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宽带中国与下一代互联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1264351
  • 作      者:
    曹蓟光,赵锋,马军锋编著
  • 出 版 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IP与多媒体工作委员会WG4工作组组长中国互联网协会资源与政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电信联盟ITU-T SG13 Q20副报告人2006年《电信强国项目》获首届全国信息化研究成果一等奖(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2005年《电信强国项目》获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通信协会);2005年《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和《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究》获“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的表彰。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介绍了下一代互联网基础知识,全面分析了下一代互联网组网场景、过渡技术,以及典型的组网方案,综合阐述了未来互联网最新技术方向与典型技术方案,以及“宽带中国战略”与下一代互联网的关系。对于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及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技术管理人员与研发人员从事于互联网技术研究、网络建设与运维、业务创新及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
目录
第1章 全球宽带发展及下一代互联网演进 1
本章导读 2
1.1 国际宽带发展情况 2
1.1.1 宽带市场发展现状 2
1.1.2 全球宽带发展目标 4
1.1.3 全球宽带发展模式 8
1.1.4 国外宽带发展扶持政策 11
1.2 典型国家宽带发展战略 20
1.2.1 欧盟 21
1.2.2 美国 23
1.2.3 日本 26
1.2.4 韩国 26
1.3 中国宽带发展现状 26
1.4 中国宽带发展目标 28
1.5 发展下一代互联网是“宽带中国”战略的重要任务 31
第2章 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及演进目标与路径 35
本章导读 36
2.1 互联网面临的需求与挑战 37
2.1.1 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37
2.1.2 全球对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风起云涌 40
2.2 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目标 44
2.2.1 互联网面临的核心挑战和网络目标 44
2.2.2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要素模型 48
2.2.3 下一代互联网的两种思路在融合中发展 49
第3章 IPv6技术特点及过渡机制 51
本章导读 52
3.1 IPv6技术的特点 52
3.2 IPv6地址格式 53
3.2.1 地址模型 54
3.2.2 IPv6地址的语法 54
3.2.3 地址前缀的语法 55
3.2.4 地址类型标识 56
3.2.5 单播地址 56
3.2.6 任播地址 60
3.2.7 组播地址 61
3.3 IPv6包头格式 64
3.4 IPv6基础协议 76
3.4.1 IPv6邻居发现协议 76
3.4.2 ICMPv6协议 79
3.5 IPv6路由机制 80
3.5.1 内部网关协议 80
3.5.2 外部网关协议 89
3.6 IPv6网络过渡技术 96
3.6.1 双栈策略 96
3.6.2 隧道策略 100
3.6.3 翻译策略 108
第4章 IPv6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113
本章导读 114
4.1 全球IPv6发展情况 114
4.1.1 地址资源分布状况 114
4.1.2 IPv6支持能力 115
4.1.3 各国政府对IPv6发展的态度 117
4.1.4 产业界积极协作 118
4.2 我国IPv6发展情况 119
4.2.1 政府明确了IPv6发展路线图和时间表 119
4.2.2 国家项目积极支持与推动IPv6发展 120
4.2.3 已建成全球最大的IPv6示范网络 121
4.2.4 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IPv6标准体系 122
4.2.5 IPv6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123
4.2.6 IPv6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24
4.3 我国IPv6过渡方案 126
4.3.1 网络演进的基本原则 129
4.3.2 网络演进的过渡场景 130
4.3.3 网络演进过渡技术方案 132
第5章 未来网络核心问题及研究状况 143
本章导读 144
5.1 未来网络的网络架构 144
5.1.1 网络架构的核心问题:命名、编址、路由和资源管理 144
5.1.2 命名问题解决思路:建立统一命名与映射机制 146
5.1.3 编址问题解决思路:建立具有高可扩展性、语义清晰的编址体系 148
5.1.4 路由问题解决思路:改扁平路由机制为层次化路由体系 149
5.1.5 资源管理问题解决思路:建立民主的互联网资源管理机制 153
5.2 未来网络的业务支持能力 154
5.2.1 多宿问题的解决:新的编址及路由机制 154
5.2.2 组播问题的解决:应用层组播 155
5.2.3 移动性支持问题的解决:应用层实现 156
5.3 未来网络的外部能力 157
5.3.1 安全可信 157
5.3.2 服务质量保障 158
5.3.3 绿色节能 160
5.4 新型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161
5.4.1 现有网络体系结构存在的问题 161
5.4.2 国际研究现状与趋势 163
5.4.3 中国研究现状 170
5.5 未来网络试验平台 171
5.5.1 发展未来网络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战略取向 171
5.5.2 构建未来网络创新实验环境成为欧美发展未来互联网的重要举措 172
5.5.3 欧美的未来网络实验环境包括四大类、三个层次的实验床 173
5.5.4 欧美未来网络实验环境的建设兼顾两大趋势 174
5.5.5 我国在未来网络试验环境建设的重点 177
第6章 典型未来网络技术方案 179
本章导读 180
6.1 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182
6.1.1 “众说纷纭”SDN 182
6.1.2 “正本清源”SDN 184
6.1.3 “任重道远”SDN 186
6.2 NDN(Named Data Networking) 187
6.2.1 NDN体系结构 187
6.2.2 NDN节点模型 188
6.2.3 NDN技术的特点 190
6.3 NEBULA 191
6.4 XIA(eXpressive Internet Architecture) 194
6.4.1 XIA技术思路 195
6.4.2 XIA主体类型 196
参考文献 19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