舆论话语的媒介功能:民主监督的健全 /
四、生态秩序的现代认同:人性裂痕的超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