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预测系列研究报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环境经济预测研究报告》:
2.2.2.2经济发展存在挑战和制约因素
(1)内需增长存在下行压力
在世界经济延续缓慢复苏态势和我国从中等偏上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的过程中,我国经济进入从10%增长速度向7%~8%增长速度的转换期、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2008年以来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导致内需增长存在下行压力。一是企业实际融资、用工、土地、环保、物流等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投资经营压力加大。二是制造业化解产能过剩任务艰巨。目前,我国产能过剩呈现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产能过剩行业已从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造船等传统行业,扩展到风电、光伏、碳纤维等新兴战略性产业,许多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5%,处于严重过剩,有的处于绝对过剩状态,许多行业的产能过剩主要是体制性和结构性因素。三是财政金融风险增加,财政收支矛盾日渐显现,政府融资平台负债增长较快。如果应对不力、处置不当,则可能出现系统性风险,特别是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和经济增速大幅下降带来的财政金融风险,使发展进程受挫。
(2)人口结构性矛盾逐渐显现
虽然我国出台了单独二胎政策,但短期内效果难以显现。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将继续保持人口低生育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的趋势。预计2015年总人口可控制在13.7亿人,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不会超过6%,人口增长的矛盾已经由单一的总量矛盾转变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一是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保障压力加大。2010-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从1.64亿人增加到2.05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14.6%。我国人口抚养比从“十二五”时期开始缓慢上升。人口老龄化加速和抚养比升高,意味着社会保障资金流入减少,支出增加,保障压力逐渐加大,这对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实现社会代际公平带来重大历史性挑战。同时,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使农村老龄化形势更为严峻。二是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总量过剩与部分岗位“招工难”并存。总体上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依然庞大,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将于2015年达到高峰(10亿人),就业压力将较长期存在。
(3)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未来10~20年,改革任务依然艰巨而紧迫。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次重大问题的解决亟待改革深入,人民群众对改革期待日益迫切,但利益格局分化带来的阻力加大,达成改革共识的难度增加。
……
展开