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爱之智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156849
  • 作      者:
    胡曼荻著
  • 出 版 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作者为前天津日报记者,后去新加坡、美国不时为杂志报刊供稿,常年旅居海外使其十分熟悉理解海内外文化沟壑所在。故可提供给海外学子、旅人,以及欲赴美国者一清晰图景。

展开
作者简介

胡曼荻,美籍华裔作家,自幼熟读《红楼梦》,文风受之影响而婉约精雅,且知性大方。其毕业自南开大学,曾供职天津日报,于新加坡出版散文集《中国女孩》和纪实报告文学《目击中国经济》。其著有长篇小说《美漂》,这是一部关于如浮萍般的华裔在美国的移民留学故事,由作家出版社于中国出版发行。其现旅居美国费城,其夫君为美国律师丹纽·柯恩博士。

展开
内容介绍

《爱之智慧》是美籍华裔作家胡曼荻的随笔集,该系列文字是围绕“爱”的主题而展开,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各种人类情感,作者糅合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而对各种爱有较为全面的剖析与展现,有一定的价值,虽然观点有些零碎,不够深刻,仍然可作为茶余饭后的一些谈资。且关于“爱”的文字能带给社会一些正能量,比较积极健康。这些文字曾在《天津日报》连载了一年。

展开
精彩书评

作者与林达、严歌苓一样,都是华裔美籍女作家,共同点是有跨太平洋东西的生活经历,中西文化碰撞产生的灵感,文笔同样有女性的精微雅致;不同的是,林达偏重理性地介绍美国,严歌苓侧重文艺虚构,胡曼荻则知性感性交融,文如泉涌不拘时空。
——鄢烈山

从中国到新加坡,从新加坡到美国,胡曼荻勇敢走过大半个地球,使她视野大为开阔。曾经的记者生涯,令她对新环境、新世相、新人新事倍加敏感,禁不住写下“所经所历所观所看所闻所思”。丰富的经见,浅或深,风或雪,眼前或天边,遗落或铭记,有喜有愁,有悲有乐,五味俱浓。无论散文或小说,都是她想与读者分享的心语魂音。
——孟伟哉

日新月异的传播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与日常生活。在八卦、段子、小品、肥皂剧时刻弱化着人们智力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有思考、有见识、有真情而又细腻婉约的文字,来滋润我们的生活与灵魂。
这是我读过的有关异域生活最有特色的文学作品。
——阎真

展开
精彩书摘
  《爱之智慧》:
  父亲之爱父亲过世十年了。一直想写点什么,却无法直抒胸臆。很多话,只有对自己说,变成了喃喃自语,天上的父亲不知是否可以听到。从来没有觉得父亲已离开这个繁杂的尘世,还觉得他依然在故乡的家中,一如往昔,忙着他的事,彼此隔海隔空。只是,没有办法再听到他的声音,再无法过年时给他叩头,再无法见面时给他洗脚,不能在父亲节时问候声:爸爸过节好。如今阴阳两界,天地问的距离是如此遥远,无法对话,无法沟通,只有意会,默默将思念埋藏在心中,每到清明和父亲节时泛滥一会儿。
  父亲十周年忌日时,小弟带着他新婚的上海媳妇,回到老家,去给父亲上坟,说第一次将过门的老婆给老爸看看。一手不黄土的墓冢,掩盖在一片青山绿树中,离市区很远,幽静安宁。父亲终于看到,最小的弟弟也成家立业有了太太,有人照顾他的小儿子,可以在天国微笑了。弟弟没有告诉他老婆是否哭了,吾想象着小弟一定泪流满面,双眼婆娑。小弟身为男儿,心竞如泥柔软,对父亲,对母亲,都孝道尽至。
  每次给父亲上坟扫墓,总是面伏于地,长泣不起。
  在家父过世三年时,我去给父亲坟墓上祭拜过,过程辛苦凄戚,然而却了一桩心愿。原本没有回家的打算,和哥哥通话的时候,忽然意识到自己不孝,父亲过世时竞没有见最后一面,隔着千山万水。虽然父亲过世时正值“非典”时期,母亲说不要我回家,从美国到中国的旅途太劳累是其一,还面临被隔离的可能,想起来却是心痛的遗憾。
  在费城上飞机的时候,一个朋友请我带他母亲一同回中国。老人家不懂英文,她非常担心自己一个人在芝加哥转机时走丢了。她说跟着我就不怕了,看着她一丝微笑爬上嘴角。这便是中国老一辈人了。不知父亲会不会亦如此。他们也许从没有想到自己会远渡重洋,到美国来看望他们的儿女。她问我回去多久,我说只是一个星期而已。她说那不是太短吗?我说只是一点家事,办完就回来了。老人看着我,有些困惑。
  我没有告诉她,那番回国,只有一个心思,就是在父亲辞世三周年之际,在他坟上献上一缕轻烟。父亲是无法到美国了,其时他最骄傲的便是他的女儿在美国了。只是最有出息的,却最不孝,不能在他垂危之际守在床榻。父亲的美国行只有在梦中了。从芝加哥到上海的班机不过是十三个小时,我却觉得恍如隔世,回家的路是如此的漫长,却觉得飞在天上离父亲距离最近。和父亲已隔世,想父亲会希望再看到我,父亲只有一次人吾梦乡,醒来的时候竟然全然忘记梦中种种,只有父亲依稀的音容了。
  曾赋诗一首,名日《先父三周年忌日祭诗》,此诗作于2006年7月1日回国前夜,仅为祭奠先父在天之灵,呈录于此:“先父已乘仙鹤去,此地唯余满思念。遗憾病榻未尽孝,三年转瞬泪盈余。父知吾心无言语,万里相隔两重天。梦里相见多挂念,无奈醒时湿枕涟。曾经创业坊市间,兢兢业业英名传。辛劳终生无停息,家族兴旺盛景现。重回故土祭清烟,往昔幕幕萦思绪。遥忆女儿高考时,先父彻夜无眠夜。女儿异国终安居,息叹先父无法见。唯有静穆独清宇,寿终正寝慰善灵。’’在父亲坟头焚烧了那首小诗,烟灰飘在空气中,竟然悲戚得无法呼吸。
  其实这一生,和父亲待在一起的日子,从十八岁后便屈指可数。父亲在心中,似乎总是小时候那年轻英俊的样子。老爸老是夸他自己长得如青年时代的毛主席,美男子一枚。他就是我们家的总统,绝对的独裁者。也许,在每个女儿心中,爸爸总是天下最有魅力的男人。岁月如梭,我们都一天天长大,父母却一天天老去,终将离我们而去。留下的,便是回忆,如长长的常春藤,无声无息攀沿着。
  从小在一个兄弟姐妹多的家庭长大,居中,哥姐弟妹全有,是天下各种亲戚关系最全的人,做伴娘必能为新人带来幸运。小时候,总以为自己是家中最受冷落的那个小孩,暗自自卑,敏感多愁,又悄悄努力,以上进出色赢得父母更多的目光。长大后和父亲提起,他总是笑笑,说:“你们都是我的孩子,哪有不心爱的,只是没有时间管你们而已,你们是我的五个手指头,咬咬哪个都是疼的。”
  ……
展开
目录
序一
序二
部一·亲友情
父亲之爱
无私之爱
止罪之爱
反哺之爱
兄长之爱
面子之爱
布衣之爱
完整之爱
法亲之爱
优先之爱
宠溺之爱
宝贝之爱
富养之爱
姊妹之爱
折磨之爱
陪伴之爱
博大之爱
外公之爱

部二·爱情
纯纯之爱
坚贞之爱
执手之爱
放手之爱
无稽之爱
平凡之爱
无爱之爱
纠结之爱
异国之爱
将就之爱
聆听之爱
暖昧之爱
智叟之爱
弥珍之爱
真假之爱
伉俪之爱
无缘之爱
暮年之爱
如一之爱
同性之爱
传奇之爱

部三·普世情
母语之爱
动物之爱
反恶之爱
生命之爱
自然之爱
陌生之爱
幼弱之爱
生死之爱
无瞒之爱
自我之爱
自珍之爱
偶像之爱
情结之爱
缄默之爱
殊同之爱
无奈之爱
男人之爱
女人之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